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艺作为观念形态,属于认识的范畴。文艺创作不同于科学理论,它要用形象思维,但同样必须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考察,繁荣文艺创作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创作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客观现实出发,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下面谈几点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 在承认生产力、经济基础、实践一般地起主要的决定作用的同时,是不是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理论也在一定条件下转过来起主要的决定作用呢?这个理论问题很值得进一步探讨。我的看法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3.
<正> 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当前认识论讨论的一个热点.概括其争论意见,大致有三种:一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过时了,应该用新的理论来代替;二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论,应该原封不动的坚持;三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基本精神是正确的,应该坚持,但又存在缺陷,需要用科学和认识发展的新成果来补充和发展.我们认为,前两种意见虽然不乏其真理性成分,但从总体上说失之偏颇.后一种意见较为客观,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4.
一、价格改革中的两种思路、两种理论基础 我国价格改革已历经10年。10年价格改革取得的成就是明显的,应予充分肯定,以便从中看到价格改革的方向,坚定价格改革的信心,不被面临的困扰所动摇。  相似文献   

5.
讲学习是基础,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学习理论有了深度,认识水平就有高度,查摆和解剖问题才有力度。要特别强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着眼于解决问题。不仅要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而且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查找自己的差距和问题;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而且要向实践学、向群众学;不仅要在总结成功经验中获得提高,而且在吸取挫折的教训中求得进步。  相似文献   

6.
“感性(参见费尔巴哈)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初创自己的哲学理论大厦时写下的一句名言。次年,马克思撰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创建了实践的唯物主义,其中包括在实践论的认识论中,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马恩逝世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唯心主义倾向出发,硬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曲解成排斥反映论的东西。①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生前对曾对于此种曲解和误解,作过论争,并以自己光辉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对科学认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范永康 《兰州学刊》2014,(8):112-118
后马克思主义以“语言建构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文化是意义表征,同时又是意指实践,是文化建构了社会现实、意识形态或权力关系、主题位置或身份/认同,从而颠覆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框架中构建的反映论文化观。究其实质,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精致的“语言唯心主义”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理解也是非常片面的。但是,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于反思、丰富和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历史形势的最新发展要求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文化的建构功能,并借鉴建构主义思维和符号学方法来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世界上无所谓“终极真理”,理论都具有时代性。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的本质是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规律,其中蕴涵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正是因为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才得以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得以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以时代课题为中心的问题树,将时代问题分为老问题和新问题两大类,辨证施治、精准发力,保持恒心、锲而不舍,在理论问题与理论作答交相为用、相互激发的辩证发展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从反映论到审美反映论的发展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反映论是我国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描述新时期文学理论界对传统文学反映论的质疑和审美反映论的提出,着重分析了审美反映论的理论意义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的贡献,认为:把审美范畴引入文学反映论是对文学反映理论的重要发展,丰富了对文学与现实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也指出了审美反映论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实践论”这部伟大的著作就是党内两条政治路线和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在哲学上的总结,是一场关于如何认识中国革命发展规律、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合结的大论战的总结,也是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的实际经验的总结。这个总结完全证明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  相似文献   

11.
辩证唯物论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它正视哲学史上关于思想客观性的种种追问,但拒绝以超科学和超历史的观点去断言这个问题,而把这个问题诉诸于实证科学的发现和人类的历史发展。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人类的历史进步性,是辩证唯物论在自在和自为双重意义上对思想客观性的基本论证。  相似文献   

12.
冯兵  赵一 《兰州学刊》2023,(3):5-15
“坚持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密码。党坚持敢于斗争的品格贯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百年党史,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理论特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的斗争方向,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斗争立场,发扬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以坚持敢于斗争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13.
列宁在1908年撰写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并确立了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但是,围绕着该书的评价问题,多年来在国际上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近年来,指责、歪曲、否定列宁反映论,否定列宁主义,尤其成为一种国际思潮.一些人指责该书贯彻的反映论思想是“背叛”和“逆转”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直观反映论;他们把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同《唯物主义与经验  相似文献   

14.
无庸讳言,现代科学的发展不仅已经难于和反映论(指经典意义上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以下同)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方式共存下去,而且也把它的缺陷全面地衍射出来,尽管围绕着这个理论的辩护和批评都在引证现代科学的认识论成果,但是人们对反映论危机的深刻性迄今还缺乏充分的认识.本文拟阐述反映论所遭遇的事实困境和作为其立论基础的理论原则的困境,以揭示这个理论所固有的内在的深刻危机. 以托马斯·库恩为代表的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会遇到反常现象,甚至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创新集群问题的理论阐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学术界关于创新集群内涵问题认识的相对混乱状况,对其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强调创新集群的本质内涵是基于一定地域的大学、研究机构、专业科技服务机构、企业等组成的,并能通过畅通的渠道聚集、开发、利用地域内外的各类创新资源.不断向外转移高新技术和推出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网络.其中创新服务产业和所谓的技术持有型公司是创新集群的关键组成部分.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至少需要以下六个方面的条件,即技术创新的内在要求、知识经济、全球化、电子时代、分工的进一步精细化以及时间因素的空前重要性.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区别,除了在拥有共同的集群特征(如地理临近性或空间集聚性、网络性、根植性、开放性等)外,两者在外部环境、构成主体、基础设施、集群产出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贵刊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发表了黄钊、罗萍二同志的《关于对立统一和其他规律、范畴关系的一点质疑》一文,读后很受些启发,但也感到有些话需要再说一说,以就教于黄、罗二同志。 辩证逻辑与普通逻辑的根本区别,就是辩证逻辑是以流动范畴建立起来的,它既对整个认识的历史进程给予概括和总结,又排除历史发展中的偶然现象而揭示出逻辑的必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认识过程中主体的作用大大增强了。随之而产生了认识的本质是不是反映的讨论与争鸣。现在,国内哲学界已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不少见解。本期我们发表两篇争鸣文章,开展讨论。欢迎哲学界的同志对此开展争鸣。希望根据现代科学的材料,对认识的本质、过程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说理,以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精辟论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特征,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历史意义。一、中国共产党三代卓越领导人,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时代更要坚持实事求是,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得出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逻辑,揭示了无论是无产阶级实际斗争策略还是无产阶级理论武器都是与时偕行、紧密结合历史条件不断进步的;"马克思主义行"的价值逻辑,通过分析1848至1871无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斗争策略、统战工作等方面与当代中国指导思想之间的共性与特性、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浅析前者对于后者在新时代的强化警醒作用,并阐述在新时代后者对于前者的历史性回应与伟大意义;"马克思主义行"的现实逻辑,突出新时代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并对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理论与实践逻辑,是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演绎,贯穿着坚定文化自信主线,统一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国共产党主要从思想理论指导、价值观念引领和宗旨立场恪守三个维度划清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性质边界,并以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赋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活力,从而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提高到了理论水平。在理论与现实对话视野下,聚焦于文化生产和服务的供给、需求、管理三方关系,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实践逻辑,可从着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文化管理侧协同性增效两大方面概括为五个“力”:导向正确舆论引导给力、深化改革文化创新发力、融通中外国际传播用力、厘清职责协同齐抓尽力、改进策略宽猛相济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