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阳光政府”是政府权力依法公开运行、政务信息依法向人民公开、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为民服务的政府,其本质是执政为民的政府。“阳光”,体现的是行政价值与原则的统一,并非信息公开、管理公正和透明的政府三个原则和理念的简单拼凑,而是以最大化的民主参与精神将三者有机的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构建阳光政府,这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本文从阳光政府的含义入手,分析打造阳光政府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日,我国首部国家级信息公开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正式走进"阳光政府"新时代。条例虽然没有明确写出"知情权"的字眼,但实际上明确了公民的知情权,它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具有程碑式意义。从此,公众可通过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对行政权  相似文献   

4.
"政府—公民"互动共治模式是更为契合当前中国治理现状的治理模式,也是通往善治的必要阶段。构建"政府—公民"互动共治模式有三个主要对策:第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共治能力;第二,培育公民社会,建立合作机制;第三,发挥媒体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冰 《管理科学文摘》2012,(10):180-180
政府机关的勤政、廉政和依法行政是我国目前政府机关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翠碧 《经营管理者》2013,(23):289-289
官员公信力下降的根源在于政府部分官员的言行不一致、政府信息的公开力度不够、贪腐现象严重、相关的监管制度乏力。加强政府官员公信力的建设应优化官员素质,转变行政理念;完善监督机制、规范行政权力,建立满意政府;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电子政府。  相似文献   

7.
来自SARS危机的挑战将政府公信力问题推至理论研究的前沿。信任危机的爆发使政府施政面临空前压力与难题,面对挑战,政府如何通过完善自身有效解决社会问题,重塑公信形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文章从政府公信力的概念与内涵、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表现、提升对策和政府公信力评价标准四个方面对政府公信力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指出县级政府公信力评价问题是深化该领域研究有价值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8.
胡劲 《管理科学文摘》2009,(34):106-107
从“开胸验肺”到“上海钓鱼事件”这些都是在付出了血的代价之后才换来的迟到的公平。然而这些事件却产生了一个共同的结果,就是政府公信力的下降。虽然这些事件的受害者们最终等来了公正的处理结果,但是通过权力与权利如此惨烈的对抗后,并没有真正的受益者,有的只是公权与民心的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9.
08年9月引爆的"三鹿丑闻"令国人痛心疾首,极大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政府的监管能力受到质疑。笔者认为,"三鹿丑闻"归根到底是一场体制悲剧,仅仅靠"问责风暴"远不能扼止食品安全事故再度发生,必须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口,通过重构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义务关系;合理设置监管部门的机构体系;大力推进政务信息阳光工程,调动社会监督力量等途径,最终实现政府监管能力的根本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 4月份,山东、广州、北京等地相继提出要建设“阳光政府”。但是,这“阳光政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呢? “阳光政府”首要的一点是要“政务公开,政治民主,赋予公民以知情权、参政权。”在当今这个突发事件越来越多的年代,政府信息的及时公开和公布,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社会和人心的稳定至关重要。保障公民享有法律规定范围  相似文献   

11.
2011年7月23日发生的"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一次集中反映出我国政府在应对事故中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本文以此次"铁路事故"为研究个案,深刻剖析了公共危机治理下政府公信力从缺失到弥补,再到提升的路径探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府在处理事故中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引导公众的有序参与、建立"成立调查组+公布调查进程+处置人性化"的机制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建设阳光政府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本文简要阐述了阳光政府的含义以及阳光政府的建设路径,认为阳光施政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大力推进阳光政府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体现,代表着政府的信誉和形象。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有了质的飞跃,政府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公众视野内,信息在政府公信力的塑造中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公民意识的觉醒以及新媒体时代的特殊因素,共同影响着政府公信力的水平。"弱化"一词成为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标签,这一标签的恰当性有待商榷。探讨新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真实现状以及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过长达13个月的漫长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称信息公开条例)于5月1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是为了压缩地方政府权力空间、明确权力边界、约束地方政府行政行为,使地方政府由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由人治政府转变为法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民主程度的提高,媒体和公众对于政府行为的监督和介入越来越深入和具体,政府的工作也逐渐呈现出亲民、透明和高效的态势。然而,随着媒体触角的强劲渗透,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强势传播,一些关于政府行为的负面信息迅速蔓延,在强大的舆论批评浪潮中,政府的公信力陷入了日益弱化的困境。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8,(12):13-13
案例背景今年初,刚刚诞生的新一届云南省人民政府,第一个大动作便是颁布《关于省政府部门及州市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在全省实行行政问责制。省长秦光荣强调,出台行政问责办法,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需要,也是政府履行好职责的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宝贵财富,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意义出发研究目前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现象以探究现象背后行政管理存在的漏洞,并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要从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强有力的政府权责机制,加快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等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势不可挡,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舆论也悄然发展。2014年开展的"东莞扫黄"事件引发了无数的网络舆论。网络舆论事件和实体的空间群体事件是不一样的。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舆论事件,政府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把处理实体事件和舆论引导有效结合,防止舆论的进一步发展,维护政府形象和提升公信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阳光政府是透明的政府、温暖的政府,其本质是执政为民的政府。透明,决定了政府要实行政务公开,使人民充分享受知情权和监督权;温暖,决定了政府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力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体现执政为民的本质。阳光政府对社会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管理和服务,有利于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限制滥用职权,便于监督,减少或遏制腐败现象;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资源向最能发挥效用的部门转移配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有可能避免腐败。从现代行政管理发展趋势看,实施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