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哲学以“自然”、“无为”为核心观念而展开的思想体系根本上属于政治哲学。形而上之“道”下贯、落实于社会政治领域而为政治之最高原则,而道之“自然”亦最终指向被统治者民。由于“自然”乃自本、自根、自主、自成、自由之义,深蕴主体性思想的义理,故民“自然”的观点其实确立起人民乃政治主体即民主之政治原则。“无为”则指向统治者君,为其从政、执政之道德准则。君“无为”乃民“自然”的逻辑必然要求。“无为”之治本质上乃民意政治,其中蕴涵着权力制约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用儒学的话语和思维模式阐释了民主观念。他将民主理解为“承认旁人”的精神态度,认为它与儒家的忠恕之道具有相同的精神实质,是践行于人伦关系中的一种道德情理,平等、自由都由这种道德情理推演而来。他所构想的理想的民主社会,是一个由贤人领导的、以道德情理维系的、以教化统摄政治的礼俗生活共同体。梁漱溟的民主观念是立足于本土文化消化吸收外来观念的一种尝试,这虽然把握到了儒学与民主的某些共性,却又摒除了作为自由主义民主根本基础的个人主义和权利观念,回到了儒家将政治道德化的传统思路上去。  相似文献   

3.
《新青年》的自我定位在文化而不在政治。它与青年探讨修身治国之道,帮助他们实现思想解放和人格独立;它致力于介绍外来新知,帮助青年从全人类的先进文明中汲取营养;它致力于传播现代政治哲学和民主共和的国家法理,帮助青年认识个人与国家的新型关系;它批判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学和旧艺术,帮助青年冲破专制制度所造就的文化传统;它所推行的是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而不包括政治革命。《新青年》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革命的初衷,是使国民成为真正的现代公民,使国家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国,实际上是在为已经完成的政治革命进行补课。直到五四运动发生,《新青年》的这一初衷并未改变。对当时的国家体制而言,《新青年》不是革命派,而是补天派。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青年》所进行的文化革命,说到底是为了保卫和巩固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晚年立足于唯物史观,从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关联中洞悉政治的社会本质,从人类文明生成的历史脉络中揭示政治的世俗起源和走向终结的历史进程.恩格斯创造性地把非官僚的民主共和国作为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政治实现方案,致力于探索无产阶级政党、国家与人民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组织形式.面对日益壮大的社会主义政党未来发展问题,恩格斯晚年理性思考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辩证关系,从超越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视角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革命、民主和自由的张力中赋予社会主义以时代生命.恩格斯晚年政治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传统和理论构架,为洞悉现代社会政治现象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袁可嘉区分了"政治感伤性"与"政治性",矛头所指是政治的感伤性而非政治性,并认为政治的感伤性是一种观念的感伤.袁可嘉对感伤性的反思既具有世界文学的背景,也处在现代中国"感伤批判"的线索中,但他最终实现了某种逻辑的反转.这一切都和他对民主诗歌、 民主批评和民主文化的理解密不可分,同时也体现出一个自由主义的文学知识分子的存在方式,即只有心智和文化上的"自由",才能摆脱属于政治观念的"感伤".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晚年的国民运动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青 《广东社会科学》2002,17(1):101-105
梁启超晚年政治思想中值得重视之处是提出了国民运动的重要观念。这一思想是以他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知识分子以往政治实践失败的产物 ,其立足点和核心是通过国民运动逐步发展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这一思想也是对他 2 0世纪初年新民观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了他始终坚持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7.
评徐复观对儒家道德政治理想的现代转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徐复观对儒家道德政治理想的现代转进肖滨被誉为勇者型新儒家的徐复观,晚年把他自己30年来在文化上所作的努力归结为一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开出民主政治。徐先生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对儒家的道德理想、政治理想进行批判性的反省,指明它转进的现代方向,提出充...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弥留之际的最后8篇文章或书信中,对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设计与探索,他提出,发展党内民主是实现民主政治的逻辑起点;应强化人民监督,以人民权利制约国家的权力;改革国家机关,以契合于民主政治的精神要求;加强文化建设,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孔子诗教观的意义指向与《诗经》文本的社会文化形态之间存在着某些间隙。透过这些间隙,我们可以发现孔子与《诗经》的多重对话关系,以及晚年孔子的生命情境;从《诗经》出发,最终又回到《诗经》,孔子藉此完成了其生命与文化形态的内在逻辑;孔子晚年对《诗经》的整理是其政治、文化活动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丰富思想.从《讲话》对"三个代表"深刻内涵的阐述中可以看到,"三个代表"内含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讲话》提出了"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的重要思想,并对发展党内民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讲话》提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并论述了关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关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关于完善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关于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丁尔纲 《阴山学刊》2010,23(3):31-37
《红太阳的陨落——千秋功罪毛泽东》一书用断章取义等手法把马、恩关于"股份公司"的论述曲解为"和平过渡"与"民主社会主义"谬论硬塞给晚年的马、恩。从早年《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一卷到晚年的《资本论》第三卷等一系列代表作中征引马、恩的原话可证明:他们倾毕生之力建构其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严谨、完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倾毕生之力与所谓"和平过渡"及"民主社会主义"谬论作绝不妥协的斗争。他们关于股份公司的论述,核心是剖析其"剥夺"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本质;并作出"剥夺者就要被剥夺"的预言。这一切证明:"抛弃"马克思主义,兜售民主社会主义绝对不是晚年的马、恩。这恰恰是《陨落》一书的要害所在。  相似文献   

12.
章士钊 (1 881 - 1 973 ) ,在近百年历史舞台上 ,是一位相当特别的文化名人。早年他是个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论家 ,新文化运动中成为文化保守主义者 ,晚年退居书斋 ,完成了一部百万字的巨著《柳文指要》 ,一生斑斓丰富 ,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其功过是非。他曾经对中国的“现代性设计”① 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但是现实政治粉碎了他的社会理想 ;他抱着“志在从政 ,非止求官”② 的初衷踏上政坛 ,却一再地陷入政治漩涡 ,最终也未能成为一位成功的政治家 ;在段祺瑞执政期间 ,他推行“整顿学风”政策 ,限制学生运动 ,又违背时代潮流 ,举…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晚年具有丰富的民主政治思想,他坚持爱国立场,主张抗战到底,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陈独秀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中最早认识到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人,他晚年的民主主义思想是其思想的闪光点.为人类思想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熊十力的思想宗于孔子《大易》,《乾坤衍》是其唯一一部易学专著,也是其晚年定论之作。在《乾坤衍》中,熊十力通过对乾坤两卦彖辞的解释进一步阐发了其体用不二、心物一元、心为物主的思想,认为乾坤两卦的彖辞最集中体现了晚年孔子大道儒学的内圣外王之道,孔子以乾元统天的思想颠覆了先民对帝天神道的迷思,把人从神那里解放出来,确立了性命自主、自由独立的人性自觉和以刚健、中正、纯粹、精诚等乾元精神为主导的个体修身原则;并进而打破了古帝王自命以上天之子的宗法专制神权,导出了中国古代选贤举能、民主大同、天下为公等进步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5.
苏桂宁 《江汉论坛》2006,4(1):114-116
90年前陈独秀等创办《青年杂志》的时候,虽然一点也不缺少呼唤祖国和民族青春的抱负与热忱,但他们绝对没有想到《新青年》会有如此巨大的历史影响和文化价值:它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的伟大传统。这一传统中包含的诸如民主和科学思想在内的现代精神将仍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念支撑点,这一传统中包含的白话文正宗的运作不仅影响到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和文学的面貌,而且影响并决定了几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转型。基于这样的认识,北京大学中文系和暨南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在去年联合主办了以"《新青年》与中国新文学"为主题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高层论坛。本栏目推出的便是论坛论文中的4篇。杨剑龙教授从《新青年》的封面与插图探讨《新青年》的文化意韵,固然别致新颖;李怡教授论述《新青年》中国家主义批判与个人主义倡立之间的关系,也是发人之所未发;赵学勇教授等的文章分析《新青年》思想文化的创世纪意义;苏桂宁博士论述钱玄同"汉字革命"的系列主张,都从不同的方面具体论析了《新青年》的历史价值,俱是见功夫、有己见的文字,相信读者读后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徐复观是一个文化人,也是一个政治人,是一个传统论者,也是一个民主论者。他以“高次元传统”代表的名义作深刻的文化反省。在他的精神世界中“传统”与“民主”在一种思想预设中得到高度的统一。他有意将儒家思想作现代性解构,探询其中与现代精神适配的元素,最终将“儒家民本论”,诠释为与现代民主论一致的“儒家民主论”,并认定儒家民主之“理”历来与封建之“势”发生持久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把人能“各得自私、各得自利”当作政治运行的条理,自私自利人性论又是黄宗羲政治哲学的基石。黄宗羲晚年写下了不朽的《明夷待访录》,这部著作是黄宗羲阐述理想政治秩序的伟大篇章,里面所体现出来的许多民主启蒙政治思想,可以说是黄氏政治哲学的归宿。  相似文献   

18.
曾龙霞 《兰州学刊》2003,(6):166-168
伦理政治型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它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 ,通过社会伦理纲常的规范 ,将家族政治化、国家家族化。此种文化产生了重整体、轻个人 ,存天理、灭人欲 ,重道德、轻法律等与当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建设相冲突的价值观念。我们应当正视古今冲突 ,超越古代 ,构建起整体与个人并重、权利与义务并举、道德与法律同倡的当代社会主义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19.
当代政治哲学正成为思想界学术界追踪的重点,也成为哲学领域里异常活跃的学科。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哲学的讨论非常“热闹”。不过,对一些基本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平等与自由的关系,民主机制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为当代政治哲学提供哪些精神资源,以及当代政治哲学怎样为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制度设计提供学术资源等等问题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讨论;对这一学科领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也还有进行深入反思的必要。作为一位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学者,顾肃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政治哲学和法律哲学的研究,他的研究不仅仅限于纯粹的理论探索,而且对制度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原则和构想,因此,在这些领域他是一位很有建树的学者。他的《对东亚金融危机的文化反思》、《关于民主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辨析》、《论法治现代化的基本原则》、《重建中国公共哲学的反思与设想》、《自由主义基本理念》、《罗尔斯:正义与自由的求索》等论著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为推动中国政治哲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民主评论》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创办的在港台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民主评论》凝聚起一大批优秀的学者,成为港台新儒家的思想舞台和发言地。通过徐复观在创办《民主评论》前后的几个重要事件,能够看出一个创办者的艰难求索和心路历程,体察到他从"政治救国"到"文化救世"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