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真实是历史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历史文学的人民性是体现历史真实的关键方面。无论是围绕人民大众的生活展开情节,还是以帝王将相做主角,历史文学中都应真实地反映出那一时代人民的命运、人民的意愿和人民的历史作用,展示人民大众是历史的缔造者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2.
马琳 《理论界》2007,(3):196-197
传记片是历史人物与现代电影艺术结合的产物,其内在特殊的规定性构建了真实与虚构、历史与艺术之间独特的传记美学。好莱坞电影人在试图诠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这一美学命题过程中,对于电影内在的美学特质进行了一次重新解构与颠覆。  相似文献   

3.
林平 《天府新论》2010,(4):145-147
艺术真实是文学实现审美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学的生命,内蕴的真实是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揭示生活的内蕴以体现"历史理性",则是艺术真实创造的核心要求.杨牧是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通过对真相事理、历史文化和哲学意味的揭示和表现,体现了生活内蕴的真实,由此,获得了强大的生命魅力,超越了时代,成为了一座诗的丰碑!  相似文献   

4.
姜诚 《理论界》2013,(7):126-128
《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是我国小说史乃至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小说是作者罗贯中根据史书《三国志》所载史料加工而成的。史书《三国志》和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张飞这一人物突出的性格特点都有描述,通过简要对比分析《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两个文本,发现作者罗贯中在塑造张飞这一人物形象时,既有依据史书,反映历史真实的一面,又有通过艺术虚构和想象,反映艺术真实的一面。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性格和命运结局之间有一定因果关系,揭示了作者罗贯中通过对《三国志》中的史实进行艺术加工,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史学与文学的共同对象与主题.文学重在表现历史真实,史学则既要再现历史事实,也要表现历史真实.事实与真实、再现与表现是厘清史学与文学关系的核心概念.史学内在地包含文学,但史学并不因此失去客观性与科学性,历史真实的概念归根结底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赵黎波 《晋阳学刊》2006,(4):105-109
先锋作家的历史小说创作真正体现了新的叙事手法和历史观念。先锋历史小说的内在精神更多地与海登·怀特的“元历史”理论相通,而且“元历史”理论的弊端——认为历史是文本,否认历史客观真实的存在,同样是先锋历史小说的不足所在。先锋历史小说创作存在着自身的矛盾:在解构历史的同时质疑着历史真实的存在,却又企图在自己的叙述中重新结构历史的真实。可以说,先锋历史小说的创作仍然没有摆脱“真实”的缠绕。  相似文献   

7.
“虚实”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涵盖面极宽泛、运用极广泛的元范畴。当今人们常混用“虚实”内涵和指向,缺乏明确性和针对性。实际上,从虚实的源头和历史演进来看,它包含两个方面,牵涉两个维度:一是指向艺术手法,二是指向题材真伪。前者是主,就文学而言,其狭义和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情景交融而生发的感人效果;后者是次,就创作题材的选择而言,牵涉到艺术真实与生活(历史)真实的分寸把握。此二者如两条相交线,在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共同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8.
杨保军 《阴山学刊》2005,18(6):5-12
新闻真实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单一的、个别的新闻的具体真实,另一种是由个别的、单一的新闻组合起来共同塑造的整体真实,二者共同构成了新闻真实的实际系统。具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关系,一直是新闻真实论关注的重要问题。明确具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含义,厘定各自的特点,十分重要。整体真实要求面临的困境,尤须引起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张斌 《天府新论》2004,(3):72-74
关于客观真实的争论,近年来是诉讼法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以辩证唯物认识论为分析工具,指出客观真实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并就如何处理客观真实与相邻概念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实体真实与程序真实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关于艺术真实、电影真实和现实主义的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敏  陈捷 《社会科学》2007,(11):174-181
本文讨论在哲学的意义上彻底界定真实的基础上,即坚持真实的不可复制的本质性特点,对长久以来艺术研究和艺术批评中艺术与真实的关系、电影与真实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现实主义等问题做了全新的阐释。目的在于提高电影理论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海登·怀特的后现代历史叙事理论,在瓦莱里、海德格尔、萨特、列维-斯特劳斯等质疑历史客观性和真实性及强调历史文本虚构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本质上将历史文本看作"文学虚构"的"纯粹语言制品".本文通过对怀特历史叙事多层面话语系统和阐释模式的分析,重新透视历史叙事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试图为史学和文学批评尤其是历史文学方面以叙事为主导的文学样式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真实电视”是众多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它向受众展示了真实的生活影像,也为受众带来了真实的生存体验。本文从审美主体的真实、节目内容的真实、受众的再创造真实的角度对“真实电视”进行了真实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三大诉讼法都规定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所坚持的首要原则。但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 ,“以事实为根据” ,即客观真实原则正逐渐受到人们的质疑 ,并已成为近期诉讼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客观真实原则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和与民事诉讼内在冲突的分析 ,以及对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证明要求的对比研究 ,得出了以证据真实原则代替客观真实原则的结论 ,以期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回溯人类关于纪录片百年来的历史,人们可以发现,纪录片理论的发展轨迹,大体由对真实的崇拜与追求,转而怀疑电影的真实能力,并不时在二者之间摆动。纪录片从特定的人类观点、立场、角度以及特定的文化背景出发,对现实作出自己的解释。多义性和多样性应是纪录片创作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5.
唐金培 《殷都学刊》2010,31(1):37-42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舞台上一位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也是近年来史学界试图重新进行评价的热门历史人物之一。随着对袁世凯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围绕袁世凯的功过是非问题展开了比较激烈的争论。打破过去评价历史人物时惯用的人为格式化,对袁世凯及其相关问题进行重新评价,固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上真实的袁世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我们认为,在评价袁世凯这个问题上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应当客观公正地将历史上真实的袁世凯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6.
以胡适、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周作人为代表的白话新诗派为早期白话新诗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实践开辟了一条“真实”的道路。白话新诗派在内容写实、情感真挚、艺术真实三个层面对新诗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讨和创作尝试。“真实”作为诗歌创作的美学原则,同时也成为诗歌价值的评判标准。在“真实”诗学观的引导下,白话新诗派开拓了新诗的题材和类型,丰富了新诗的文化资源,积累了新诗的创作经验。总结归纳白话新诗派的“真实”诗学观,对厘清白话新诗派的诗学理论,梳理新诗理论的发展脉络,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当代诗歌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故事"与"历史"互文性关联之重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述故事和叙述历史,作为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在一逝不返的时间性进程中建构意义的独特方式。尽管真实与虚构是文史分途的关键,但这并不影响故事与历史在话语形式上同为叙述文本的基本事实。故事与历史的互释,使我们意识到文本叙述是一个互文踪迹相映成趣的开放空间。历史真实究其实质是一种历史判断的结果,它建立在认识群体的主体间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一、全面真实地反映历史,充分发挥存史作用 年鉴必须全面真实地反映年度历史,充分发挥年鉴存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各部门、单位必须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准确地提供翔实的资料。同时,年鉴也是对社会公开宣传部门  相似文献   

19.
《奥斯特利茨》作为一部面对创伤记忆的写作,始终寻求个体通向历史真实的方式。作品展现文字与图像单方面在创伤记忆面前追寻真实的不可能的同时,借助奥斯特利茨与叙述者间的交往模式呈现出一种新的追寻真实的可能——一种在文字与图像、直观与推论交织中不断趋向真实的追寻方式。本文将结合塞拉斯、克里普克及麦克道威尔等语义学家的相关理论,对小说中用作承载创伤记忆之工具的文字与图像进行分析,从而解决以下问题:在创伤记忆面前,为什么依旧要追寻真实,真实是否能够被追寻,又以何种方式被追寻。  相似文献   

20.
宋剑华 《晋阳学刊》2011,(2):122-130
小说《红岩》是新中国文学发行量最大的一部红色经典,作者以自己身陷囹圄的所见所闻,热情讴歌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与高尚品格,几十年来一直都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正面教材。但是小说中的《红岩》故事,并不等于历史上的"红岩"故事,它们分别隶属于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两个不同范畴,盲目地将两者人为混淆简单等同是极其幼稚的错误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