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企业文化的传统精粹和在新时期的再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之为管理思想史一场新的“革命”的企业文化,一度风靡于各国经济社会,并于本世纪80年代中期传播至我国。一时间,企业文化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人士的共同热门话题。而议题的中心,则集中在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上面。然而,无论是学术界或企业界,他们在探讨或引进企业文化理论和经验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企业文化理论中包容的“东方管理模式”的内涵因素。因为美国管理学家对企业文化所作的理论概括,正是根据调查、总结西方企业新的成功经验并研究日本的“东方管理模式”的结果。而日本的“东方管理模式”又恰恰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对于企业文化的探究,不能不从最得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并在半个世纪以前便成功地进行类似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中国近代企业谈起。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企业文化热”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正当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纪元时,这股热潮扑面而来。为什么本世纪80年代的中国也会兴起企业文化热呢? 这首先是因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制度的改革问题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这使得人们探索如何冲破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创建新的适合中国企业实际的管理模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竞争主体地位得以明确和不断强化,国外与“企业文化”相关的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并逐渐被一些最早进入市场“搏杀”的企业家所接受,而且“拿来”的过程中同建设中特色国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及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4.
尽管沈从文是一个在二十年代中期以后才步入文坛的作家,但这一命题的时空延伸应该推向“五四”。“五四”时期的中西文化融汇明显带有“偏至”,对西方文化的全盘引进吸取和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构成了现代文化初始建构期的基本特征。从二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现代中国革命的深入,从文化领域密切注视中国出路的知识分子,也不能不注意如何将西方文化的引进同中国的实际国情结  相似文献   

5.
超越“五四”一直是学术界的时髦话语。如果我们不理解“五四”的本意,又何言“超越”?于是,我们看到,当“超越”成了一个流于形式的“银样蜡枪头”时,思想的困惑和尴尬就势所难免。固然,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思想禁锢大开,但俯瞰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先后出现的几次“文化热”,不能不令人心寒。这些讨论无不与“五四”时期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关,然而研究的观点和结果仍摆脱不了“五四”窠臼,要么说全盘反传统好,要么说全盘西化不对,最后都留有一条光明的尾巴———“五四”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五四”传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在破译温州模式的“文化基因”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流传甚广的解释图式:“永嘉之学——注重功利——经济发展”。本文对“永嘉之学”进行历史溯源,以澄清其与“温州模式”的纠缠;用文化人类学方法掘发文化“小传统”与乡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关系,推断民间信仰是产生“温州模式”的关键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企业精神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 ,正在悄悄崛起 ,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企业精神理论起源于 80年代初期的美国和日本 ,由于企业管理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差异、社会制度的区别 ,在美国称为“企业意识”或“公司文化” ,在日本则叫做“经营理念”或“企业哲学” ,只有我国才叫做“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全体人员活力的集中体现 ,是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企业精神标志着一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带有特征性的价值观和战略眼光。当前 ,我国商业企业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考虑 ,进一步解放思想 …  相似文献   

8.
由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需要 ,在 1 983年左右 ,大陆的文化学术界便渐渐酝酿兴起了一场持续数年之久且又颇具规模的“文化”研究热潮。人们希图通过对上下几千年的民族历史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 ,去获取解决、医治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疑难杂症和祖传痼疾的良方妙药。这种以“文化反思”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研究”热潮 ,也是 80年代中期大陆上出现的一种十分突出且又极为有影响的社会思潮。或许正是受益于这一社会性“文化反思”的影响和启迪 ,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中国当代文学 ,也在 80年代中期前后形成了一股“渴望潜入历史…  相似文献   

9.
徐庆文 《东岳论丛》2004,25(3):105-108
20世纪 80年代兴起的企业文化理论 ,以其突出企业的价值观等因素备受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关注。2 0世纪 90年代 ,企业文化理论迅速在经验层面分化 ,出现了从企业价值观、用人之道、学习型组织实务、企业文化实证分析等不同视野对企业文化的诠释。企业文化在经验层面分化 ,出现了诸如企业创新能否增强企业文化力、人的欲望与企业的效益是否成正比、如何对待企业文化的“双重效应”等等问题 ,这是企业文化理论必须正视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以来 ,出现了一种呼唤中华古老传统文明的热潮。对中华传统文化评价之高 ,可以说是空前的。一时间 ,国学又成为显学。连“五四”时期为革命开路的“反传统主义”亦受到各种质疑和诘难。这个新的学术景观是怎样出现的呢 ?是传统文化变了呢 ,还是人们的观念变了呢 ?  应该说传统文化还是传统文化 ,传统没有变。变化了的是现实生活。在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的初步洗礼之后 ,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那就是拜金主义成为我们生活中一面“旗帜”。金钱的威力渗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连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无法抗拒市场力…  相似文献   

11.
30年代政治文化语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群体性”氛围与“群体性”效应。30年代文坛创作上的“公式主义”现象,与30年代文学群体普遍呈现出的“集团化”倾向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整个20世纪文学发展中,在一些特殊的历史年代,文学上的公式化、概念化和标语口号化曾盛行一时,这都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认识的正确与否及解决的好差,对我国企业的改革和提高竞争力至关重要。一、如何认识“以人为本”1.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管理学的一个历史传统。“重人”和“人和”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重要理念。所谓“重人”者,一重人心向背,二重人才归离。而“人和”,就是讲调整人际关系。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重人”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是中国管理的主流,尽管这方面过去曾走过弯路,现在尚有很大差距,但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历程应该说是中国的企业管理真正有条件转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马氏文通》与汉外语言对比研究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列强的炮舰轰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随着“西学东渐”,中西两种差异较大的文化发生了较广泛的接触与冲撞,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人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扬弃的同时也开始对西方文化加以利用和吸收,以求达到“中西会通”。国人也一改传统的歧视外国语言文化的态度,转向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化以求达到救国的目的。当时“西学东渐”的主体是传教士和留学生。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传教士主要通过开展语言文字(报刊、出版等)、宗教、教育和医疗卫生…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的文化价值观念在一些关键性的范畴有相当大的“转向”,在话语上有相当程度的“转型”。学者们以80年代对历史和传统的审视,进入到对我和自我时代的审视。话语转型是社会变迁的一种体现,有着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研究和清理90年代文化价值走向,能为我们提供知识,复予前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思想探索》(曹德本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是80年代“文化热”声浪中涌现出的一个可喜成果。“五四”新文化运动过后60年,在我国再度出现“文化热”,绝非偶然。十年动乱,已经步入社会主义的中国,却来了个封建主义思想大泛滥,在“红海洋”中,人妖颠倒,是非混淆,搞得几乎国将不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文学语境下的金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0年代通俗文学的勃兴、纯文学的边缘化以及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联袂主演” ;人文精神倡扬的“天鹅绝唱” ;价值失范、道德滑坡、庸常生活引起的对传统的道德理想和英雄主义的潜在“冲动” ,共同构成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在 90年代大陆“学院”、“民间”、“文化传媒”全方位成功认同的文学语境。本文对此予以粗略的勾勒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 二十年代,曾经有过关于文化问题的热烈讨论。经过了六十来年,这两三年又出现了“文化热”,这是值得高兴的。为什么文化问题又引起人们的兴趣呢? 这是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达到文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呢? 应如何看待近代西方文化呢?这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必须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复杂的内容。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就必须:第一,对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文化”这个词儿,时下不单是很时髦,而且使用的频率可能位列各种词汇之冠。它随处可见,什么都跟它挂钩,诸如水文化、鬼文化、性文化、厕所文化等等,不一而足。它像万能的上帝一样,无所不在,主宰一切。似乎只要挂上“文化”二字,便有了文化品位,档次使高。殊不知这是把文化泛化、庸俗化,是在损害文化,糟蹋文化。到处是文化,到头来等于天文化。在“文化热”的浪潮里,中国传统文化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议论。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文化热”,虽有海外学人鼓吹“复兴儒学”,但就总体趋向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遭贬损,甚至是被否定的…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企业成功的真正秘诀”“和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企业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经营哲学、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在内的有机整体。一般认为,日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而美国则是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发源地。近年来,日本的企业文化随着石油危机和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开始由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团体的作用,转向以技术创新为中心,争取自己的市场份额。日  相似文献   

20.
自 20世纪 80年代“文化热”席卷中国大陆以来,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探讨的热度历久不减。人们更衷情于卷帧浩繁的典籍文化,却疏忽了活生生的生活文化;多蔽于观念层面和理想型态,对日常生活社会和人生似有一种隔离的感觉。尽管早有学者呼吁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研究必须深入至民间社会、基层人群,但至今少见力作问世。因而,王学泰先生新作《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甫面世,便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被称誉为“发现另一个中国”。 鉴于目前研究背景和情状,本刊旨在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志趣更多地引向中国文化中小传统的民间文化(“大传统”“小传统”的提法受到一些学者的价值学意义上的质疑。但在未找到更为中立合宜的词之前,我们姑妄用之),展开对诸如小传统的实质、结构、功能,小传统与大传统的关系,小传统在民间社会的传承、传扬及其对民间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知识分子与小传统,小传统与国民性,小传统与区域文化,小传统在现代化转型社会的文化建构中的命运以及小传统之于未来中国的命运等问题的深入探讨。 为此本刊特辟“小传统与中国社会”专栏,诚邀对此类问题有兴趣的各界方家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