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氏家训》的儿童早教论邵海燕南北朝时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以下简称《家训》)是中国传统家教第一部具有系统性的著作。本文试就其中一个观点,即“教子当及婴稚”问题,从现代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加以探讨。所谓“教子当及婴稚”,是说儿童教育应当从出生开...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斯宾塞《仙后》为例,从“一文多思”法的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中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即1.运用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鉴赏文本,启发学生从文本与社会历史宗教背景的角度来启发思维;2.运用原型批评的研究方法鉴赏文本,从文本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启发思维;3.运用阐释学的研究方法鉴赏文本,从文本与寓意和象征意义的角度来启发思维。  相似文献   

3.
对《新编教育学教程》中的“个体身心发展”提出质疑,着重从哲学中的变化与发展,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发展观和晶,液态智力以及偶发因素等角度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4.
谈轻易     
本文先从历时角度追踪了“轻易”一词的演变过程,进而又从共时角度,做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1.“轻易”常见的搭配对象;2.“轻易”与“不”的组合形式;3.“不轻易”与“轻易不”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受整个心理学认知发展趋势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使这个领域重新成为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介绍道奇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是如何分析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及其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当前如何以教育学的原理原则心理学的理论依据运用于学校的各科教学,如何把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改善教育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这确实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 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研究学校的各科教学问题在国内外经常进行,并取得了成果。笔者认为从这个角度研究其本科学的教学问题应更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心理学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心理学教学中怎样对教学对象的学习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传播学奠基人施拉姆曾将传播研究比作一个“十字路口”——不同学科的学者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汇聚其中,共同构建蔚为大观的景象。与之相似,远未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的儿童传播学也类似于一个“十字路口”,来自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也在共同推进儿童传播这个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历史教育艺术的心理学与教育学基础何剑明历史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广泛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包括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含教学论)。艺术学、审美学及众多边缘科学,下面择要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作些论述。一、历史教育艺术的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是历史教育艺术的重...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发展迟缓原因浅析苏春景教育学已有三百六十余年的历史,比其姊妹学科的心理学早两个世纪多.然而,对比今天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发展状况,就会发现,教育学的科学程度远远落后于心理学.纵观教育学发展史,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22年),赫尔巴特的《普通...  相似文献   

10.
痴气是整个钱学风格得以形成的决定因素。国内学术界鲜有专门论及这一钱学重要课题的。本文尝试从审美心理学角度,说明痴气是一种“诗意的性情”,是生命力极度充盈的表现.是内在生命臻达自由状态的精神表征;本文又尝试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论证其“会通众本,类异求同”的运思之道及其由此臻达的“通人”境界。  相似文献   

11.
2008年3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组织了以“2007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回顾与展望”为题的学术交流活动。有关学者分别就过去一年内儿童文化研究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撰文进行了探讨。在回顾和总结2007年度儿童观、儿童法律、儿童社会学、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儿童艺术、儿童媒介、儿童营养与卫生、少儿出版等领域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的同时,学者们也就流动与留守儿童、儿童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儿童食品与用品安全、儿童动漫产业等年度中心话题撰文展开了深度的探讨。本刊将以“2007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回顾与展望”为专题,分两期先后刊出其中一部分年度观察与思考文章,以飨读者。本期发表的四篇论文,分别系2007年度儿童观与儿童研究、儿童社会学、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研究领域的年度述评。其中浙江传媒学院戴月华博士的论文从“儿童中心论”问题、“儿童精神”与“儿童自由”问题以及儿童研究领域、方法的拓展三个方面回顾了2007年度儿童观与儿童研究的基本面貌,继而提出了对于现代语境下的儿童观与儿童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浙江师范大学张兆曙博士的论文在分析了“儿童与青少年文化研究”、“儿童与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儿童成长环境”等2007年度儿童社会学研究热点的基础上,总结了本年度儿童社会学研究的总体特点、发展趋势和主要问题等。浙江师范大学刘万伦教授的论文主要从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社会性发展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三个方面总结了2007年度国内儿童心理学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浙江大学刘力教授等的论文从“基础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两个角度切入,对于2007年度国内儿童教育?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普希金学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特别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庸俗社会学和形式主义的弊病逐渐得到克服,普希金学开始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1937年堪称“普希金年”,之后,大型文集《普希金──俄罗斯新文学的奠基者》出版,集体项目《俄国文学史》上马,其第六卷首次将普希金生平研究和创作研究融为一体。“二战”爆发,普希金研究被迫中断。战后几年,庸俗社会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复活.但在批判个人崇拜之后,普希金学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0年来,普希金研究呈如下特点:1、重视基础工程建设;2、对普希金生平和创作进行全方位研究;3、研究方法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和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西方的工业革命学说在研究着眼点上的错位,研究角度上的偏见和研究方法上的唯心主义,虽已确认英国工业革命为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化”模式,但仍不能对“为何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和“谁是工业革命的主体力量”等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从下往上看”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把历史研究的着眼点首先定位于广大的劳动人民,然后往上看整个社会和国家在工业革命前的变革,发现;1.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匠以及无产阶级是工业革命的主体力量,决非像西方各类精英所言的只是”消极的、沉默的、潜意识的”部件;2.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较一些欧洲大陆国家更早地启动”农业革命”,奠定”现代化的基石”,并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促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象为贵州省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23 776名儿童,对其从学龄前(4岁)到四年级(10岁)进行追踪研究,采用线性模型、离散模型和多项倾向得分加权匹配(MPSW)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变量、干预与长期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接受过3年“一村一园”教育的儿童和接受过2年“一村一园”教育的儿童在刚进入一年级时,语文、英语和数学方面的成绩非常接近,落后于接受过县公办幼儿园教育的儿童;到了三、四年级,接受过3年“一村一园”教育的儿童已经努力赶上了接受过县公办幼儿园教育的儿童,接受过2年“一村一园”教育的儿童与接受过县公办幼儿园教育的儿童的成绩差距不断扩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儿童多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长效的学习能力,消减长期的淡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当谢曼诺夫、普实克等人的《怀旧》研究被陆续介绍进来后,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兴起了鲁迅小说研究史上的第一个《怀旧》评论潮。①中国的评论家们普遍接受了普实克的观点,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②的桂冠郑重地授予鲁迅小说世界中的这只“丑小鸭”,同时,从不同侧面认真地审视它自身的价值系统。而本文,则力图从审美的角度来展开对《怀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评价皮亚杰的心理学,肯定其在心理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然后从几何学的角度对皮亚杰关于儿童守恒观的发展理论进行重建,提出零维守恒、一维守恒、二维宁恒、三维守恒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无显著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无显著差异黄鹂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特别是推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后。独生子女在我国儿童中的比例急剧增长。80年代末我国独生子女已达3500万,预计不久独生子女将成为我国儿童的主体。但由于社会对独生...  相似文献   

18.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哲学的问题源于语言的误用。因此,需要从概念上进行澄清。这对教育学、心理学等也同样适用。通过儿童说谎概念的界定,发现儿童的谎言不仅遵循成人世界内说谎的“符合律”,还需要契合“排除律”,两者缺一不可。有基于此,成人对儿童的说谎应当做到:首先,澄清儿童谎言的概念,反思习以为常的观念。其次,辩证地对待儿童谎言,避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再者,指向“善”的教育目的,朝向“爱”的教育方法。此外,成人应当和儿童多交流、常对话,走进儿童的世界,理解儿童、包容儿童、接纳儿童、呵护儿童、守护童年。同时,对于不能明晰的不可说的“谎言”领域,应保持沉默。  相似文献   

19.
艺术家人格的类型学分析述评徐挥美国著名文艺理论家韦勒克,在其《文学理论》中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作家当做类型和个体来研究”,应该是文学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站在客观的、学术史的立场所做出的公正的论述。而换一种立场,从新批评派的文...  相似文献   

20.
要真正把握什么是儿童哲学,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儿童,是儿童哲学的理论探索面临之第一问题。这就必须重新思考儿童与哲学之关系,对究竟是“儿童”的哲学还是“哲学”的儿童进行反思,也即是对李普曼和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进行重新审视。通过对“玩”与儿童生活本真目的之关系的探析,确立以“玩”这一蕴含儿童本质需求的形态为中心,考察儿童哲学在哲学-教育学进路得以建立的可能性。进而就“玩”之内在逻辑与儿童的自我实现的深层关系,确证儿童哲学得以展开的可能性,即儿童与“玩”的紧密关系,从而实现对流行的儿童哲学形态,以及传统的儿童教育理念的全面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