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新的机制和模式以及独立学院学生不同于其母体高等院校学生的特点,要求我们找到一条新的思路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的三个显著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对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自己的四点思考,对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做了  相似文献   

2.
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在独立学院中加强党建工作,以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以此拟从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独立学院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三个方面对独立学院党建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析。  相似文献   

3.
罗君  徐华 《山东社会科学》2013,(Z1):307-308
独立学院作为高校教育的新生力量,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思想上形成党建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意识,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建立适合独立学院特色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探索提升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党员发展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为主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在不同阶段的工作现状各有不同,存在教育形式单一、入党动机多元、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缺乏等问题,需要从教育学习、制度完善、管理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有效的途径。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以思想建设为基础,扎实、全面地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另一方面要构建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独立学院得到迅速发展,而关于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研究也逐渐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本文,在对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特殊性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从统一思想、理顺体制、创新机制与工作理念、创新活动形式等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丹丹 《南方论刊》2010,(10):65-66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有其独特的一面。正确把握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前提。"两课"教师必须不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认真细致地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符合当代高校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党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龙头,是优化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抓手,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堡垒。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提出合理对策,予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9.
独立学院是按新机制的要求创办的本科高等教育。在这种新的办学模式下,由于生源的特点,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的一些特点基础上,结合学生工作的实际经验,对独立学院学生工作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指的是在《党章》、《细则》等有关规定的框架内,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生党建自身规律,立足实际,从组织机构设置和分工、工作主体、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反映客观规律和科学知识要求,以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也存在着许多滞后的问题,离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确定的大学生班级“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本文拟就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问题,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当前高校学生…  相似文献   

11.
王立新 《文史哲》2002,(5):63-69
闽学与湖湘学都是二程洛学在南宋的流衍与发展。两个理学流派从各自初创时起 ,便有着极其密切而友好的学术关系 ,他们互相切磋 ,彼此诱发 ,推动各自的发展 ,也促进了南宋理学的繁荣。但到了朱子时代 ,两个学派关系之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讲友变成了论敌。尤其在张南轩过世以后 ,闽学以老大的姿态凌驾于湖湘学之上 ,遏制了湖湘学派的发展并相当程度地造成了中国学术发展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洛学、新学、蜀学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连章 《中州学刊》2002,(6):130-136
本文认为 ,二程洛学与王安石新学和苏轼蜀学 ,并非都是完全对立的 ,而是有异有同。三家经过相互驳难 ,相互吸收 ,相互促进 ,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派风格。二程洛学与王安石新学在维护统治集团的政治利益上 ,都希望变法改革 ,来挽救由于北宋王朝积贫积弱而引发的社会危机局面。只是在具体方法上出现了分歧 ,王安石变法的总目标是富国强兵 ,总方针是“理财”、“通变” ;二程则认为应该通过行仁政、重礼义、重教化的办法调整社会关系 ,缓和社会矛盾。王安石主张“兴利” ,二程主张“尚德” ,二者产生矛盾。二程加入反对变法的行列。但在态度上是比较温和的。他们在学术上 ,都为儒学的哲学化、儒经的义理化做出了贡献。在宋明新儒学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二程洛学与苏轼蜀学之争是保守派内部的派系之争 ,他们都反对新法。他们的争论主要是表现在学术上的性情之辩 ,苏轼主张性情统一论 ,二程则主张性善情恶论。洛学、新学、蜀学经过长期的争论 ,最终是洛学派中的程朱理学取得了官方哲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以"九江学派"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审视岭南学术传统,在继承、发展和批判中体现一种必要的学术接连.从经学、实学到儒学,"九江学派"的学术生命在乡土环境中获得培育,将三者合于其中,创建独特的学术思想流派,成同年间,"九江学派"以一个响亮的声音标志岭南学术的阵容鼎盛.  相似文献   

14.
学校事故中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规范学校事故民事责任的法理基础。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既不是一种监护关系,也不是一种准行政关系,更不是一种可以大而化之的合同关系,而是一种教育、管理、保护关系。这种关系不应因学校性质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且不排除学校和学生或其监护人的合法约定。  相似文献   

15.
把是否对制度建设感兴趣、是否重视礼学作为永嘉学派与朱子学派的核心差别未免过于表面化。永嘉学派首先着眼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至少在形式上,永嘉学派维护了制度原则的独立性。朱熹认为为学根本在“理会自家身心”,制度设计的原则也不可能独立于天理。这种分歧的思想上的实质源于双方的道、法之辩。朱子侧重“法”自“道”出,法是派生性的,而道是第一位的,因此所有实践的重心应放在求道;永嘉学认为,理学的“道”与制度自身所具有的制度理性———“法”,是互相独立的,对道与法的追求并不必然是时间先后的问题,二者在士大夫的实践中应该是交织在一起。到了叶适,则以“内外交相成”之论把这一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学流派的创生和珞珈法学派的可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永平  徐锦堂 《学术界》2006,(1):260-267
中国学术界还没有出现大家公认的学派,但不少学科已经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了,法学界也是如此。所谓法学流派就是指在法学领域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比较系统的理论预设、研究进路和基本观点的学术共同体,学派在学术上具有理论的独特性和系统性、真理的片面性和深刻性以及影响的广泛性和不惟一性的特征。政治干预学术、体制束缚发展,经济方面的诱惑,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法学学者自觉不够是中国当今法学流派不鲜明的主要原因。文章还对创建法学流派的根据、条件和意义进行了阐明。武汉大学在法学研究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可能形成在理论上独具一格的“珞珈法学派”  相似文献   

17.
学校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一个主题,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则是学校变革的核心内容。现代学校制度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创造性移用,其内容包括现代学校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三方面。进行学校变革,可以从学校与政府关系的重新定位、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以及学校与社会、家庭关系的重建三个层面入手,以构建学习型学校作为学校变革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杨萌芽 《殷都学刊》2007,(2):104-108
学衡派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流派,与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吴宓、胡先■、刘诒徵等学衡派成员都受到宋诗派较大影响。学衡派内部也有唐宋诗之争,这种冲突之所以没有酿成大的论争,有着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学派观念和中国科学哲学“语境论学派”的学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地看,学派就是共襄旨趣的文人学者群体,这种最能彰显德治的共同体方式也许是拯救学术的最佳选择。在科学哲学面临世界性学科建制萎缩、理论失效和跟踪西方随波逐流窘境的三重危机之际,中国科学哲学家基于对关于科学的各种哲学问题和科学哲学发展问题的梳理,对各种研究范式的反思,比较成功地实现了整体论思想与语境论思想的衔接和整体论哲学的重新构造,凝结形成了自己的语境论的科学哲学研究纲领,展示了具有中国气派的主动应对困局和勇于创新的胆识。  相似文献   

20.
陈祖武 《文史哲》2007,(2):78-83
在中国学术史上,乾嘉学派活跃于18、19两个世纪间的学术舞台,其影响所及,迄于20世纪中而犹存。最近一二十年间,董理学术史之风复起,乾嘉学派研究成为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各位先进较多关心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论证乾嘉学派如同历史上众多的学术流派一样,也有其个性鲜明的形成、发展和衰微的历史过程。准确地梳理和把握此一历史过程,或可窥见18、19世纪间,中国学术之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