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制度创新是指以新的理念去思考并变革现实社会中不合理的政治体制、管理模式、法律体系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以效能更高的制度去推动效率更高的行为是制度创新的根本出发点.转型期中国世界遗产管理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必须走制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
托雷斯海峡中西部群岛和广西左江花山都有赭红色的岩画艺术。对比研究发现:花山岩画的创作时间比托雷斯海峡群岛岩画早,但其所反映的生活方式更丰富;两地岩画图形虽都是图案式的,但花山岩画中人和动物图形具有较强的写实风格,群岛岩画图形除了写实风格的人和动物之外,还有似人似精灵的图案,使岩画呈现出更原始、古朴的自然崇拜色彩。 相似文献
3.
4.
台州仙居,名山秀水,蕴含了大量的古老岩画.2002年首处小方岩岩画被发现后,近20年陆续发现新岩画,总计约3000平方米.面对如此数量庞大的岩画群,做好考察工作刻不容缓,以便下一步的保护工作有序进行.为此,中国·仙居岩画研讨会于2014年召开,全国各地岩画专家赶赴仙居,对仙居岩画的整体风貌和具体图纹进行了考察、整理、分析和断代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岩画保护和内涵释读方面的建议,可谓是仙居岩画迄今最全面最新动态的考察、保护、研究三方面的现状阐述.笔者参与会议全程,并担当笔录工作,意在为仙居岩画留下朴质的一手综述资料. 相似文献
5.
6.
考察中国文化统一性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在地表现形式,是“在地理解”中国文化统一性的重要途径。历史人类学研究表明,左江花山岩画的内容与东南沿海古代越人、西南濮人和左江区域原住民都有文化渊源,反映了春秋以来南部边疆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区域文化统一性形成的历史图景。作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主题的蛙图腾崇拜,吸收了仰韶文化蛙图腾崇拜元素而形成且独具地域特色;在民族分分合合的漫长历史进程中,骆越及其后裔的蛙图腾崇拜也以不同的形式和载体北传,左江花山岩画文化因而成为中国文化统一性的重要文化基因之一。“一统多彩”是中国文化统一性的一种在地表现形式,构成了另一种在地理解中国文化统一性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8.
采用文献法和实物分析法,从体育文化的视角研究凝固在中国宁夏贺兰山上的狩猎岩画,与原始体育文化的亲缘性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狩猎岩画的产生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和民俗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出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民族尚武精神以及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和愿望;狩猎是一种用身体运动对自己身体进行改造的方式,并创造价值的人类早期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最新的考古材料说明,由于青海地处独特的自然环境,牦牛岩画彰显了青海动物岩画浓郁的高原地域特色,同时还表现出青海动物岩画与周边地区岩画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论世界遗产的合理利用与依法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保护好中国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保护文化遗产要把继承与创新统一起来,把合理利用与继承发展统一起来,把法律手段与科技手段结合起来,要坚持遗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时代性标准和民族性标准。我们肩负着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崇高义务和神圣责任,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要法制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源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先祖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因此,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制度.只有通过法律手段调整涉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关系,依法确立与制定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正确方向和措施,才能真正地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法律制度,必须先了解建构这个法律架构的基础,因此,理清法源就成为建立这个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超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4)
通过对日本<文化财保护法>中有关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传承团体、民俗文化遗产等概念的辨析,以及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用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案例等的分析,认为日本是少数几个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其最成功的经验就是通过立法的方式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少数民族权利法律保护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法律规范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帮助他们融入到主体社会,是解决民族矛盾与创造和谐社会的前提。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通过专门条款规定禁止民族歧视,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和文化特性,促进少数民族的各种机会。这些规范在保障我国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民族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少数民族法律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法律的执行遇到了一些困难。本文通过透析中国民族法制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作用,分析我国少数民族权利法律保障的状况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而寻找完善我国民族法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当前在非物质遗产保护热潮中,“传承”是核心,是灵魂。传承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实践问题。正确理解传承语义及内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及保护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深刻认识、理解传承,深入研究传承,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内涵、保护、优化利用及"申遗"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用于经济分析的文化遗产的准确定义需要辨析。文章认为,国内外“文化遗产”各种定义的核心是描述从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对现代而言不仅有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还表现了社会文化进步、与社会文化进步有关的事物。对汉长安城文化遗产的初步保护提示我们:保护汉长安城受益的不仅是汉长安城内的居民,还包括整个西安市内的居民以及各个政府管理人员,甚至外地的旅游者。在一定政策与时空内,不同的利益主体“多重博弈”可以达到平衡。对此,需要明确汉长安城文化遗产的价值序列,认识它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它在西安旅游谱系划分与时序中的地位。最后,文章对当前片面开发旅游而“申请世界遗产热”的现象进行了一定批判与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18.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区域世界遗产战略建构——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部分和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江源地”,西藏在国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地位突出.当今,世界遗产不仅关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遗产事业相对落后、遗产资源丰富与遗产数量偏低构成了西藏自治区遗产事业的基本矛盾.区域遗产战略构建对自治区世界遗产的遴选、申报及生态文化保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注重因类而宜,实施各不相同的分类保护方法。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可在合理开发民俗旅游中盘活民俗文化资源,创建民俗文化保护区,利用高科技手段记录和保存。对民间文学的保护,既要加强理论研究,又要宣传推广和开发利用其资源。对民间表演艺术的保护,要营造好文化生态环境,提高民间艺术工作者和艺术骨干的素质和水平等。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主要应做好优秀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工作,通过多种方式使他们的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