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自然之物的松柏,为历代文学家的情感和观念所浸润,咏松赋松成为文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松柏,在历代文人的主观感情世界里被赋予了多重的象征意义,他们运用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使得文学作品中的松柏具有多重的意象。本文从墓地松柏、涧松、孤松、小松等几个方面,对古典诗文中的松柏意象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菁华,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无疑具有开拓文化视野、提升艺术品位的重要功用。在古典诗文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仅逐渐具备了形式体制的审美需求,更重要的是它还具备以诗鉴史的认识价值和史料价值。在对古典诗文的涵咏与感悟中,通过对文本表层下文化底蕴的挖掘与解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点染与意境,本为书法和绘画术语。点染,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意境,指画家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基于文学艺术的共性,在诗文创作中,作者往往也会运用这两种艺术手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在文学评论中,点染与意境也被作为评点诗文的方式方法而广为运用。理解并掌握点染与意境的含义和运用法则,既便于准确地诠释古典诗文,又可以作为丰富创作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第一文化,不仅严格把持着中国漫长封建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而且也将以审美为指归的文学纳入了政治轨道。本文拟就对各时代文学的一般性考察,从中看出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文,在儒家伦理道德的压制下走的是怎样的一条扭曲的发展之路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古典诗文能否今译,历来聚讼纷纭。究其原因,在于各自对今译理解立场的差异。恰是这种差异性,导致了20世纪古典诗文今译局面的芳秽并存。而留芳去秽的最终,则是对古典诗文今译的肯定和提倡。不过在肯定和提倡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今译者自身素质所能达到的理想程度。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文本细读和微观分析为手段,借助与黄昏、雨、鹤、兰花等几个独特意象相关的古典诗词语境对苏童小说个案性的环境描写进行惊鸿一瞥式的文意阐释,以图对苏童作品环境描写的古典性特征进行呈现和命名。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当前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念,结合语文“新课标”和语文教学的特点,从古典诗文内容解读入手,总结出实施审美教育的办法:初读整体,发现美;探求主旨,领悟美;陶冶性情,体验美;美读意象,唤起美。由此看出,审美教育将成为新时期语文教改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文教学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讲得过多过细;一种是全让学生自读,教师不作讲析点拨。四级阅读教学法克服其弊端:初读正音理清句读;二遍读懂文字领会文意;三轮细细品读把握主旨;最后熟读成诵并能写。  相似文献   

9.
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古典诗文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古典诗文的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及高雅审美情趣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应明确教学的功能,增强学生热爱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完善教材建设,科学确定古典诗文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中学历史教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是日本教材偏重于古代史,而中国教材偏重于近现代史.此外,日本教材偏重于对文化史的论述,而且文化的内涵较为宽泛,而中国教材对文化的叙述,份量较轻,内涵较窄.导致中日两国中学历史教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人物既喜诗文创作,也爱谈论读诗作文的体会;其诗文经常仿拟或改编前人的佳作,或师其意,或师其词,有的明显,有的隐晦;这种吸收古典诗文为已用的创作方法,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便是对古典诗文的接受。本文对曹雪芹借小说人物的创作与议论所表现出来的文学创作观和接受观作了认真的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习总书记执政以来,在国内国际的系列讲话中,屡次引用中国古代古典诗词名句、历史典故,形象地表达执政为民的心愿,以山水之道巧妙地展望亚太地区的美好愿景,以至理名言向世界传递我国新型“大外交”理念,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充分展示了泱泱大国领导人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3.
英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彩,它那形象化的表达大大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语言富有美感,增加了文章的艺术色彩。文章以《新编英语教程》(第三册)教材中的修辞句式为例,探讨了几种常见的修辞格式。  相似文献   

14.
王若虚是金末的重要学者之一。他在文学写作内容和文学创作形式上都形成了自我一系列的观点和主张。如他提倡诗文内容要“以意为主”,要“与元气相侔”,诗文形式要“巧拙相济、一文一质”,诗歌鉴赏要重在体会其妙处,而不是吹毛求疵等。这些观点对于扭转当时金代诗坛弥漫的务奇争险的不良诗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王若虚的诗学理论在金源诗学中独具特色,甚至某些见解,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要求,教师要在对教材的内容充分、深入地研究吃透以后,还要充分灵活、自主创新地使用教材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调整和重组。  相似文献   

16.
仔细体味鲍照诗文,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复杂、极深的感伤情绪,而不仅仅是悲愤与忧惧。文章从鲍照的诗文出发,结合其生命意识、人生体验、个人遭际来探讨诗人的感伤情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按时间顺序,把中国翻译教材发展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我国翻译教材最早形式的出现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一阶段还没有出现专门的翻译教材;第二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是我国翻译教材建设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翻译教程;第三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2012年,这是我国翻译教材建设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出版的翻译教材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歌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引进比较法 ,通过对古今中外同类诗歌不同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乃至诗中人物形象的比较 ,可以提高学生对诗歌艺术的审美鉴赏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回顾教材研究历史的同时,归纳了教材研究三个阶段的不同重心——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编制顺序、承载媒体,并将三个阶段分别命名为教学论时期、心理学时期和工艺学时期。这三个研究重心构成了教材研究对象系统的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20.
古代启蒙历史教材———蒙学读物 ,是向儿童传授人文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 ,在普及历史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起源于隋唐 ,发展于宋元 ,繁荣于明清 ,晚清以后衰落。其特点是蒙发儿童的历史兴趣 ;注重儿童道德情操的养训 ;内容丰富 ;体例完备 ;易于记诵。为今天历史教材的编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