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冷战史研究的不断推进,作为冷战重要内容的中苏关系也日益引起学们的关注,他们大多能够摆脱以往意识形态的羁绊,从新的角度,以更为宽广的视野,以多国最新档案献为基础,对中苏结盟的破裂过程及其原因进行了多维度的思考,发表或出版了大量论、作。笔试图对近几年来的这些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  相似文献   

2.
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苏同盟则是中苏关系史上的最重要问题。随着双方档案的解密和陆续开放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学术界关于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中苏同盟破裂原因的宏观探讨和微观考察均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成果或可引起对某些中苏关系史的重要结论乃至新中国外交史中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使我国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也引起了美国对华政策的逆转,不利于我国多边外交的开展,有碍于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中国为自己的外交政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关于远东问题秘密协定的延伸,标志着美苏大国的力量卷入了战后中国的政治发展之中,国共重庆谈判则成为美苏大国力量在中国的政治折射.毛泽东亲赴重庆既体现出战后美苏力量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支配,同时也体现出了毛泽东对这种支配的抵制.  相似文献   

5.
在美苏冷战日酣之际,中苏同盟的形成不仅使美国分化中苏关系的目标在短期之内变得不可能,而且使美苏在亚洲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出于冷战的考虑,美国将对华政策从属于对苏战略的需要,对台政策的改变已成为必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为其转变提供了契机,美国对台政策由此发生逆转并长期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痼疾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叙述1949年底至1950年初中苏两国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中涉及新疆的许多问题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发生的缘由及其影响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同时还顺便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本身作了一些实事求是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国时期新疆地方政权与苏联政府保持了长期密切的、不正常的特殊关系 ,而对这一关系一直以来就缺乏研究。本文试图就盛世才与苏联同盟基础的破裂作一初探。笔者认为 194 0年 11月《锡矿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盛苏同盟基础的破裂 ,盛苏同盟基础的破裂是该基础固有矛盾决定了的 ,是苏联对新疆控制及其在新疆权益要求直接威胁盛世才在新疆实际统治地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苏美两国从战后自身利益出发而强加给中国政府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其实质是前苏联与国民党政府拿中共问题作交易相互满足对方要求的产物.该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助长了国民党蒋介石独裁内战的决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1953年10月1日,韩美双方签署《韩美共同防御条约》,正式缔结了军事同盟关系。时至今日,韩美同盟已经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韩国前任总统李明博执政以来,韩美同盟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由军事同盟升级为全面战略同盟。朴槿惠政府上台后,韩美这种全面战略同盟关系再次得到了确认,韩美同盟关系获得新定位。即便如此,韩美同盟关系仍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未来韩美同盟仍将在调整中不断巩固和强化。  相似文献   

10.
二战胜利是战时同盟密切合作的成果。战后美苏两国在世界安排等诸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明朗化,特别是在东欧和德国问题上发生了激烈冲突,导致美苏联盟破裂,进入冷战时期。美苏由盟友变为敌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国战后对外战略构想的对立碰撞。研究美苏由同盟走向对抗的原因,对于认识当今美国和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及世界格局的演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二战胜利是战时同盟密切合作的成果。战后美苏两国在世界安排等诸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明朗化,特别是在东欧和德国问题上发生了激烈冲突,导致美苏联盟破裂,进入冷战时期。美苏由盟友变为敌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国战后对外战略构想的对立碰撞。研究美苏由同盟走向对抗的原因,对于认识当今美国和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及世界格局的演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苏论战是中苏关系史乃至世界政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在这一事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对论战起到过重要的作用,而这场论战也对邓小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认真回顾、总结和研究这段历史,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邓小平的伟大人格,加深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理解和领会。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上半期, 中苏外交关系的建立,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是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性质改变和北京政府迫于国内社会舆论压力的结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俄国国内情况的好转以及西方列强的干扰,又使其好事多磨,成为一个长期和非常曲折的发展过程;并使中国失去了解决外蒙问题、完全收回中东铁路等与苏俄交涉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4.
中东铁路是沙皇俄国扩张政策的产物,也是其称霸远东的工具,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本应与帝俄时代政策彻底决裂,把中东铁路无偿归还中国,但就苏联处理中东铁路的做法来看,其力图继承沙俄在华特权的企图昭然若揭。循着中苏之间中东铁路交涉的历史轨迹,可以使我们对苏联的对华政策有一个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并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2 0世纪 6 0年代的中苏大论战是国际共运史上的重大事件 ,回顾这场由意识形态分歧引起的论战 ,分析由此导致国家关系破裂的原因 ,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邓小平同志关于意识形态乃至国家制度的不同不应当影响到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社会主义是一场很大的实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措施、方法、途径、体制上不搞无谓的抽象的争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是靠争论得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思想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中苏友好协会是中苏关系风风雨雨的历史见证者之一.随着中苏两党从内部分歧到公开论战,中苏友好协会的功能与活动也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出现了与前一时期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机构萎缩、人员锐减、地位下降、活动减少与功能嬗变.经过痛苦而复杂的演变,到中苏大论战后期,中苏友协作为宣传苏联的组织已不复存在,作为对苏交流机构也基本上名存实亡.但是,中苏友协并没有彻底销声匿迹.即便是在此后中苏长期对峙时期,它仍然通过极其有限的、象征性的活动显示着自身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二战中,日、泰当政者出于各自的扩张需要,相互接近,并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不久正式结成同盟。日本借助泰国的“帮助”,迅速席卷了东南亚;泰国也借助日本的支持,在东南亚迅速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虽然日泰同盟条约是日本强加于泰国的,但是泰国毕竟在容观上起了助纣为虐的作用,理应受到战争制裁。然而,二战后泰国奉行的灵活的外交政策和美国的支持,却使泰国逃脱了被作为战败国处罚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的分歧是中苏论战的深层根源,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引发论战最重要的内在原因。另外,中苏之间民族传统的差异及其影响下的个人因素无疑也起到了重大作用,再加上其它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引发了激烈的中苏大论战。  相似文献   

19.
日美同盟关系的维持与发展是战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尤其是美国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战后日本安全防卫的根本保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美同盟关系也在不断更新内涵和调整功能。2001年“9·11”事件后日美同盟关系的重新调整,既是对1951年日美安保条约签署以来历次调整的继续,更是对过去的超越;既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重新部署在亚太地区的客观体现,又是日本借机实现国家利益的主观诉求。日美同盟关系的调整不仅为日本的安全防卫和政治外交政策带来了变化,而且还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战略态势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军事同盟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结束,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其原因在于各自的战略考量。美日同盟的强化对亚太大国关系和地区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使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