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村景观研究作为景观科学和景观规划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在乡村城市化快速发展、传统乡村景观风貌遭受巨大冲击的今天,正日益引起业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景观设计学、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学等学科的观点,系统论述了乡村景观的内涵及其二元特性. 相似文献
2.
3.
4.
历史校园景观风貌是由建(构)筑物、景观环境、空间格局等有形的物质形态与校园历史、传统、活动等无形的人文特征组成,具有历史记录、科学艺术、情感记忆、场所精神等价值.根据在历史校园景观风貌遗存的组成中,各历史时期的校园景观风貌遗存所占比重的相互关系,可将历史校园归纳为"单一风貌主导型"和"多时期风貌杂糅型"两类.此外,还有...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政府单一主导、政府与开发商合作的社区更新模式与业主的自主更新需求产生了矛盾.针对现有研究对社区更新的系统性缺乏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整体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参与主体—程序设计—法规政策—资金调配"四维框架,分析现行社区更新模式与业主自主更新需求产生冲突的内在机制.在优化现有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三种适应业主自主更新需求的... 相似文献
6.
7.
乡村仍旧是我国现代多数人生存、生活与发展的原始自然空间。在现代经济推动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现状下,人们内心对返璞归真的乡村田园居住生活环境有了越发强烈地天然向往。将富有自然之美、特有文化和审美价值的乡村元素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中,既满足了环境的美化保护、人们精神文化的丰富和体验,又有助于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这一要求体现了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基于此,文章从乡村景观的多个要点加以阐释分析,以总结并探讨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建设中的融入策略。 相似文献
9.
韧性与韧性治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个研究热点,社会触角的最末端的社区处于风险社会的第一线,需要提高社区应急治理的韧性以期为建设韧性社会应急治理体系提供基础与依托。本文以韧性治理理论为视角,以社区应急治理为切入点,关注当前我国社区应急治理面临的阻碍因素。根据韧性治理的内涵提出了五点阻碍社区应急治理韧性化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将从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已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大量城市老旧社区亟待更新.但以往的城市老旧社区更新多以物质环境改造为单一目标,对公众参与、社区归属感营造等问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的深入思考.论文分析了目前城市老旧社区改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全生命周期社区等理念指导下,构建了涵盖社区物质环境、社区服务、社区韧性、社区邻里以及社区认同等层面的城...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带动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治理的丰富实践开拓了乡土经济社会运行的新思路.本文以乡村建设活动中涌现出的乡村治理参与主体的组合结构与组合力量作为分类的基本依据,构建全谱系的乡村治理类型和模式,通过对13种模式所对应的典型个案进行实证分析,剖析乡村治理主体的基本特征与行为逻辑.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带来了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生存环境恶化、交通住房拥挤、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于是城市内的居民和企业开始向城郊迁移. 相似文献
15.
曾媛媛 《青春岁月:学术版》2021,(17):318-320
优势视角借助优势、赋权、成员资格、悬置怀疑、抗逆力等内在机制能有效干预问题青少年进行社区矫正.在充分尊重问题青少年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优势视角以改变错误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抗逆力,挖掘优势与整合资源,创设情境及开展行动等策略,引导问题青少年优势思考与行动,进而促使其顺利完成社区矫正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许多城市都有以浓郁历史文化氛围见长的街区,它们营造出特有的场所感和认同感,成为构成城市魅力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是中国近代发展起来的重要交通枢纽型城市,其最具风貌特色的街区当首推三镇中历经百年沧桑还能见得到的里分。里分的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在旅游方面,里分是汉味文化、市井风情的代表;在 相似文献
18.
龚小龙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22)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了“农家乐”主题的旅游形式,本文从“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发展、所具备的功能以及对现阶段我国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建议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主要探讨乡城迁移人员的城市居住问题,笔者以“混居”为考察视角,通过对目前上海出现的城市边缘社区混居的现状及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探讨乡城迁移人员与本地居民共同居住的内在逻辑和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下层社区中混居实践的可能性作出说明。笔者认为,与本地居民的社区混居是乡城迁移人员进入城市居住的有效方式之一,群体之间的利益“潜规则”是实践社区混居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社区就业对妇女能力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妇女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当前社区就业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妇女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对此.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完善社区就业。促进妇女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