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想,一个人的生活无论是简单还是丰富,大体用两个板块就可划分完毕,那就是前庭和后院。前庭被阳光曝晒,被充分展示,任何人都可以走遍、看遍、摸遍,而后院——我更喜欢称其为后花园,可是一个私密空间,那幽幽暗暗,再加上园门紧闭,格外让人惦记。还是直说吧,大多数人对别人的隐私都怀有不同程度的兴趣,所以《绝对隐私》一度畅销;有关都市女性“一夜情”的口述实录《天亮以后说分手》又卷起滚滚红尘;在各种媒体上,名人的隐私满天飞;而在大街小巷,普通人的隐私在流言蜚语中传播。人类的这种带有阴暗性质的特点,多少满足了一些无聊的胃口,可也使我们的社会进入一个大发隐私财的时代。其实这些读者挺可怜的,他们被媒体和商家利用了,他们花钱买回别人的一点隐私,仅仅满足了那一寸好奇心而已,而媒体和商家却满不在乎地可以多发奖金。后花园早就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崇尚高学历和个人技能的时代,一个人拥有了社会看重的东西,就等于拥有了一张进入荣华富贵的通行证.不过,我觉得一个健全的社会,既要尊重合"格"者,也要善待不合"格"的人.  相似文献   

3.
刘玉生 《职业》2007,(21):70
一、健康人格的概念   1人格的含义:"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面具"谱,它代表剧中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把"面具"定义为人格,说明两重意思:(1)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舞台上演出的种种行为;(2)一个人真实的自我.因此我们可将"人格"定义为:人格是一个人特有的,决定它如何使用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一个人内在因素和外在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隐私日记"不见了。这本记载了一个中年女性情感内幕的日记是丢了?还是被人拿走了?拿它的人有什么目的?一连串的疑问让林依云坐卧不安。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不可能成才的时候,我们也不可能幸福地去做一个快乐的清洁工,一个快乐的护士,一个快乐的接待员了!因为我们所受的精英教育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普通的人,所以我们无法平静面对自己是个庸人的现实,于是我们失却了"平常心",再也看不上平凡的快乐、感受不到普通的幸福了.  相似文献   

6.
宽容是金     
近来,娱乐媒体的最大热点莫过于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了。随意点开哪个网站,不仅有关"艳照门"的报道铺天盖地,而且声讨的檄文也连篇累牍,真有点儿"文革"大批判的味道。陈冠希何许人也?不就是香港演艺界的一个明星么。且不说这个人头上的星环有多耀眼,知名度有多高,他除了是个公众人物,本质上还是个人。是人都有隐私,心底都有点小秘密,将人的个人隐私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和将其剥光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人的隐私保护是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对未成年学生这一群体来讲尤为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学生的隐私保护体系尚存在缺陷,这种缺陷表现在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学管理者的法律意识落伍等各个方面.因此,解决未成年学生的隐私保护不仅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亲朋好友的社交圈内,每个人都会有几位亲密无间的同性或异性密友.然而,与密友谈隐私,诉衷肠,应把握一定的尺度.要保持距离原则,也需注意环境场合.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和借鉴. 1.谙悉密友的保密程度,方可谈及隐私.  相似文献   

9.
妈妈的梦幻     
妈妈从小有一个梦幻,就是当她长大结婚以后,她要做一家之主,每个人都要服从她. 当妈妈刚到我们李家的时候,妈妈的妈妈也跟着来了.外祖母是一位严厉而干练的老人,独裁而又坚强,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大权独揽:上自妈妈,下至我们八个孩子(二元宝,六千金),全都唯她老太太之命是从,妈妈虽是少奶奶兼主妇,可是在这位"太上皇后"的眼里,她只不过是一个"孩子王",一个孩子们的小头目,一个能生八个孩子的大孩子.  相似文献   

10.
隐私,顾名思义,就是不愿告诉人的或个愿公开的个人的事。俗语“家丑不可外扬”,悦的就是家里的事别让外人知道,也有保护隐私的意思。我们这里讨论的隐私不包括其他方面,主要指惰感隐私。 中国人一向保守,说到稳私,总认为它包含了晦暗的、隐秘的、暖昧的──总之是见不得光的东西,所以,自然不希望别人知道。如果一不小心被别人窥见了隐私,在封建社会,那必是得“自挂东南枝”或“举身赴清池” 的。 就是在前几年,隐私暴露给人家, 那也说不得被敲几次竹杠,落得个花钱免灾。 第一次听到“隐私权”这个词,是从外国的电影生 但觉得…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1日,谷歌新的隐私政策开始生效.这一隐私政策覆盖了Google+、Gmail、搜索、Youtube、Maps等多项服务.谷歌将这些服务中的用户个人信息整合到一起,使广告客户能投放更具相关性的广告.这一政策调整引发了各国监管机构和用户的质疑.如今,谷歌、Facebook、微软、苹果等这些以创新思维著称的高科技企业正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一方面我们依赖于这些企业提供的创新的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这些企业通过追踪用户行为收集的大量个人信息引发了全社会的隐私忧虑.  相似文献   

12.
<正>结婚后,温和的婆婆突然变了一个人,她喜欢把我的内衣拿给别人看,还喜欢轻手轻脚地偷窥我们夫妻的隐私……婚后,温和的婆婆突然变了  相似文献   

13.
"酷"、"IN"、"炫"是当代青少年常用的赞赏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的流行语.在这三个流行语的背后,蕴藏着当代青少年独特的审美取向:个性美、时尚美、张扬美,这既是青少年自身特点的反映,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提起日本人的意识形态,往往使人联想起"集体主义""团结""奉公""忠诚"之类的词。然而在进入近代社会之后,随着西方思潮的渗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个体权益;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个人主义发展更为明显。而隐私作为个体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为近现代日本人所重视。文章旨在通过从日本人的隐私意识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揭示当代日本社会越来越显著的个人化倾向,并消除大众对日本人"绝对地公而忘私"这一错觉,让国人更加了解日本,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和理解创造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5.
志成(化名),28岁,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高高的个子,五官有棱有角,整体上很有气魄,穿着得体,给人的感觉也特别亲切,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很有男性吸引力的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却正被自己的一些"辩论性和矛盾性"想法困扰,寝食不安.一天,他来到了我们的心理咨询室.  相似文献   

16.
《职业时空》2005,(3):50-51
1.人性化致命 一直以来我们宣扬的人性化,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害了中国企业.每个人意识的真空,成为中国企业的致命伤.香港爱朋集团董事长尹德川回忆说,曾经有个日本人对他讲,一个中国人可以打败一个日本人,甚至是三个日本人,但是三个中国人一定打不讨一个日本人,因为我们的职业道德不够.  相似文献   

17.
刘丽 《现代交际》2008,(7):48-48
两个人读高中时.一个坐第五排,一个坐第六排。女生的头发偶尔会落到后面男生的桌面上。仅仅也只有这些。原本因为距离和这样的细节可以足够暧昧起来的一桩故事,并没有如我们想象中那样发展。偶尔也说说话。一个管另一个说"作业借我抄一下",一个回头问  相似文献   

18.
罗嗦 《现代交际》2006,(8):20-20
哎!在最看重隐私的时代,办公室却成了一个最没有隐私的地方。关于你的一切,都可能被人事部那个口风不严的Y头泄露出来;你也时常会听到别人的隐私,明知道不应该传播,但憋在心里又实在难受,所以也常常会做“只告诉你一个人”之类的事。  相似文献   

19.
我们都知道同事钟铭有个好妻子,人漂亮而且做了一手好菜,我们平时都夸钟铭"有福".一天,我们几个同事对钟铭说:"钟铭,这个周末,我们去你家里享享福,搓一顿!"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相似文献   

20.
正心酸与痛楚,是隐私,不是摆设,谁都不想被围观。我相信每段离婚的背后,都有或相似或迥异的难言之痛。记得2年前,和一个半年未联系的闺蜜通电话,我们东扯西拉,她突然话锋一转,淡淡又有些犹豫地说:"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情……我离婚了。"我清楚记得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