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奠基人和创立者,他们提出的世界历史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全球化的基础理论;列宁和毛泽东探索在世界历史条件下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从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邓小平和江泽民着重探讨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2.
论列宁三个不同时期的全球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世界历史理论即全球化思想主要包括资本主义发展论、帝国主义论、世界革命序幕论、两制全球联系论等内容.它的构建分为早期、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三个阶段,在内容上又集中体现在三个不同时期的经典著作中:早期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论著中的全球化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论述帝国主义的著作中的全球化思想,十月革命后关于苏俄与帝国主义国家关系的著作中的全球化思想.这些全球化思想对于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总体进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分析其国际环境和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蕴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致力于在加强国际合作应对世界性难题的过程中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致力于促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向公正合理的全球化转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我们把握全球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发展是从民族历史到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这一过程在当代表现为全球化趋势,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把握和参与全球化,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历史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从整体和过程相统一的角度来研究入与社会、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以其惊人的洞察力注意到了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去分析和把握全球化的实质、特征,考察全球化背景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际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江静  黄敏 《学术探索》2010,(2):25-30
马克思首创了世界历史理论,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从单线逻辑向双线逻辑的发展却是由列宁完成的。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视域中,世界历史的根本矛盾是物的依赖性与人的独立性的矛盾,这一矛盾和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特殊矛盾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特殊性中获得了不同的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7.
袁秀 《天府新论》2005,1(Z1):49-50
马克思在"世界历史"理论中指出,世界市场的建立使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卷入其中,各国,尤其是落后国家都应对外开放,并自觉地从世界历史的视角去观察和处理国际事务,加快自身发展.继承马克思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实际,毛泽东思想中已有对外开放思想的萌牙,邓小平则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理论.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中关于对外开设的基本原则、内容的阐述指导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重大成效.今天,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运用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光泉 《东岳论丛》2003,(3):106-109
资本全球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逻辑起点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就是其全球化理论 ,也正是在分析全球化的过程中马克思才得出了“两个必然”的结论。随着全球化的转型 ,马克思主义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由世界历史理论、帝国主义理论发展到三个世界理论和世界公民思想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指伴随着二战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以及新的科技革命的发展 ,世界各国经济在走向市场化和开放的过程中 ,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并逐步走向一体化的基本趋势。要从根本上厘清经济全球化及其趋势 ,离不开科学的历史观的指导 ,实际上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 ,因为经济全球化恰恰是有历史的。展望未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因素”必将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为"全球化"这一术语不被滥用提供了学理依据。"全球化"这一很不规范的普遍流行的术语所涵盖的许多事实,都是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一种认定,但它并不能引导人们去认识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世界历史的结构性变化。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中,相继形成了"国际社会"和"全球社会",从而构成了世界历史的"双重结构"。这两者在其主体结构、利益结构、发展目标和原则、发展特点、格局结构等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但又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基于对"全球化"的"世界历史"批判,以及对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的科学分析,由此提出的世界历史"双重结构"理论,既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全面地运用于全球化及其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在当代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也将会为我们正确探索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在全球中的发展路径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捷莎 《河北学刊》2006,26(2):13-17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说明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趋势具有同质性,全球化趋势与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是冲突的,全球化不仅没有否定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相反更加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真理的光辉,马克思的社会结构及其关系的理论在全球化时代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相似文献   

12.
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获得了新的形态。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和谐世界的逻辑生成体现在:首先,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参与和开拓世界历史;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创造和谐世界的世界历史;第三,世界历史的未来将在和谐世界中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13.
蔡季愚 《学术探索》2012,(3):146-148
随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传播与运用速度越来越快。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英语,融合了地方方言与文化特性,逐渐将英语语言转变为更易理解、更易普及的语言。为了更好地认识、了解、运用英语,本文将主要对英语的世界性特征以及历史文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进一步推动英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它的形成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示。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阐述了这一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阐明其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建构方法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1)从实践角度理解世界历史的生成;(2)在民族平等的全球视野中考察世界历史的构成;(3)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审视世界历史的动态过程,强调了世界历史作为整体的规范作用;(4)联系社会制度的演变,研究世界历史的未来发展。这些建构方法对于人们确立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和研究当今全球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对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解决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认识、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实际或国情,而且也离不开对世界历史大局与大势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因而也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终其一生,不仅注重了解中国,而且非常重视了解世界,具有强烈的世界历史意识和广阔的世界视野,在他处理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课题的过程中,这种意识和视野处处呈现在我们面前。正是因为具有了既对中国社会实际的了解又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意识,毛泽东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并有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论辩证法与人的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和世界之间充满着机缘,世界离不开哲学,哲学也离不开世界,哲学的世界是一种理论上的世界。虽然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只有一个,但哲学所把握的世界却有多个。通过归纳我们就会发现,各种哲学所把握的世界可以分为两种性质的世界,即物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人的世界就是人本身,即社会的人和人的社会。辩证法就是立足于人的世界的逻辑,是一种对人进行觉解的哲学思维方式。辩证法的历史和人的世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法的产生及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伴随着对人的世界的觉解。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就在于,辩证法和人的世界在本性上具有适恰性,两者是内在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