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但应该清醒地看到,人才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事业大发展的要求,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吸引人才的政策和办法还不多、不健全.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大学生责任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人才,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才,对祖国的建设发展能有什么作用呢?本文着重论述了责任教育的内涵和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树立新的德育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概念首先是一个道德教育的概念。思想品质、道德人格比专业知识的学习、谋生手段的训练、竞争能力的培养更难、更重要、更根本。以人为本要突出人的发展,把教育和人的幸福、终极价值紧密结合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宗旨。个性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就没有创造性。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承钢 《新天地》2011,(6):86-86
教师担负着把年轻一代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的重任,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起重大作用。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教育,更不能没有教师。教师思想水平与业务能力的高低、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是决定着素质教育质量的优劣,关系整个民族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基本因素,人才是劳动者中的精华,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一个国家要发展和富强,不能没有人才,所以人才是一国最宝贵的财富。人才越多,科学技术发展越快,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但人才必须有效地使用,才会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否则纵然有丰富的人才资源,社会经济效益也是不可能很高的。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很好地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的确,长期来我们对人才的管理实行统调统配,一次分配定终身。成为部门所有制,使人才不能合理流动,造成许多弊端:人才供需脱节,一些单位积压浪费人才,不能发挥其作用,另一些单位感到人才奇缺;专业不对口,用非所学;“大锅  相似文献   

6.
试谈青南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穆殿春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陈云同志也讲到,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小平和陈云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师...  相似文献   

7.
师范生成才误区透析及对策吴聪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大批合格人才,邓小平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道:“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即科技起主导作用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传统教育所培养的传承型人才 ,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创新型、综合型人才。而这种类型人才的培养 ,必须依靠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 ,则必须进行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基础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关于教育的论述,一个重要观点,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基础深深印入我的脑海。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党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把教育作为生产性产业列入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邓小平在设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蓝图时指出:“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0.
对于人才素质的构成,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即作为一个人才应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是学术性的,一张是职业性的,还有一张则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过去人们往往重视前面两项,而忽视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如果一个人缺乏这方面的素质,学术的和职业方面的潜力就不能发挥,甚至变得没有意义。关于这一素质的具体内涵,柯林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更需要灵活多变的综合性人才,然而中国的教育理论并不能培养出完全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育家逐渐探索新的教育理论,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社会建构理论就是诸多理论中应用比较多的理论,但是这种理论在中国的实际应用并没有达到它的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中国的传统教育理论与此相悖,二是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建构主义理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给出了建构主义理论的详细解析,及其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本身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因而也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素  相似文献   

13.
对加快重庆航海教育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运业的快速发展对海运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海运行业人才不能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而重庆又面临发展航海教育的良好机遇,具有加快航海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为此,重庆应抓住机遇,科学构建航海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航海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运业的快速发展对海运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海运行业人才不能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而重庆又面临发展航海教育的良好机遇,具有加快航海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为此,重庆应抓住机遇,科学构建航海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航海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培育跨世纪的合格人才是高校光荣而艰巨的战略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所以,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急需培养、选拔一大批合格的人才。”邓小平同志从历史发展的战略高度,不仅尖锐地指出了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提出了跨世纪合格人才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委《关于高等院校科学技术工作贯彻中共中央科学技术、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意见》中指出:“为了提高教育质量,高校一定要把科学研究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并明确强调:“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就不能造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师范专科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基础教育培养初中师资的重要任务,而初中师资的质量对能否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又起着关键的打基础的作用。因此,在培养人才这个重要问题上,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被提到了首位。从无休止的政治运动转移到四化建设为中心,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各个方面的力量都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人才的短缺和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更加突出。因此,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展教育,加速各类人才的培养。但是,我们过去的教育,遭受到了“左”倾路线的破坏,而且比例失调,结构严重不合理。其中最主要的是缺少职业技术教育。不仅没有职业大学,而且职业中学也不存在。也就  相似文献   

18.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必须培养大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应是思考型的、创造型的。语文教学应该担负起培养这种人才的重任。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为其目的,以记诵和模仿为主,而忽视学生智能的开发和训练,培养出来的人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更不能适应下一个世纪国际上技术竞争的需要。因此,我们要破除这种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思想,利用课堂把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与发展学生的智能结合起来,突出思维训练这一核心环节,努力达到知识和智能和谐发展的理想效果,以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思考型、创造型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各方面都在呼唤创造型人才,各种类型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将在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对此曾作了精辟的总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由此可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势在必行的,而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教师本身也必须具有创新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下面来谈谈什么是创新能力以及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去做。  相似文献   

20.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先导和动力。高校的新一轮改革发展,必须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教育思想的解放。教育思想观念陈旧是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碍。没有教育新观念的萌动,没有变革现实的要求,没有勇于探索的胆略,就谈不上教育的改革发展。世界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加剧,对教育提出了具有国际性的挑战。我们要站在未来发展的新的战略高度,以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探索加快教育发展的增长点和深化改革的突破点,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山东特点的教育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