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纷纷研究文化软实力理论,制定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分析梳理了国内学界关于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与内涵、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与发展现状、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研究,并就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不足进行探讨,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论断,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文化生产力进行客观的认识,从文化软实力角度来把握文化生产力,思考文化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尤其是结合各地文化生产力的实践,分析影响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相关要素,对文化生产力的内涵、结构和表现形式进行全面的探讨,以利于实践中更好地发展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离不开社会学的范畴,海洋事业的发展需要海洋领域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把握海洋事业的社会发展模式,需要对海洋文化软实力进行社会学视角的研究。本文对海洋文化软实力的含义、研究专题、研究层面和基本内容进行了社会学的解读,进而阐释了影响海洋文化软实力形成的社会因素,并论述了海洋文化软实力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高校文化软实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研究文化软实力和高校文化软实力,先要对文化的定义进行理解和分析;要从多视角来分析文化软实力这18种“力”是各种各样“力”的有机融合;深度分析高校文化软实力5个方面: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创新体系、校园文化、学校品牌。因此,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要在这些方面切实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化学和高等教育理论,就时代的文化战略特征和中共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以及大学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中的责任与地位进行分析,抽绎出了一个大学学术文化力的全新概念和命题,提出,高校作为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力军,应根据自身特点科学地制定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90年代"软实力"理论提出后,文化软实力到底是软实力的一部分还是等同于软实力就一直存在争论。文化软实力统一于软实力理论时,可遵从软实力的概念框架,以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定义为主;在分析文化软实力时,则适合从文化概念层次上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统一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力的概念分歧,认为文化软实力理论是文化力理论的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被确认为一种软实力后,各国就都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作为人们的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构建文化软实力,必须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性力量,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作用,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弘扬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观,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文化的继承性与超越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理论之树常青,源于它对实践的指导。文化软实力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正确理论导航,因而,创建文化软实力学,成为当代社会发展所需。文化软实力学,应该是一门本土化的新国际政治学,它应以文化软实力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创生力为其探讨的核心问题,以开创全球化生态文明道路为其努力方向。由此三方面规定,创建文化软实力学,应该遵循文化本位动力原则等五大原则,去探索构建以生态化综合为基本视域的方法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其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发研究。前者的主要任务是对文化软实力进行本体论、构成论、创造论、价值论、发展论和方法论探讨;后者的主要任务是对文化软实力展开实践基础、实践功能和纵向开发及其发展评价反馈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化软实力作为客观存在的力量是在生产力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存在发展与生产力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软实力与生产力的关系,这是正确考察文化软实力的生产力基础的重点。物质生产力为文化软实力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精神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使文化成为文化软实力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提升国家"软实力"进程中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通过对企业文化与“软实力“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指出了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国家“软实力“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通过对企业文化与"软实力"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指出了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国家"软实力"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不是简单地重述或停留于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而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总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新鲜经验,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文化思想。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凝聚全国人民的意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勇于进行开拓性的实践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党的十七大报告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的集大成,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的基本框架。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有关文化软实力的地位和作用、性质、目标、切入点、动力、领域以及保障等方面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孟二冬精神为核心重构大学文化,进一步彰显大学的精神塑造力和文明濡化力.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孟二冬精神是当代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重构力。在推进以孟二冬精神加强对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行价值重构上,不仅需要重视理论层面的分析研究.更需要重视结合具体的大学发展实际进行实践层面的设计和执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文化主权和文化软实力的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从文化主权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文化主权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以及中国在文化主权与文化软实力上的思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阐述了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分析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优势在于传统文化,提出通过走文化产业道路来创新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新科技革命的兴起,文化软实力与科学技术的联系愈来愈密切。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是文化软实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理论体系,丰富了文化软实力的资源。作为生产形态的科学技术是文化软实力产生和发展的技术基础。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其本身成为衡量和评判社会发展的标准和尺度。一国在世界上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能产生文化软实力。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本国发达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合理性进行辩护,提升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文化、民族精神、社会制度与价值观、民众内部凝聚力等因素的集中体现,文化软实力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随着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定,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已迎来重要机遇期。鉴于目前存在的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凝聚力不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偏低、公共文化发展不足以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将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文化因素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之后,世界各国兴起了软实力研究的高潮。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推动以文化力为核心的软实力建设成为各国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详细梳理了中国语境下"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与演变,展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不足与缺陷,同时对中国文化软实力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20世纪90年代提出"软实力"以来,软实力遂日益成为全球认同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文化软实力成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文化软实力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凸现。当下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总体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塑造和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南都学坛》2013,(5):95-99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在质量、速度、环境上存在困境,文化、经济以及政治上的负面因素是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中国文化软实力要突破困境实现复兴,需要实现宏观与微观的战略转型:宏观层面上应当摒弃文化软实力霸权论,实现共生论的转向,重新对文化软实力进行定位;微观层面上需要改变推广模式,注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协调软硬实力之间关系的转化,努力加快文化现代化进程,充分利用间接影响资源,为中国软实力创造更为和谐的发展环境,最终实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