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女性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就业歧视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自二战至今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女性就业歧视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机会平等和待遇平等, 使人类的发展潜能、选择和从事职业、实现个人抱负的自由受到限制, 由此造成了人的才能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严重地影响到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 反女性就业歧视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根据贝克尔的歧视理论, 对女性就业歧视现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并结合目前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特点, 提出了反女性就业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女性就业的身体歧视主要表现为身高歧视、容貌歧视、生育歧视、年龄歧视、血型歧视等,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相对饱和,劳动力供大于求,女性求职者处于弱势;目前我国平等就业保障机制存在弊端,不能对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给予有力的制衡;社会偏见。为避免身体歧视的社会危害,必须从两方面着手:在现有体制下防范身体歧视;制定专门法,成立专门机构,制约身体歧视。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严重的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我国当下应该尽快制定《反就业性别歧视法》。该法以保护"女性的平等就业权"作为根本宗旨,并设立"反就业性别歧视委员会"。此外,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最终形成以《宪法》为最高依据,以《反就业性别歧视法》为核心,以《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辅助的合理的法律体系,保障男女的就业平等和男女的全面平等,从而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与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4.
我国于女性的合法权益完善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国家已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用以消除对于女性的各种歧视,但伴随就业压力增大与就业竞争加剧,性别歧视成为就业市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其中女性职工就业歧视问题尤为突出,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需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国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女性职工就业歧视问题,有利于使女性职工获得平等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与分析女性职工出现就业歧视的具体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公民平等就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律对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在职女工实行就业保障,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在“三期”解雇女工,但对正在寻找工作的求职女性的同类保护还基本上是一个空白。我国女性就业保障法规要不要明确限制用人单位对求职女性进行婚孕调查,要不要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因为怀孕而拒收求职女性?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第一,用人单位排斥求职孕妇应该被界定为性别歧视;第二,用人单位应该为孕妇分担生育责任,这应该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政府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甚至应该比企业责任更大;第三,保障生育妇女的立法精神要前后统一,只有具体规定“不能以怀孕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才能使我国女性就业保障的立法精神在就业入口处与就业过程中前后统一,达到男女公平就业的目标。否则,我国现有法律所宣称的对怀孕、生育和哺乳女性的就业保护就显得不够真诚,这对女性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针对女性就业存在歧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就业性别歧视的相关问题,从而尽快完善劳动者的就业坏境,实现劳动者的平等就业.因此,要借鉴发达国家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现实,运用法律解决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数据分析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针对女性的歧视性语言,可将其分为物化售卖女性、差异女性和标签或矮化女性,比较以及考察国内排名靠前女性网站刊载的新闻报道内容,分析了传媒对女性形象带有歧视性的塑造.认为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针对女性的歧视性语言原因主要是文化影响、社会影响和媒介渲染.消除这种隐蔽的不公正的歧视现象是今后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比转轨前后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就业率和失业率、女性就业结构与性别工资差距的变化,对转轨期前苏联东欧女性就业变迁进行分析,指出了转轨期这一地区妇女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及两性不平等的显性化。  相似文献   

9.
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使得承担生育这一主要责任的女性对家庭、事业难以平衡的现象更加突出,女性劳动力就业更加艰难,面临着性别歧视、被提高就业隐形门槛、晋升受阻、地位边缘化、职业层次低、失业风险高等诸多问题,应完善现行的法律体系,制定相关的保障政策;全社会要真正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在家庭中提倡家务共同分担的正确思想;女性也要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关注就业实乃关注民生,禁止就业歧视则属维护平等的就业权,也即维护民众的生存之道。从现代法治社会角度讲,禁止就业歧视是平等原则在就业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人权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女性就业难、就业范围狭窄、劳动收入相对偏低和在就业结构中的地位等一系列女性就业问题都体现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所遭到的社会排斥,更是性别不平等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体现。并指出:要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减少甚至避免这种社会排斥不仅需要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贫困是我国现代化转型期出现的重大问题,并且在贫困问题上日趋女性化,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加以重视必将引发严重的问题.本文以菜市非正规就业女性群体为缩影来剖析产生该现状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期为缓解城市女性贫困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女性在就业竞争中已明显处于劣势,出现了边缘化的趋势。它表现在性别职业及部分女性职业下沉,女性就业和再就业困难,男女两性收入和社会保障差距的扩大。造成此局势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制度存在缺陷,男女雇佣成本和培训成本的差异,女性主体意识低下和就业动机的不足。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改变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劣势,就必须促进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意识社会决策主流化,完善保护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体系和劳动力市场监督机制,有针对性地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涉及女职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近日,记者从北京海淀法院获悉,该院劳动争议庭对近期审理的涉及女职工权益案件进行了分析,发现职场女性权益有6个方面最易受到侵害,其中女职工受到隐形就业歧视而引起的平等就业权纠纷排在首位。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我国就业歧视主要表现为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年龄歧视和其他方面的歧视.剖析了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中,就业歧视行为实质就是在市场竞争中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况下,有限理性经济人通过一种惯常的价值判断和认识体系,从而实现对劳动力生产要素配置的一种次优选择.提出了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反就业歧视的经验,通过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等措施构建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和组织机构,以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就业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普遍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探究其存在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根本办法,是根治就业歧视、维护公民平等就业、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何雨  陈雯 《南都学坛》2009,29(2):113-117
作为女性中的知识精英,在完成学校教育后能否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是女性研究生们实现从"学生族"向职业化"劳动族"转换、由知识精英向社会职业精英转型的关键。运用SPSS分析N大学2004—2007年女性毕业研究生实际就业状况,发现女性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双向歧视抑或偏好特征。稳定性与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沿海发达城市成为女性研究生们就业时的主要选择单位与区域。在遭遇"性别歧视"的同时,女性研究生们在就业实践中表现出对公司企业的"单位歧视"与中西部城市的"地域歧视"。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经济衰退及裁员浪潮面前,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失去工作,因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在一定的程度上来源于性别分工的作用和影响,而且往往被公共政策所默认。因此,需要政府积极作为,为女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立健全促进女性就业的社会运行机制;需要社会热情服务,提供和创造促进女性就业的社会条件;需要女性努力进取,提高劳动就业层次和参与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国女性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针对现代中国女性就业难的现状 ,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就业基因歧视是与保险基因歧视相并列的两大基因歧视问题之一。雇主实施就业基因歧视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但是对劳动者的就业权、基因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权的保护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反对就业基因歧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必须坚持基因隐私权原则、严格禁止基因检验与有限例外相结合的原则以及惩罚和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立法和司法工作,同时建立、完善基因风险分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