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大学生创业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创业与创业者的定义出发,归纳出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养等素质,对大学生在创业素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壮大创业师资队伍、强化大学生创业体验和赢得各方广泛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就业形势的转变,培养和强化创业意识已成为社会和时代对大学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在扩大创业群体、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开拓学生创业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通过分析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就业的软实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就业的软实力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创新精神等,要通过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素质、职业规划、职业政策,以及求职择业策略与技巧、创业与职业实践的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是优化劳动力配置,提升人力资本,核心是通过创新提升质量。大学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生力军。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和创业成功率,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供给侧角度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就业指导教育,提升就业能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开展就业观教育,转变择业观念等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张文强 《南都学坛》2006,26(6):121-122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不和谐的音符,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体,不仅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就业,增进社会和谐,同时创业教育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要求。然而,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着火爆的创业报告、冷清的创业教育,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影响学生心理和谐;热闹的创业竞赛、困惑的创业实践,影响着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的措施为:发挥第一课堂作用,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营造创业环境、鼓励大学生创业,促进国民经济繁荣;引导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激发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6.
实施医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是落实国家以就业带动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厘清当前医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医学生创业素质的具体内容,通过构建"筛培式"培养模型,分阶段开展医学生创业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医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和提升职业素质的自主意识,而且对培养有开创精神的优秀医疗卫生从业者及创业者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程度重、时间长、危害大。可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贫困生就业竞争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引导学生确立适度的就业期望值,有效地将就业教育与开展心理咨询结合起来,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8.
高校创业园是大学生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益尝试,通过创业教育与实践,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补全他们在专业领域里学不到的知识与能力,有利于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北华大学创业园是吉林省首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已成功孵化多个创业典型.为了促进创业园持续、稳定的发展,应继续深化创业教育体系、丰富教学形式,"内外兼修"提升师资力量,深入开展服务引导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最终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不强的问题。采用调查归纳法和实证研判分析法,突破传统就业指导模式,从合作教育全新视角讨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问题,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探索可行的路径。对于推进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文强 《南都学坛》2012,32(4):105-109
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核心就业能力和基础就业能力。核心就业能力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基础就业能力主要指毕业生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与交往能力、团队精神、良好的身心素质、环境适应能力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学生自身要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学习能力,注意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围绕社会需求进行知识重组,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方面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各项基础能力的锻炼,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11.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提升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很有必要,也是学校保持良好稳定的就业态势、促进招生就业良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人才竞争的高要求,学校帮助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是刻不容缓的义务。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根据学校的学科分布和办学特色,针对社会需求及发展趋势,面向学生从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和教育实施入手,结合择业、就业、创业,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2.
徐公伟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0):121-124
通过对近年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总体情况的分析,指出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缺乏正确的就业目标和职业导向、实践技能不强、专业素质不高、就业内动力不足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适时调整、修订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就业竞争力培养的顶层设计;开展多证书认证工作,实现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精心设计团学活动,寻求团学工作与就业工作的结合点,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的综合素质;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以职业化、专业化为目标,优化师资配置,打造"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建立和完善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实习实训、产学研动态管理,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强化措施,分类指导,实行导师制。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制定出以创业促就业的措施,并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前景非常广阔。一、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大学里的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  相似文献   

14.
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培养目标,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创立大学生创业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尽早地认识企业文化,实现同IT产业所需人才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实现创业成功。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形成“一人带一群”的就业模式,是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基于2019年全国返乡创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就业效应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返乡创业企业净利润、创业者企业家精神、创业培训和银行借贷均能显著带动农村就业,西部的返乡创业企业带动当地就业的作用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从返乡创业企业类型来看,与生存型创业企业相比,发展型创业企业带动就业的效应更大;从创业企业的行业来看,相比一二产业,第三产业返乡创业企业带动就业的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发现:返乡创业企业通过获取地方政府政策扶持来带动当地就业。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培训,提升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根据当地返乡创业企业的创业层次和行业,采取精准的支持和发展政策,更好发挥创业企业的就业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就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职业指导具有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提升综合素质、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和提供就业信息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工作定位不明确、教师职业化程度低和缺乏个性化职业指导的问题,应通过完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职业指导师队伍、创新多样化职业指导形式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加强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将创新创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世界观、方法论的引领,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创业创新文化的基本知识,使大学生增强自信心,拓宽就业知识面,增加成功创业的几率,从根本上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将创新创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世界观、方法论的引领,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创业创新文化的基本知识,使大学生增强自信心,拓宽就业知识面,增加成功创业的几率,从根本上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省开展“展翅计划”——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为契机,对参与活动的肇庆学院学生及部分用人单位进行调查采访,综合分析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现状.针对高校学生缺乏工作技巧和就业创业知识、欠缺实践经验等问题,提出3种培养模式:一是构建系统化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分层次科学设置并纳入学分管理;二是优化师资结构,纳入教学评估管理体系;三是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打造就业创业导向型社会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