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亲亲之道是先秦宗法社会最基本的社会机制与政治传统。它体现在“出奔”这样的恶性政治事件中。具体而言,出奔中的亲亲之道体现在春秋贵族对出奔的理解方式、出奔中的礼制、宗国对出奔者的处理方式、受奔国对来奔者的受理方式等方面,其实质是为了维持宗法社会的自身稳定,体现出宗法社会鲜明的特色。先秦儒家赞成在出奔中采取亲亲之道,在这一点上,《春秋》三传的史评取得了一致。  相似文献   

2.
政治婚姻与晋文公称霸马晓丽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他的称霸,固然与他长期在外的磨难和回国后的整顿内政有关,但也与他同狄、齐国、秦国的政治联姻有很大关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论述。一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之子,自小好士,到晋献公作太子时,他已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3.
关于晋文公重耳奔狄时年,史籍有两种记载。《国语·晋语四》云:“僖负羁言于曹伯曰: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左传》昭十三年载叔向曰:“我先君文公,……。生十七年,有士五人。亡十九年,守志弥笃。”而《史记·晋世家》却说:“重耳遂奔  相似文献   

4.
1 通货紧缩的定义一种意见认为 ,通货紧缩是指货物与服务的货币价格的普遍下降。通货紧缩不是指相对价格的变动 ,而是指绝对价格 ,即货币价格的变动。此即通货紧缩的“单要素定义”。一种意见认为 ,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 ,即它首先是货币流通量的下降 ,而不等于价格下降。伴随着通货紧缩的有“两个特征、一个伴随” ,即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 ,伴随着经济衰退。此即通货紧缩的“三因素定义”。一种意见认为 ,通货紧缩是指价格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 ,并不一定伴随着经济衰退 ,此即介于前面两种定义之间的通货…  相似文献   

5.
极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皇帝登位也被称为登极,我们最常用的一个词汇叫"登峰造极",都是用来形容顶点、制高点的.太极的极是指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年,也是一个时间尽头的概念,到了那个时候便生数皆终,万物复始,一元复新,就好像四季轮回一样.  相似文献   

6.
贾庆军 《殷都学刊》2011,(3):136-141
在考察黄宗羲关于"天"的概念时,我们会发现他提到了两种"天"的概念:一是他认为"天"即"气",是万物的始源;一是他认为"天"即"理",是万物的主宰。这两种概念是不冲突的,毋宁说是互补的。无论是"气"之天还是"理"之天,终归是一天。"理"之天不过是"气"之天的一项重要功能的体现。而这就展示了东方哲学的独特逻辑,即部分与整体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春秋初期,晋献公之子重耳为躲避国内的动乱被迫在诸侯国进行了长达19年的政治流亡。其不到鲁国是因为鲁国在地理位置上不具有流亡的政治优势;鲁国之国力不足以作为重耳复国的有力外援;鲁国“以文立国”与其“以武强国”的政治理想相违背。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我国经济特区技术引进的步骤问题大致存在三种意见。一种是两步走的观点,即认为特区应先着重引进劳动密集企业,然后逐步向资金、技术、知识密集过渡;另一种是一步走的观点,即认为特区引进技术分两步走时间不允许,而从目前各方面的条件看,已有可能引进资金、技术、知识密集的企业,应该一概引进这种企业;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既不能两步走,也不是一步走,而是同步走,即应该从特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努力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适当地引进一些中间技术。笔者认为,要确定深圳特  相似文献   

9.
对于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问题,传统熟知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共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笔者认为还应有另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论需要认真研究,即主张社会发展三形态论。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先从经典作家的原著中得到启示。1849年,马克思在侨居伦敦时写完《资本论》的第一部手稿,其中谈到:“人的依赖关系(起  相似文献   

10.
重庆商学院教授李怀宜在日前召开的“深化商业大中型企业改革”理论讨论会上,提出了商业文化学的新概念。 什么是文化?国内外大体上有三种看法:(1)宽派,即认为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2)窄派,即认为文化是一种精神的表现;(3)中派,即认为文化是上层建筑的统称,包括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等。李教授持窄派观点,他认为一个民族要存在下去,没有精神支柱不行,这个精神支柱就是文化。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企业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论汉东曾国为土著姬姓随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就“曾国之谜”展开的热烈讨论中,主要有两种见解:一是认为曾国即随国,一是认为曾随是不同的两个国家,不能等同。持这两种意见的同志,有些人又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即认为曾(或者即随)是自北渐次南移,最后到达今随县一带的。笔者赞同曾随同一说,但不同意南迁说,而认为曾是汉东一个古老的姬姓国家,即土著。现据有关材料,衍为此文,期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12.
释“块(塊)”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这样一段记载:“(晋重耳)出亡,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而载之。” 关于“块”的解释,一般均为“土块”。但学术界还有人认为“块”是“蒉”的通假字,应释为“装土的器物”。根据有如下几条:  相似文献   

13.
易理三论     
这两段话十分重要,它概括地表达了《周易》的宇宙生成观。 在《周易》看来,万物的来源是太极。太极是什么呢?太极就是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那么,这混沌状态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周易》没有明说。目前对此有两种理解。一种看法是,“太极”是“物质性的”,高亨教授即持此说,据此,他认为《周易》“肯定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含有一定的唯物因素”①金景芳教授也大体持此说,他认为“周易讲太极,即只讲有,不讲有之前的问题,即它认为宇宙从来就存在,没有开始,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科学哲学? 什么是科学哲学?从什么时候产生科学哲学?对这些问题,西方和国内的有关学者的看法都不同。一种看法认为科学哲学是从古希腊开始就存在。另一种看法是把科学哲学作为一个哲学流派,认为是从实证主义开始的,即从十九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再一种看法认为科学哲学是从逻辑实证主义的产生开始的,即是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产生的。还有一种看法认为  相似文献   

15.
<正> 当前,我国哲学界对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见解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有两个,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另一种见解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只有一个,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两种见解虽然都有道理,但也有不全面或不准确的地方。我认为,正确的表述应该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6.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是十三世紀第一流作家白朴的偉大作品。 白朴的父亲白华是金哀宗的樞密院判官。公元1232年3月元兵圍汴京,12月白华随哀宗出奔河北,明年3月叛臣崔立以汴京降元。白朴时年八岁,在乱軍中仓皇失母,賴大詩人元好問救护得以保全。过了几年以后,白华才从南宋回来,父子隐居滹阳。1260年前后出游江南,曾居金陵十余载,晚年北返,終身保持金朝遺民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两类。目前认为,它们的遗传方式属多基因遗传。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为青少年发病。夫妻中有一人患病时,孩子在20岁以内,有3%可能发病;夫妻二人均患病时,其子女有20%可能在20岁以前发病;健康父母若已生有一糖尿病儿,第二个孩子患病危险约为30%。  相似文献   

18.
哲学原理 世纪之交与哲学的走向 1.哲学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哲学在世纪之交的危困状态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即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知识分子的市民化运动;原有哲学体系、原理、结构自身的问题与弊端。 一种观点认为,哲学贫困的实质是哲学家的贫困,其原因是,缺乏认真研读马哲原著的精神,现实感和历史感的匮乏,创造精神不足。 一种观点认为,哲学日益边缘化的状况表明,在目前社会转型时期,哲学尚未形成一种相对统一、为大众文化所认同和接受、支撑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主导性文化精神;或者可以说,出现了人文精神的“空场”。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代哲学普遍面临双重危机,即哲学自我解构而走向“终结”;哲学因社会的世俗化而日益边缘化。  相似文献   

19.
《登楼》一诗,是杜甫登楼诗作中之上乘之作,亦是杜甫七律成熟、发展、以至达到高峰中的一篇重要诗作。该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在此之前,广德元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平定了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国家统一的局面初步恢复。但同年十月,吐蕃曾一度攻陷首都长安,皇帝李豫出奔陕州,吐蕃立广武王承宏为帝,并改年号。兵祸连绵,民不聊生。十一月郭子仪复京师,代宗乘舆反正。十二月吐蕃又破松(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县)、维(今理县西)、保(今理县西南)三州,朝庭内外交困,灾患重重。时诗人流寓蜀中,在一次登楼赏景时,感时抚事,触景伤怀,写下七律《登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浩 《东南学术》2005,(6):33-37
本文认为,学界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解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科学理性的理解模式,即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科学,另一种是价值理性的理解模式,即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对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性的张扬.其实,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本真内涵是这两者的辩证统一,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维度,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解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