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恩来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王芳(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南京210003)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正义事业,是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很好地结合起来的典范。今天,爱国主义依旧...  相似文献   

2.
<正> 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四日,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我想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提供的经验教训,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基本理论作进一步的学习、探讨和概括,作为对马克思逝世的纪念。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从来是我们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由此可见,这个问题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由于苏联霸权主义者和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以“国际主义援助”和“维护本国安全的爱国主义”为名,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爭中的地位》中的一节。在这一节里,毛主席精辟地论述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原则,粉碎了阶级敌人对我们党的恶意诽谤,更加坚定了全党积极爭取抗日民族解放战爭胜利的无产阶级立場险嫜罢庖唤诳梢哉防斫夤手饕搴桶饕逑嗤骋坏脑?可以有助于我们确立和增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从而更加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是当代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南炳文,刘廷亚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卓越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内容。邓小平同志是在世界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中国人民排除万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既是国际主义者,又是爱国主义者,二者是统一的."国际主义者的共产党员,是否可以同时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呢?我们认为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粉碎修正主义和民族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原则不可分割无产阶级有组织的解放运动,共产主义运动,一开始就是国际性的.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写的"共产党宣言"里就高高地  相似文献   

6.
张郁慧 《兰州学刊》2006,2(4):102-105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一原则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表现为对国际主义强调过多,对国家利益重视不够。“文革”时期国际主义甚至取代其他原则而成为中国外交的最高准则。改革开放后,国际主义在中国外交中被逐渐淡化,对国际主义的认识要与时俱进。国际主义精神在中国外交中应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上,赵紫阳同志代表党的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坚持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指出我国社会仍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依据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阐明了全面改革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也是当代中国外交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产生了两大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三大理论成果。在这三大理论成果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仅开创了一条“斗争与合作———发展与合作———参与和建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模式,而且在外交理论和实践中还包含了充分体现时代主题的国际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的国际化历程中,美国和美国传教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穆德是美国基督教传教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国际主义思想的实质是创建以基督教为基础的全球共同体,以基督教博爱、正义、平等、协作的精神建立基督天国,维护世界和平。穆德一生多次来华,其基督教国际主义思想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种基于基督教的国际主义也受到了诸多批判和非议。  相似文献   

10.
李琳 《南方论刊》2023,(6):40-41+48
自由国际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一方面,美国主要依靠自身实力来实现国家利益;另一方面,通过强调其民主价值理念的宣扬和灌输来推进国家利益的实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将在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方面占主导地位,基于此,美国主要将在软实力方面持续发力,这与自由国际主义3.0相契合,通过建构自身软实力,以巩固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延续所谓的“美国世纪”,但在权力转移的背景下,美国软实力的建构同样存在困境。  相似文献   

11.
这里所说的国际主义是指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问题,现在还提不提。有人说,现在不提了,因为它太笼统,可以作各种解释,甚至有时在国家关系中成为引起各种矛盾的根源。笔者认为,国际主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就明文写道: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把“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主义的“普遍真理”,一贯高度重视,积极实践。 他把从本国实际出发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致力于走自己的路,在从基本国情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始终密切注视新情况、新问题,把基本着眼点放在解决今天的现实问题上,持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深化。 他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作为“结合”的根本要求,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活生生的中国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当代化、具体化。 他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结合”的基本出发点,并列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范畴,最善于总结推广人民群众丰富生动的新创造,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聚力深深植入了广大人民群众心中。 他把正确开展反倾向斗争作为实现“结合”的根本保证,坚持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既防“左”,又防右,有“左”反“左”,有右反右,他提出的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是反“左”反右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七十年的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毛泽东同志是实践这种结合的光辉典范。”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最先进最科学的革命理论,是体现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和要求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夺取革命和建设胜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共御外侮,全民奋起,团结抗日,威武不屈,挽救危亡,高扬了爱国主义。今天更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祖国四化大业,早日完成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青年人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渴求新知,渴望成才,他们强烈希望实现自我价值。这应当说是一种有利于调动人们积极性、创造性,投身到振兴中华的四化建设的可喜现象。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人把自我价值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对自我以外的事一概冷漠,什么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社会的责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社会一些不正确的舆论和倾向,也在腐蚀我们青年人的灵魂。这种自我盲目膨胀,蔑视一切权威和传统的现象,是…  相似文献   

16.
浏览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即可看出,古代中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曾以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卓著而不可磨灭的贡献。只是到了17~18世纪以后,中国才逐渐地落后了。这完全是由于封建专制主义长期统治所造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之魂,历来是凝聚民族精神、动员和鼓励人民团结奋十的一面旗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建设有中国持色的社会主义同样离不开爱国主义所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离不开爱国主义所引导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离不开爱国主义所激发的艰苦奋小、振兴中华的内在动力。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和创业精神作为我们现实政治生活主旋律的事要内容,它既是民族精神,又是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汇合,即民族精神的时代化,时代精神的民族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认识爱国…  相似文献   

18.
香港回归与爱国主义张磊19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百年耻辱,一朝雪洗。追溯和反思它的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历程,我们既为它的屈辱的遭际而悲愤,更为即将到来的胜利而快慰。香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殖民主义者所侵占,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发端。...  相似文献   

19.
景冬梅 《理论界》2005,(2):148-148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阐述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本文从中国社会的几个历史阶段的农民问题的纵向比较中,阐明科学地解决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希望你们不要丧失机遇.对于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有着自己独有的机遇,比如说我们有几千万爱国侨胞在海外,他们对祖国作出了很多贡献.”——邓小平一九九三年春节在上海的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