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和历史文化语境两方面,并通过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和诗歌相敌对”这一命题的比较,揭示了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精神实质,认为“不平衡”论实际上是从物质生产同精神生产的复杂关系这个层面,更具体更深入地批判了庸俗经济学家对物质生产的庸俗解释,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性、过渡性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这一课题研究,未有一致解答,且不尽完善。欲达到深层解读应从两个方面拓展:一是界定、论析“一般的表述”与“‘特殊性’的确定”的概念内涵;二是从历史语境分析“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的含义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国内关于马克思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关系研究从两种生产的平衡与不平衡关系单一视角探讨、马克思原典本义的发掘,发展到从唯物辩证法、文学人类学角度进行阐释,运用不平衡理论分析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忽视了对于日渐发达的艺术生产内部的物质因素与精神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5.
在艺术商品化时代,艺术生产内部的不平衡态势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历史条件限制下的不平衡中也存在着平衡可能,这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在艺术活动中的体现。从长远来看,艺术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正以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统一态势向着马克思理想的艺术生产范式靠近。  相似文献   

6.
关于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理论见于马克思 1857年 8月至 9月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文中的第四节。在这一部分内容里 ,马克思阐释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问题 ,说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7.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是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量和质的状态关系,这种不平衡是普遍的、广泛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变更的状态关系,这种不平衡是必然的、绝对的.不平衡的根源在于艺术生产自由自觉的特性,在于艺术生产共同性主题与独特性创作相统一的特性和艺术生产作为最直观的人类心理思维史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不平衡\"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不平衡\"思想是运用辩证、发展及深层次转型的眼光和方法对艺术发展问题所作出的总体性把握,它揭示和阐明了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发展的总体相平衡与局部不平衡辩证统一的基本规律.而其中的\"相敌对\"的命题则对转型后的\"艺术生产\"阶段所特有的二律背反现象作出了深刻和精彩的揭示.  相似文献   

9.
从绘画语言的演变来观照,山水画发展达到的几个高峰同样符合马克思提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文章以唐末至宋初、元代、清末民初三个代表性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当时主要山水画家的笔墨为依据,分析其中的原因与特殊性,旨在探讨山水画语言的演变规律以及当代山水画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山水画艺术创作也应该尊重规律,在继承中积累与逐步突破,不宜盲目创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相敌对”命题 ,揭示和阐明了艺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形式和部类这一现代性转型所给予自身的巨大而深刻的冲击 ,使之呈现出巨大的进步与巨大的丧失并存 ,大普及、大发展中又有大沦落 ,伟大的天才同时又可以是异化了的非人等奇观。而这种矛盾性、两重性 ,却正是“艺术生产”运行发展的基本规律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物质生产活动与文艺生产活动作为人类两种基本活动从表面看相异、对立,但从本质上把握则又具有同一性和相互过渡性,可视为同一的人类活动的普遍结构在不同活动领域的分殊表现,以而成为人类社会获得平衡发展的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12.
马列文论中的“不平衡”说 ,讲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中的特殊规律而不是普遍规律。马克思不只一次地用了“一定的繁盛时期”“某些”等限制词语 ,尤其是直接使用了“它们的特殊性”这一说法。“不平衡说”是针对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还有其他因素。然而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和科学生产力的提高起着支配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繁荣时代的到来 ,文学艺术新的繁荣昌盛的时期也必将到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马克思关于在社会发展的不发达阶段出现过某些成熟的艺术形式并形成了一定的繁盛时期的论述,说明的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近于平行发展这一普遍规律的特殊形态。既定的艺术由盛而衰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决定某种艺术衰落或兴盛的根本因素都是物质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不仅许多欧美文学理论家都接受和发展了马克思艺术生产论,而且在中国文学理论界也得到了新的探索。马克思所论述的艺术生产,在当代世界正向着多个维度展开,主要表现为审美创造中的艺术生产、意识形态中的艺术生产、艺术产业中的艺术生产。马克思文学理论中指出的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现象,在今天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呈现出了诸多新的特点,既有传统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延续,又出现了艺术生产内部诸要素发展不平衡的新现象。马克思所指出的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在当代也发生了新变化,即在艺术生产中注重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兼顾,在艺术消费中实现了多种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平衡与不平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论述了冷战之后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平衡观与平衡机制问题,分析了地缘政治格局中不平衡因素的绝对性,探讨了构建国家之间双赢机制的冲突。本文不赞同地缘政治格局中“均势自动生成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目前我国园林艺术生产状况进行剖析 ,认为园林艺术生产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生产 ,只有遵循艺术生产过程的一般规律 ,园林艺术创作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论述,是在他一八五七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来的。对这一论述,我国在建国以来曾有过三次讨论。这三次讨论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尽相同,各有所侧重,而且一次比一次深入,但总的看来,讨论的焦点始终集中在对“不平衡关系”真实含意的理解上。其他诸如“不平衡”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事实是否相符,对某一时代、社会的艺术应如何评价,“不平衡”是否规律、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规律是否还起作用,以及产生这种  相似文献   

18.
艺术生产具有物质生产的性质,是一种具有加工性、物化性和商品性的实践活动,但艺术生产又是一种追求审美价值的实践行为,具有自身独特规律。在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中,无论是作为“生产”的艺术,还是作为“艺术”的生产,“艺术”和“生产”密不可分,体现出马克思把艺术的认识性、精神性和实践性、商品性相结合,使得艺术生产过程不可避免地具有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的同时,我国对美贸易的顺差仍持续扩大,因此,中美贸易的不平衡问题长期受到两国的关注。在此通过解析美国不断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背景,指出人民币的升值对美国贸易逆差的作用甚微,并着重分析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马克思关于艺术与一般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观点与表现人的完整性相联系,使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命题的研究突破了一般诠释性的局限,体现了历史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