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时期的班勇,在其父班超培育下,"习边事,有筹略",永元十三年随安息贡使回到中原,任军司马之职。东汉撤回都护后,匈奴势力重新控制西域。永宁元年班勇参加朝堂会议,面对主张放弃西域的权贵大臣,力挽狂澜,说服了与会者。他后被任命为西域长史,率五百士卒往柳中屯田,经他积极联络,西域诸国多拥护汉朝统辖,永建二年在招降焉耆时,班勇遭诬陷下狱,写下了《西域记》。而此后他所追求的统一局面,终于实现,丝路畅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再现热潮。  相似文献   

2.
龟兹作为西域的绿洲大国,在两汉与匈奴的西域争夺中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西汉时与汉友好,学习汉礼仪制度,而东汉时,则成为在匈奴支持下阻碍东汉统一西域的主要势力。从更广的视野来看,两汉对西域经营呈现出明显的不同:西汉王朝自始至终对西域保持了较为有效的统治,而东汉一朝的西域经营表现为"三绝三通"的状态。究其原因,固然与两汉王朝各自的国力强弱不同有关,但不同的西域经营策略不能不说是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翻开《汉语成语词典》,有一条称作“投笔从戎”的典故,它向人们昭示的是一则不惜舍弃优裕闲适的诗书生涯,甘愿冒生命危险而献身祖国边疆事业的英雄事迹。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东汉时期在西域大展宏图的班超。几十年间,他身在西域,以西域为家,为中央政府有效治理西域操劳不息,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和智慧,真可谓鞠躬尽瘁。就在同一册词典中,赫然映人你眼帘的还有一个与他相关的辞目,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望文生情,不难使人感受一股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豪迈气概。班超是东汉扶风平陆人(今陕西省兴平县),从小生活在诗书氛围浓郁的…  相似文献   

4.
(一)察合台时代的维吾尔族教育历史上,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1179—1242年)在接受了其父的分封,承袭西域为自己的领地后,将维吾尔人地域一并归入他管辖统治的势力范围之内,并施政管治。察合台系统治的这一时代,历史上称之为“察合台时代”。察合台的首府为阿拉木里克(今伊犁)。其时,著名的维吾尔学者和教育家斯拉吉  相似文献   

5.
《西域史地文物丛考》是马雍先生(1931—1985年)的自选集,共收有关古代西域史的论文十七篇、书评一篇;目次也是他亲自编定的:一、《从新疆历史文物看汉代在西域的政治措施和经济建设》,二、《西汉时期的玉门关和敦煌郡的西境》,三、《新疆巴里坤、哈密地区汉唐石刻丛考》,四、《汉龟兹左将军刘平国作亭诵》,五、《东汉<曹全碑>中有关西域的重要史料》,六、《东汉后期中亚人来华考》,七、《古代鄯善、于阗  相似文献   

6.
贾丛江 《西域研究》2006,1(4):12-22
本文探讨了两汉时期西域人采用汉式姓名的问题。认为王莽于西汉元始二年(2年)操作实施的“去二名”改制措施,是导致以后西域人改用汉式名字的直接原因;论证和复原了西汉曾经在西域实施过“去二名”措施以及东汉继续在西域推行汉式名字的史实;讨论了有关西域人采用汉式名字或姓名的模式问题;探讨了来源于汉地的姓氏观念在西域的植入和生根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鄯善国为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在西汉时期为西域设置的“西域都护”所统属,是丝绸之路西域南道重要的门户之一。东汉至魏晋十六国时期,鄯善等国基本沿袭了西汉以来为内地王朝所统属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洎至公元5~6世纪,在《魏书》《北史》等史书中也有关于北魏鄯善国的相关记载。本文主要以洛阳出土的《鄯乾墓志》《鄯月光砖志》为主,进一步探讨了北魏时期鄯善及车师前部等国的历史,补充史书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与交通,历代盛称两汉的张骞与班超的开拓之功。《后汉书·西域传论》云:“西域风土之载,前古未闻也,汉世张骞怀致远之略,班超奋封候之志,终能立功西遐,羁服外域”,其说可为代表。《后汉书》的《西域传》就是范晔根据班超之子班勇的《西域记》写成的,其内容显然较《汉书》更有发展,范晔说:  相似文献   

9.
勤劳的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悠久的历史,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古人父子(女)躬进文坛,不止一人,但较有成就者又有多少呢? 班彪、班固父子,均是东汉著名作家,父彪著《史传后记》,子有名著《汉书》。 蔡邕、蔡琰父女,父为东汉东汉末年文学家,女为三国建安时著名诗人。 曹操、曹歪、曹植,父子“三曹”是形成建安风骨的主将,父操为三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改造文章的祖师”。 萧衍、萧纲,父衍为“竟陵八友”之一,子为宫体  相似文献   

10.
西汉的凿空,东汉的三绝三通,为中原输入了一些稀奇之物,西域也输入了中原的一些技术与物品.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汉代朝野上下对于世界的认识,主要表现在:西汉因认识西域而产生的对地理概念的再认识,由此“天下”与“统一”、“中原”与“四夷”的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王子今  乔松林 《西域研究》2013,(1):9-15,140
“译人”在汉王朝与匈奴争夺西域控制权的历史过程中曾经有突出的表现.“译人”们以西域为舞台的活跃表演,成为考察汉代边疆与民族问题必须予以重视的历史文化现象.汉与匈奴以及西域政权民族事务与外交事务处理方式的若干特点,也可以因此得以说明.西域“译人”的贡献,亦充实了中国翻译史的早期记录.  相似文献   

12.
施补华的西域诗以其独到的历史文化价值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他足迹所到是当时许多西域诗人不曾远涉之地——远离喀什千里之外的俄国边界,他的诗式日记《纪行十四首》及《马上闲吟》二十二首生动记叙了沿途风情及所见所感,可补前人记述之不足;他以特有的政治敏感和责任感,撷取影响新疆稳定发展的政治、经济、军事大事人诗,这种内容上的拓展和纪实,使其西域诗体现出浓郁的西域文化特征,具有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后汉书》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记载了东汉一朝四位刚正忠义之士。第三位史传人物“盖”,即盖勋,他是一位古代的甘肃历史人物。东汉末年,盖勋官至京兆尹,即东汉司隶部长安市长。凉州军阀董卓乱政,入都洛阳,擅自废主,直接引起了全国性的军阀混战,使天下人民俱遭涂炭。董卓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军阀。他独揽朝政,秽乱宫闱,操生杀之权,报睚眦之忿。在京城的三公九卿被董卓玩于股掌之上,“莫不卑下于卓”  相似文献   

14.
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西汉王朝在匈奴浑邪王故地置郡设县、筑塞立燧的行政和军事建设,使丝绸之路东段的河西地区成为畅通的交通走廊,经略“楼兰道”、设“都护”保证了丝绸之路中段西域道南北二道畅通,东汉通西域的“伊吾路”打通后,“楼兰道”仍继续使用.通达的丝路将西域与汉王朝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汉代西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在这一地区的交融.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个人主体与现代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立的个人即个人主体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历史成就就在促进独立个人的形成。市场经济一方面促使家长制的古代和封建的等级依附关系走向瓦解,同时又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并形成具有自由个性的更高阶段的人准备了条件。随着独立个人的生成,哲学立足点的变化,于是发生了从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理论转向。马克思是现代哲学的开创人,他的哲学是现代人的意识表达。多年以来,我们对他的思想和理论有许多误解、错解,这与我们的“人”的状态直接有关。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改变人,它也必将带来哲学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6.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问题,从古至今,众说纷纭,互相抵牾,迄无定论。个别论者认为李白是“西域胡人”。这种论点很难使人信服,已为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加以辩正。有的人说他生在四川,如与李白有过交往的魂颢在其《李翰林集序》中说他“因家于绵,身既生蜀”;最近有的论者还说他于神龙元年(705)在四川出生。较多的人认为他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附近),生在西域或西域的碎叶,幼年随父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县),二十五岁才出川东游襄汉。只有唐代元稹和五代刘昫说他是  相似文献   

17.
古代历史上的河西,原是少数民族杂聚的地方。汉初,匈奴人游牧于此,控制了河西和西域,中断了中西交通,并对中原王朝造成威胁。汉武帝为了斩断匈奴右臂,曾派霍去病出击匈奴并获得了胜利,在这里设立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汉昭帝时又增设金城郡,谓之“河西五郡”。自是移民屯田,开通西域,不断经营,直至东汉,河西一直是一个安定富庶的地方。即使在王莽篡权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东汉未年,由于马腾、韩遂等军阀混战,使河西的经济遭到了极大破坏,人民死亡流徙,户口大量减耗,以金城郡为例,在东汉繁盛时,领三千八百余户,东汉末,被韩遂等“所见屠剥,死丧流亡,或窜戎狄,或陷寇乱”,竟至于“户不满五百”了。随着曹魏政权的建立,河西这块曾经繁荣一时的地方重新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经营范围。史载:“魏文帝即位,分河西为凉州”,“其剌史领戊己校尉,护西域”。由于曹魏政权的重视,河西经济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在农业上,据《晋书·食货志》记载,旧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也是现实主义文学高度发展的时期。以曹操为领军人物的邺下文人集团,掀起了一个诗歌创作的新高潮。所谓的“建安风骨”正是对邺下文人集团成就的高度概括。但邺下文人集团由盛到衰的过程是短暂的,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9.
东汉佛经含有一些西域译经者自己创造的、不是汉语规范的被动句和疑问词语 ,它们的产生可以从第二语言习得和中介语的角度来解释。东汉时的译经者大多是西域人 ,他们所运用的汉语 ,只是中介语。译经中这些不规范的被动句和疑问词语 ,多是译经者对汉语这一目的语的规则加以内在化处理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东汉文化的发展过程当中,汉明帝的作用不可忽视。汉明帝重视文化建设,注意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推动文化的发展。同时,汉明帝也极为重视对外交流。他致力于重开西域,并通过积极的措施稳固与西域的联系。佛教的东传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得以实现。如此一来,东汉文化就出现了繁荣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