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区农民走向市场理论座谈会”概述——本刊《从达川的实践看山区农民走向市场之路》一文引起强烈反响近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农工委、达川地委和四川日报社联合召开“山区农民走向市场理论座谈会”,以达川为典型,就山区农民走向市场的实践和理论问题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民继家庭联产承@责任制后在四业生产经营方式上的又一个信大剧适,是山区农民走向币局和山区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和幽然选择。为了从真累彻十五大提出的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由指示精神,从社会王义初级阶段内陆山区的实际出发,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子,申共四川省达川地委政策研究室和四川省社科院达川另院于1997牙11目25日至26日在达川币自开了“山区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研计完”。这也是达川引导山区农民走门币场的理论和实践的继续和延伸。区内外80系8理论和实际工作看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和调…  相似文献   

3.
辛福斌来稿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面向市场求发展,农民作为农村经济主体也将围绕市场求效益。山区,因其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农民进入市场的难度较大,加之商品生产零星分散,无规模无批量,难以挤入市场。但山区独特的资源优势为农民走向市场提供了物资基础,其关键在于全方位引导和支持。一、开发山场是农民发展规模商品生产的重要途包合理有效地开发山场,首先要变更山场使用制度,实现山场使用权商品化。在不改变山场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农民或其它经营者通过市场流通和竞争获得山场使用权,这样既可避免无…  相似文献   

4.
边远地区土地撂荒与家庭承包经营土地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数量不断增加,在部分自然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边远山区,大面积土地撂荒的现象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家庭承包经营土地制度已难以满足农民在生产经营中对土地使用权主体地位的要求和农村经济走向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论能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能人经济梁经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在农村经济的舞台上出现了一批才能出众、智慧超群的经济能人,他们率先进入市场,兴办实业,搞活流通,为社会创造了较大的财富,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种依靠经济能人开拓事业、带动农民走向市场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6.
从农村改革看农业走向市场问题欧阳俊斌,裘康羽农业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全国人代会期间,很多代表都对农业表示担心。一是担心农业摆不到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二是担心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特别是粮食生产可能出现大滑坡的危险;三是担心农民...  相似文献   

7.
我国山区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山区农村的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稳定的重要基础。①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的深入开展,许多潜在农村社会问题和林权纠纷纷纷呈现。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的一些地方,以林改为契机,在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培育社会组织,提升农民自我管理,化解干群矛盾和林权纠纷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同全国一样,陕西的乡镇企业也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到1997年底,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80%,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1%;从业人员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28%;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全省财政收入的13.8%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陕西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乡镇企业初期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第一,陕西乡镇企业的80%集中在关中地区,其中的40%又集中在西安市,陕南、陕北仅占20%,发展很不平衡。第二,…  相似文献   

9.
宁夏470万人口中有近80%的人居住在农村,农村的住宅建设,是关系到350多万农民切身生活的大事,本文对宁夏80年代农房建设的基本经验、90年代发展趋势及有关问题作一探析。一、80年代农房建设情况和基本经验在80年代前的长时间中,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宁夏350多万回汉农民住房条件是相当落后的。据1983年调查,有11.6万户农民属于无房、缺房、住危房的“三房户”,占全区60.9万总农户的19%。回族聚居的南部山区8县,“三房户”达10.4万户,占山区26.9万总农户的38.8%。进入80年代,与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相一致,山川农村掀起了建房热潮,农村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贵州贫困山区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开发型的经济联合体。据调查了解,到1986年底全省有开发型的合作组织9386个,占联合体总数的54.6%。这是山区农民为了摆脱贫困创造的一种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顽强的生命力;随着进一步发展、巩固和完善,必将逐步成为山区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和农村现代化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1.
宁夏南部山区劳务输出:绩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夏南部山区是国家有名的“三西”贫困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条件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截至目前,山区8县劳动力已过百万,其中富余劳动力占五成,近年来年输出人次已达50万以上,年创收在8亿~9亿元之间,占宁南山区农民纯收入的30%,这个数字已达到了自治区财政收入的14。本文从宁南山区劳务输出对当地经济建设所作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试图对该地区发展劳务经济进行理论上的创新,以寻求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探索欠发达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达川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调查与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调查组一、个体私营经济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在达川地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达川地区是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1.达川地区个体私营经济从1978年...  相似文献   

13.
杨新盛 《学术论坛》2001,(Z1):153-155
一、木板房火灾的原因及其严重危害 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带地处山区,交通闭塞、文化相对落后,农民商品意识比较淡薄,农村经济处在自然和半自然经济状态.社会历史几经变迁,农村居住条件至今仍没有多大改变.农民居住的房屋仍然还是沿袭古代的木板房,其中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农村居住木板房的人口占95%,绝大部分贫困人口居住木板房.  相似文献   

14.
全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主导力量,同时,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也将转移到发展乡镇企业上来。实践证明,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整个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丽水地区是一个经济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山区,乡镇企业基础薄弱,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发展乡镇企业积极性很高。丽水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具有很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发达地区所没有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5.
我省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其经济状况,对全省农村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经济体制改革又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和探讨山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民办旅游,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新事物,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农民办旅游的基础;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农民办旅游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是走向共同富裕的保证。黄山市翡翠谷旅游公司。是中国农村第一家农民办旅游的案例。它体现了当代农民掌握和运用邓小平理论进行改革创新,发展旅游经济。走向了集体致富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7.
山区农村的贫困问题一直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定生活造成巨大的障碍。移民安置是陕西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使山区农民从根本上脱离生活贫困。但由于移民搬入地的自然条件依旧恶劣、交通通讯等设施欠缺,加之以国家财政投入力度有限,搬入农民容易陷入再生性贫困之中。本文从发展山区交通、改变山区农村发展模式、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力度、发展农村科技文化事业这几个角度加以分析,试图探索出一条破解山区农民再生性贫困问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建立山地社会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山地社会学的理论思考李明华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面积要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3以上;山区人口也占全国总人口的1/3以上。同时,我国的山区也是贫困问题比较突出的一个区域,全国592个贫困县大部分集中在山区。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广大的山区与...  相似文献   

19.
内陆农业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否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来,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交通、信息、、资金、人才等一些方面的因素限制,内陆农业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内陆农业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但是应该看到,内陆农业地区农村要真正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 农民的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农民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工农产品的比价不合理,农民  相似文献   

20.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思考□祝黄河姚焕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的绝大多数,农业的发展事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而团结教育农民则是解决农民问题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原则。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