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冠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0-44
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认知论的出现打破了行为主义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然而,社会文化论的出现则又一次打破了20世纪60年代后认知论一统天下的局面,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研究是目前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又一趋势。本文重点讨论二语习得社会文化论大家庭中的新成员活动论,活动论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强调学习者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是一种近几年来刚刚引起我国部分学者重视的二语习得理论。 相似文献
2.
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基础,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的分析,指出语码转换是教师在进行语言选择时,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语境因素顺应的结果,进而从顺应论角度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码转换需要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刘洪武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116-118
从顺应论的角度对大学英语课堂上语码混用的现象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其顺应的三个机制.论述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同时恰当地使用语码混用以实现教学的目的、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石化作为中介语最明显的特征,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复杂的核心话题。本文认为,石化是中介语中不正确的语言形式,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这个过程的产物,它影响着整个中介语系统,具有永久性和顽固性,而且更多地出现在成年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身上。 相似文献
5.
李汉强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12):44-46
预制语块是语言社团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或公式化的惯例语,是程式化或现成的多词单位。这类语块常作为整体储存在语言使用者的记忆中,对二语习得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二语学习者在使用预制语块时常出现语内、语际和认知偏误。鉴于此,提出若干英语预制语习得策略,以期对中国学习者带来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6.
林峻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1):64-69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输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二语习得中的输入的研究,总结了输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并将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以及对今后此类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回答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关系问题时,“相同性”假设认为两是相同的。在大致归纳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的差异的基础上,分析普遍语法理论在解释二语习得中的局限性,指出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构建二语习得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9.
郝广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5):110-112
建立在人类母语习得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第二语习得理论体系,越来越受到语言界的关注。二语认知过程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二语学习的认知活动。当代认知理论,揭示语言认知习得心里机理、语言与思维、记忆的关系及其在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通过分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说明大脑的注意和工作记忆模式及信息处理在语言习得中的核心机能。对语言输入、中介语系统形成、语言输出及其心理认知过程进行讨论,以便提高语言习得效率,促进外语教学与科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初、中、高级越南留学生习得范围副词“都”“全”“只”“就”的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方法上采用问卷调查与语料库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得到的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二语朗读研究基本上是与国外本领域的研究同步的。从研究方法上看,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从研究内容上看,对于英语朗读理论的研究从借鉴逐步走向消化和应用。不过,从国内二语朗读本身来看,依然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当前的朗读口语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层面上。但如何通过朗读口语去发掘二语习得者在词汇、语法乃至语篇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几乎没有人涉足。其次,朗读对二语听力和口语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虽然已经成为我国二语研究者和教师的共识,但在究竟该如何利用朗读去促进和发展学习者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方面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缺乏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2.
田冰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Z1):289-290
模糊语言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各种言语交际当中。本文从语用学角度结合顺应论对新闻模糊语进行了语用分析,分析了模糊语在新闻语言中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语用功能。模糊语在新闻语言中的运用实际上是语言选择和语言顺应的过程。其功能是提供适量信息,提高新闻可信度,增强新闻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郝广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5):95-98
人类大脑中存在认知、习得和使用语言机制,这种机制具有先天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人脑中的语言系统是典型的语块聚合。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各个系统、语块既有领域的特殊性和相对稳定的神经回路,又互通互联、环环相扣、动感谐振,是复杂程度极高的、近乎可分解的动态过程。二语的认知、理解、习得是语言在大脑中的推理、加工活动,同时也是意义的表征过程和认知模块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词汇附带习得研究成果日新月异.本文主要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方面综述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的实证研究和词汇附带习得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这些研究结果给二语词汇学习及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朱珠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30(1):106-108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高原期"现象会极大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斯蒂夫·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学习-习得假说"理论,二语习得也是一种"吸入"并经大脑过滤而最终使用一种非母语语言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习得者也会出现"高原期"现象,这种"高原期"具有自身的特点.要克服它,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李育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2):1227-1231
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和文化传播的规律。二语习得的过程就是各种模因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模因论对二语学习具有指导性,在二语习得理论中也能找到模因论的影子。两种理论相互交错、相互依赖的关系,体现了它们之间的互文性。 相似文献
17.
洪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377-378,381
从"使"字句的语义特点入手,尝试从概念框架的角度进一步诠释,并结合母语使用者"使"字句的使用情况,对"使"字句的二语习得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对于带双宾的"使"字句,留学生习得"使"字句时多采用回避政策,而对于对动词也没有太多的限制的"使"字句类型,则使用较多。 相似文献
18.
语言迁移与二语、三语习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21-123
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理论、语言习得理论,特别是二语习得理论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下,借助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三语习得研究成为应用语言学新的研究热点。三语习得探究在一语、二语的同时影响下所涉及的更为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快速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9.
吴克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543-545
针对广大英语学习者投入大产出少的现状,探讨了二语习得各种理论对此现状的分析。指出二语习得各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分析各理论的渊源、评议各理论的优劣,只是一些抽象的论证,对二语教学并无很大实际作用。发挥各理论的长处,并落实到实践中,让学习者能够实际操作,才是真正的务实,提出优化二语习得的全过程是二语习得的前提与保证。 相似文献
20.
模糊容忍度始于心理学的研究,模糊容忍度与二语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性。从心理学角度对模糊容忍度做出界定和测量,回顾国内外模糊容忍度的发展历程发现,当前模糊容忍度与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现状集中在模糊容忍度与二语技能、二语策略和语言焦虑方面,并提出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