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现行法律对这项制度规定得较为粗疏,民事检察制度的运行显得不尽人意。我国民事检察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民事检察制度是民事法律关系社会化的要求,应当细化民事检察监督程序,赋予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中的相应职权。  相似文献   

2.
中华苏维埃检察制度是在借鉴和仿效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实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认识指导下的制度创新。党的群众观点和路线贯彻始终,在中华苏维埃检察制度的形成、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不仅形塑了中华苏维埃检察制度的组织规则、工作内容和职能设定,也赋予了其根本的、鲜明的人民性品格。这是“人民检察”的精神源头。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广泛的人民性是邓小平思想的一个突出优点。这种人民性主要从两方面表现出来:一是邓小平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主义制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科学概括,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完整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邓小平同志全面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中牢固地树立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顽强信念。本文还将邓小平思想的人民性与毛泽东晚期思想中的人民性作了概略的比较,意在说明邓小平思想的人民性是对毛泽东思想人民性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民检察院内部设立检察委员会,是人民检察制度的一个特色。长期以来,检察委员会在检察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基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建设,规范基层检察委员会工作,是促进检察机关执法公正的重中之重,也是检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提高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是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社区行刑依法进行的重要手段。从司法实践看,社区矫正检察工作存在监督力量有待强化、“新”自侦权备而不用、异地检察监督缺位等现实困境,严重掣肘着制度的良好运行。追根溯源,这与其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滞后的智慧化发展水平、缺失的协同性监督理念等不无关系。应当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优化社区矫正检察监督资源配置,利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社区矫正智慧监督新方式,发挥检察机关“新”自侦权价值以及推动社区矫正跨区检察监督制度形成等方面予以完善,不断优化检察监督机制,以实现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法治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众参与检察体现了权利对权力的制约 ,同时体现了司法民主性。目前有三种典型的民众参与检察的模式 ,美国通过大陪审团体现民众参与检察 ,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也是一种典型模式 ,我国推出的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另一种典型模式。本文从合法性、代表性、实效性三个角度对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监所检察先后出现了三种制度形式:派驻检察、巡回检察、巡视检察。目前,我国监所检察条块化改革缺乏整体性,整体性改革缺乏系统化。2021年《人民检察院巡回检察工作规定》确立了“派驻+巡回”的检察监督模式,但监所检察改革存在系统性缺陷,表现为:巡视检察与巡回检察功能重合、同级巡回检察难以实现“破熟”初衷、派驻检察受到不应有的弱化。监所检察改革的系统化方案是:保留和加强各级派驻检察、巡回检察上提一级、巡视检察并入巡回检察。  相似文献   

8.
人民性是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基本特征之一.在邓小平看来,制度建设的直接依据是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制度建设应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原则,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检验标准,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公平观的建构以“以人民为中心”为逻辑起点。这是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党对行政公平人民性的追求以及政府公共性等多重逻辑的内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公平观由满足人民发展需要的机会公平、公平对待人民群众的程序公平以及实现人民核心利益的结果公平三要素构成。它通过强调公共行政的人民性价值而实现了对新公共行政范式的行政公平观的超越;其建构路径可以从个体、制度与文化三个维度进行探索,具体包括强化个体对行政公平观的认同、加强对个体的行政公平教育、构建公平行政的制度约束体系以及营造公平行政的文化环境氛围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奋勇前进、开创伟业的辉煌征程中,涌现了大量英雄人物,形成了具有深厚人民性底蕴的英雄观。从理论逻辑来看,人民性是批判英雄史观理论谬误的利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的观点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根本立场,科学阐释了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内在关系;从实践逻辑而言,人民性成为摆脱英雄史观实践迷途的关键,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英雄不仅是实践中所涌现的杰出代表,以人民群众为构成主体,还是有效引领人民群众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先锋模范;从价值逻辑而论,人民性成为超越英雄史观价值缺陷的基点,中国共产党英雄观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归宿,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一以贯之的为民本质,彰显了其价值理念的先进本色。  相似文献   

11.
薛薇 《金陵瞭望》2011,(30):85-85
今年以来.白下区人民检察院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以“争当全市检察机关排头兵、争创全国先进检察院”为目标.突出检察工作的人民性,始终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更新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突出执法效果和锤炼执法队伍.实现基层检察工作的四项根本转变,收到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2.
以人民监督员制度践行的检察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司法领域中的重大发展。它具有以下特征:民众参与性是检察民主的本质属性;检察公正性是检察民主的内在要求;培养公民的法律权利意识是检察民主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的人民性是指毛泽东思想所凸显的以人民为本、紧密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民本阶级属性。人民性是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属性,贯穿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文化思想之中,它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经络。  相似文献   

14.
人民性,这个如今逐渐被后现代艺术抛离的语词,曾经在新中国艺术学领域风光一时,可是具体表现在艺术创作的中心和前沿,却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呈现。人民性,就是对普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诚恳关心,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诚挚关注,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际遇、生命状态、思想感情,让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成为艺术创作中一种不可剥夺、不可掩盖的表现主题,而艺术成品也是普通人能够看懂、愿意接受而且对心灵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现行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在运行中已显出诸多弊端.完善民事检察制度,应取消检察机关对一般民事案件的抗诉权,赋予检察机关对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案件的诉讼参与权.民事检察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监督法官审判行为与息诉罢访、化解社会矛盾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即提出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对检察人员进行科学的分类,是对检察人员实行科学、有效管理的基础,对于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检察人员管理机制,提高检察机关工作活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检察人才库,推动检察事业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检察机关自建国以来,由于对检察人员实施分类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以及长期运行的单纯行政管理模式正逐渐制约检察工作司法属性,目前已成为妨碍深化检察机制改革的"瓶颈"。在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基础上,针对现行检察人员管理的弊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制度改革可从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诉讼权利如何才能得以切实加强和保障,已经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世界各国也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助的改革。我国对于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探索比较晚,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和缺陷。针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诸多问题,结合我们的检察实践,以检察工作为视角,从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现状、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及检察环节对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的主体是谁?当前存在着中国梦被“个人化”“庸俗化”的倾向。其实,中国梦的主体是群众个体与人民群体的辩证统一。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期盼”,但归根到底又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个体性与人民性是辩证统一的。中国梦的个体性是人民性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梦形成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的共性升华;中国梦的人民性体现其显著特质,对中国梦的个体性、特别是对个人梦的选择具有引导和规范意义;中国梦的个体性和人民性是相互作用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实现二者的良性相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推进,对新时期检察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察人才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人才兴,才能事业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发展观,坚持走人才强检之路,已成为推进检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时代选择。为此,笔者结合港南区检察工作的实际,以人才建设助推基层检察院持续发展,对基层检察院人才建设工作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是由检察系统高层倡导并在系统内部强力推行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制度的实施成效显著,但也存在深层次改革动力不足、群众基础薄弱,以及制度运行过程出现问题等瑕疵。可以从推进制度法制化,赋予监督组织一定的法律地位,监督人员的选任更加合理,监督过程更加开放和提升监督意见的刚性效力等方面予以完善,使这一制度真正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