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后危机时代中国出版业的战略调整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出版业经历了金融危机时期的急剧衰退后,迎来了复苏发展的后危机时代.我国适时推出的振兴文化产业的国家政策、新一轮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以及全球出版业格局的调整为后危机时代我国出版业的战略调整和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因此,政府应积极发挥推动作用,完善相关扶持政策;进一步调整出版产业结构,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数字出版能力,塑造数字出版品牌;强化国际市场意识,走创意出版之路.  相似文献   

2.
数字出版的冲击和传统出版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使传统出版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分析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发展趋势对整个出版业的未来发展都是有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伊岚 《南都学坛》2024,(1):32-39
北洋政府时期,社会舆论对出版业关注颇多,报刊刊发了大量出版时评。这些评论对民国出版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供了可行的建议。有的时评呼吁出版自由,反对北洋政府对出版业的管制政策。有的时评对杂志、教科书、图书等不同种类出版物的编纂进行探讨,特别是讨论如何编纂教科书的时评颇多。此时期的出版时评展示了民国出版业的真实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抑制政治出版业的弊病起到一定促进与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业的沧桑巨变,经历了从"书荒"到"书海"的辉煌发展时期.根据各个时期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我国的图书出版呈现不同的传播现象和特征变迁.从总体上说,当前我国出版业总量规模极大,但其质量、效益、竞争力、影响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出版理念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采取怎样的对策迎接时代的挑战是出版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出版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从根本上是出版科学面临的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只有认清出版科学革命的实质,在出版观念和理念上进行调整,才能促进出版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出版职业资格制度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出版职业资格制度建立的时间比较晚,社会对其认知程度较低。它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实际情况发展的需要,是出版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出版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政府对出版业的规范管理;有利于出版业的人事制度改革;有利于出版业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出版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利于借鉴国际成功的经验。认真研究出版职业资格制度必要性与意义,对完善与发展这项制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二战以后,日本出版业的产业化变革与转型,为畅销书出版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宏观的发展环境.在出版产业化的转型中,日本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畅销书出版机制,成为出版业的一种“文化工业”,具有商品化、通俗化、多元化、娱乐化、国际化的特征.这是日本出版业长期发展的经验总结,指导和维系着整个畅销书乃至整个出版业的运营,促使和保证了日本出版业长期的高度繁荣.但对产业化的过度推崇,也使得出版业的文化精神属性逐渐淡化,对畅销书、出版业、读者以及社会文化都会造成消极的影响.这也是日本“出版大崩溃”的重要导火索之一.出版产业化并不意味着对出版商业属性的一味推崇和对文化属性的忽视,二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应该是出版业健康发展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是世界出版业发展的潮流,虽说传统出版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会和数字出版共生共存,但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已不可逆转。只有在政策扶持、体制改造、法律法规健全、数字出版标准化体系建设、商业模式确立、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加大我们的工作力度,才能最终与时俱进、顺利完成我国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再造与转型,才能不断推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9.
策划编辑制打破出版业传统的分工界线,优化了出版资源,整合了出版格局,推进出版业朝着整体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出版生产关系,符合我国出版业调整结构,实施精品出版战略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0.
出版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作为一种蕴含可持续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和新的出版实践形式 ,追求的是一种双方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双赢发展效应 ,是市场经济时期可供出版社之间选择的合作新模式 ,它对于做强做大我国出版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藏书楼作为典藏古代文献的特定场所,传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促进近代编辑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明清藏书楼及其刊刻出版历史是最为活跃、最具个性的时期。此期形成众多著名出版中心及刻书业集散地,刻书内容包罗万象,精校精刻久负盛名;影刻技术使影印本成为重要版本类型,且活字、套版及版画印刷术都有长足进步,呈现出版技术多元化状态,对近代出版技术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明清重视文化成果的典藏整理、编纂及出版,编辑出版业进入创作旺盛期,刊刻出版了量多质优的文化成果,可谓我国手工业印刷之集大成,对典籍保护与传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藏书楼为近代出版业的发展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对中国出版之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小说林>是我国清末四大小说杂志之一,其编辑发行者小说林社又是我国第一家以出版小说为主的近代出版机构,它们对于中国小说事业均做出过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有关史料的发掘、整理,对<小说林>的创办历史及其与小说林社的密切关系做了比较细致的追溯和分析,以期见出晚清小说事业演进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13.
清代江南地区出版业繁盛,其最具特色的是大量法律书籍的出版与流通。苏州、杭州等地是法律书籍出版业的中心,出版坊刻本律例全书的版本就在百种以上。商业出版的法律书籍内容更新及时,不但包括清廷颁布的律例,还囊括了诸家注释、则例和成案。江南的地方官员、幕友与书商广泛地参与法律书籍的编辑和出版。商业出版的法律典籍在清代逐步取代了官刻本,成为官员和幕友在法律审判中的主要参考书,因而对清代法律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且促进了法律信息的流通。  相似文献   

14.
论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出版史是中国出版史上的重要变革与转型时期,中国出版在这一历史时期逐渐完成其古今之变,开始从传统走向近代,形成具有近代形态的新式出版。变革与转型的因素贯穿和渗透于晚清出版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从宏观上看,印刷技术、出版物形制、出版物内容、出版物类型、出版机构、出版观念、出版管理体制、著作群体、出版交流、出版社会作用等10方面的变革能够充分反映和印证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闻法制是在清末"预备立宪"以及变法修律的背景下出现的,既受到了变法修律的影响,其本身也是变法修律的一种表现。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专门的新闻法律的产生,在客观上对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救亡"主题转变为"启蒙"的文化策略,小说在晚清被作为改良民智的渠道,承担起开化民智的重任,而被利用的小说却在客观上提高了地位,刷新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观念;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尤其是西方小说的译介,拓宽了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得到更明确的认可;以报刊、出版业为载体,以稿酬制度为推动,小说在通俗化和平民化的道路上,实现了其商品化,中国小说作家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而主体的这种自觉意识成为中国传统小说观念迈向现代化的直接力量。  相似文献   

17.
清朝晚期制订了中国第一部出版法规<大清印刷物专律>,在此法规之下出现了三种文学传播路径:主流的、民间的和边缘的.民国初年又制订了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出版法>,对现代文学的传播具有压制和规范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初南京周氏醉阱堂与李渔芥子园合作并先后刊刻通俗小说“四大奇书”评点本,首次以出版物形式将明末散在性提出的“四大奇书”以系列丛书付诸刊刻,真正推动“四大奇书”小说文本的定型和各自所代表的小说流派形成,最终促进中国古典通俗小说评点“金圣叹一派”的形成。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四大奇书”系列评点和刊刻是明清易代之际文人“发愤立言”的工具,其评点已超出以往文学评点与阅读的范畴,而具有政治与社会批判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01年以来国家关于新闻出版行业融资问题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各个出版单位纷纷走上融资之路,各种融资方式正在逐步为出版行业所用。而不久前,辽宁出版集团更是宣布其正在推进经营性资产赴中国香港上市的工作,这一举措进一步突破了阻碍出版行业融资的壁垒,必将为出版行业融资带来新的机遇。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能否顺利融资是个复杂的问题,取决于企业自身、所处行业、政策导向以及市场环境的方方面面。简要分析了国家目前对新闻出版行业改革融资的各项政策、新闻出版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河北出版集团的独特优势,论证了河北出版集团的融资可能性,并结合集团特点,提出了几种可以为集团所用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对出版产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带来了全新的出版产品制作方式,有利于和读者进行直接沟通,同时培育了全新的出版产业发展模式。在数字环境下,我国的出版产业应该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向,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可以很好地给出这一答案。其理论显示,一个产业要获取持久的产业竞争力需要四个关键的发展要素,即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对于产业的需求、相关和支持性的产业以及产业中企业的因素。我国出版产业目前处于一个产业过渡的发展阶段,在四个关键的产业发展要素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要将数字技术融入产业发展内,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