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近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主导力量,这是在晚清民国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其中西方科技产品的引进是直接动力,社会行为的变革是关键,科技体制建设是制度保证,对科技价值的社会认同标志着中国近代科技文化体系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代水利高等教育的肇始与工科留学生密切相关,以李仪祉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水利专家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相继留学归来,不仅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水利科学与水利技术,而且为水利高等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师资。这一留学生群体在近代水利高等学校的建立、水利人才的培养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成就斐然,大大推动了我国近代水利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化学家是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化学家共同体,他们通过自己在体制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卓越贡献,谱写了中国近代乃至现代化学文化发展的新篇章。留学生化学家所拥有的独特的价值观,是引领化学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其价值观既表现在对包括化学在内的科学自身价值的认识,也表现在对科学的教育功能、科学家的道德观、科学救国论等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科学体制化代表着近代科技移植于中国的一般模式。文章立足近代留学生的活动,通过一些中国地质科学史料的定量定性分析,包括研究机构的建设、专业学会的成立等,概要地论述近代中国地质科学体制化的过程,从中不难看出归国留学生做出的不朽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心理学科体制化过程体现了近代科技移植于中国的一般模式,即留学生知识群体发挥了核心作用。在大学系科、学术研究机构的建设,专业学会的成立及专业期刊的发行等方面,都充分反映了归国留学生的卓著贡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留学活动的历史走向与化学留学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代中国社会现代与科学发展源自西方文明的冲击,其中近代留学生的归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一百年来的不同时期,中国近代留学生运动表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从宗教留学走向世俗留学;从科技救国到变革社会;从东洋留学到西洋留学。几代留学志士不屈不挠的奋斗和奉献,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包括化学在内的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留学生主导了中国近代航空工业的发展,是航空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先后在全国8所高校开设了航空专业,是高校航空教育的创建者、管理者和最主要的师资力量。他们分散在各高校效仿欧美模式进行教学,培养了大批航空科学和技术人才,奠定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近代女留学生中的著名人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阐述了女留学生在设立公共卫生机构、培养公共卫生事业人才、创办公共卫生刊物;主持或参与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成就,认为近代女留学生为改善中国公共卫生的面貌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研究女留学生对近代公共卫生事业贡献的内容、特点、原因的分析,可以对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9.
农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高等农学学科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活跃着一个由归国农学留学生构成的农学教师群体.20世纪初,苏、浙、粤等东南沿海地区的许多青年胸怀"教育救国"、"农业救国"志向,负笈越洋来到日本及法国的高等农业院校学习蚕桑、农艺、园艺等农学课程.自1909年起,留学潮逐渐转向美国,更多的青年学生奔赴康奈尔大学等高等院校攻读农学相关学科,并获取了各种学位.从20世纪10年代中后期起,他们陆续归国,加人到围内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科研队伍行列.他们把西方现代大学理念和高等农学学科体系导人中国,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了改造,通过建立"教学、研究、推广"三合一模式,探讨教学理论、编写新教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科学研究,组织学术团体、创设学术期刊等,为我国近代高等农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来华留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留学生管理问题的日益凸现,为解决留学生后勤管理滞后的问题,把企业管理思路引入到留学生公寓管理中来,试图从企业文化建设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构建思路,此体系可以有助于高校公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跃进。  相似文献   

11.
论近代中国留学生报刊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中国掀起了留学之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留学之风盛起后,留学生在海外所办报刊──留学生报刊的内容、特点及其在近代史和报刊史中所起的作用。文章通过留学生报刊的兴衰,展示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以及它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黄兴深受中国近代先进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形成了强烈的近代化意识。他积极投身于革命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出具有创新性、建设性的思想和主张,并努力付诸于行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可以说,先进的文化造就了黄兴,而黄兴又推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说在中国传统文学结构中居于边缘,近代文化转型的历史趋势推动小说向文学中心移动,但传统文化与文学观念的桎梏却使小说付出了代价,而这一影响长久地制约着20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历时的实证研究,旨在研究调查海外留学生如何适应新的文化以及如何建构文化认同。从中国留学生的叙述角度和中国学者的视角进行分析,海外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经历了从坚持自我认同到融入多元文化认识的过程,以及从强调文化差异到学会积极沟通和协商的过程,他们的文化自觉意识变得更强。对于身处多元文化碰撞区的留学生,建构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是在深入认知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建构文化间性。  相似文献   

15.
16.
文化虚无主义是近代中国文化思潮演进过程中的一种以彻底否定民族文化传统、主张全盘西化为特征的文化思潮、它滥觞于“五四”时期,喧腾于二三十年代,余绪不绝于当代。它的误区在于否定了文化的民族性这一根本特性.且以西方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理想模式,表现出一种完全的西化价值取向,是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轻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新视角,阐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对欧洲近代民主的影响。尽管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不是现代意义的民主,但其中“重民”、“德治”、“吏制”以及“有教无类”的“教育平等”思想,对于17—18世纪欧洲一大批启蒙学者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成为他们开创近代民主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这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中国,随着西学东渐,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相继出现了文化传统主义、文化折衷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三种文化思潮。尽管这些文化思潮都有偏颇之处,但是它们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学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法建交50年以来,赴法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逐年增长。通过对法国波城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及其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在法中国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状况及他们在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影响其文化适应的主要外因(文化距离、社会支持)和内因(心理压力、语言水平、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80年中,文化变革作为中国社会总体变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个从物质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精神层面的演进过程.近代中国文化变革是在中西文化彼此冲撞而又相互交融的过程中进行的,是在外力的直接作用下被迫启动的.由于近代中国文化变革始终与救亡图存的政治主题紧密相连,因而其自身始终充满了浓重的功利情结和爱国主义精神,也由此决定了这一变革既空前激烈和急剧,同时又带有不彻底性,从而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