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群体性事件暴露了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隐藏的一些深层次危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在于秩序控制模式下,基层官民博弈力量的严重失衡;深层次原因在于政府偏离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科学定位,导致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严重受损。走出当前群体性事件困境的最终途径在于厉行法治。  相似文献   

2.
当前群体性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基于发展政治学的视阈,分析当前群体性事件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社会转型是其时代条件;社会发展不均衡是其社会条件;政治文化的偏差是其文化条件;制度供给不足是制度条件。要治理群体性事件则须采取以下措施:转变政府职能,建构服务型政府;提升公民政治素养,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建构和完善制度平台,形成利益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常态战略调整的转型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改变,各阶层的冲突矛盾不断升级,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影响深远,这些因素使得潜在的社会矛盾激化,甚至暴发冲突。近年来的群体事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为防止社会矛盾的积累和冲突的加剧,本文通过认真、深入的分析研究,剖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因素:社会转型是时代背景,利益冲突是物质根源,权力滥用是重要原因,文化心理是深层要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改革深化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高发期。群体性事件是改革开放深化过程中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及深层次问题的集中反映,是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探寻各类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对于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是因结构性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遇到一定的环境场所,诱发因素后爆发出来的事件,增加结构性压力的经济学原因是产权界定不清、政策的不连续性和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缓解结构性压力的措施是清理产权界定规则、减少政策的前后不连续性、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帕累托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社会变革体制转换利益调整的大背景下,人民内部矛盾随着各种诱发因素的此消彼长,不断滋生发展、蔓延、转化,呈数量增多、复杂性加剧之势。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日趋突出,妨害社会和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迅速上升,正在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施政和治理能力。为此,要将群体性事件纳入转型时期社会发展战略,要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拓宽群体性事件处置的主体力量,要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和程序建设,要掌握科学的舆论引导策略,在妥善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打造现代政府新形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浅析了在处置群体事件中如何掌握和运用好心理战战法的特点,以最小的代价平息事态,既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有力打击不法分子。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经济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综合反映。文章通过对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经济意识、直接原因、深层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对群体性事件的经济成因提出了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政治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现有的群体性事件理论研究成果中,对其政治成因所进行的分析大都是罗列式的,没有进行细致而深刻的探究。文章通过对群体性事件政治成因———内因和外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谈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激荡,缘于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和西方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障碍。把握转型期大学生思想动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急迫而现实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青年政治亚文化对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界定了主流政治文化和青年政治亚文化的概念,指出主流政治文化规定着政治亚文化的内容与发展方向,政治亚文化削弱主流政治文化的地位与社会化效果.转型期青年政治亚文化有传承和巩固主流政治文化,变革传统政治文化,促进主流政治文化创新发展等积极作用.文章还探讨了青年政治亚文化中认同危机、价值观嬗变、政治心理非理性化等因素对主流政治文化的冲击,并从发展主流政治文化、规范青年政治亚文化及提高政治社会化效果三个方面,对引导青年政治亚文化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提高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水平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提高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水平,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规范要求的合格公民,保证我国的社会转型在稳定的秩序中顺利进行,是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的主要任务。在社会转型期落实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的任务,应当从完善公民政治社会化的措施入手,最重要的是协调我国公民的政治心理,顺应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调动我国公民的政治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策略,把握公民政治社会化的正确方向;发展教育科学事业,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政治社会化的时代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社会化过程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 ,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形势、新技术条件以及传统文化等的制约和影响。在社会转型期影响政治社会化进程的背景因素主要有 :社会转型、政治文化的转变、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全球化和网络化。在政治社会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 ,保持各种媒介之间一致性与连续性 ,是推进政治社会化进程、增强政治社会化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转型时期社会信用缺失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而在其中政府信用问题则是关键所在。本文在对政府信用的内涵特征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转型期政府信用建设的政治伦理功能:政府信用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政府信用建设是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重要保障;政府信用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政治沟通贯穿于整个政治过程,所有的政治行为都是对沟通的反应,政治沟通维系着政治系统的运转。在当代我国的政治发展中,政治沟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政治沟通还存在着些许不足,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加以完善。主要是完善政治沟通的制度、丰富政治沟通的方式、拓宽政治沟通的渠道、提高政治沟通主体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政治沟通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是走向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而合理的农村社会阶层分化有助于这一转变。以乡村行业人数统计为基础,参照国外职业分层标准,依据享有经济权力、社会资本的差异把转型期农民分为8个不同的社会阶层。由于农村社会处于分化的初级阶段,各阶层仍未真正脱离农村,阶层边界不固定,行业分化和区域分化不平衡,阶层贫富差距日益加剧。对转型期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有利于执政党对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的科学认知和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作为影响当前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既具有一般性社会冲突的特点,又深深打上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深刻烙印,具体表现出事件发生的频繁性与规模性、矛盾累积的长期性与突变性、行动方式的非理性与暴力性、利益诉求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群体行动的偶然性与无组织性、事件成因的多样性与同质性等征象。面对频繁发生和各具特色的群体性事件,我们应以“常态心理”正确看待。要以“未雨绸缪”加强预防,要以“防微杜渐”密切关注,要以“制度调控”妥善处置,要以“亡羊补牢”认真反思,切实防止和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转型的一个最为显著的因素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革命性的变革带给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极其深刻的。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发育相对迟缓的土族群体,这种冲击和影响则更大。社会变迁必然导致观念更新,促使社会群体价值评价体系发生一系列适应和调整性变化。本文主要对当前土族民众经济价值观的某些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