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改革大旗举起14年后的今天,中国终于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次选择是一次伟大的历史选择,它成似容易却艰辛,是中国一代改革者同“左”倾思想反复较量和对传统观念痛苦决裂的胜利成果。在14年漫长的探索过程中,经济理论界与最高决策层相互呼应,携手前进,一批高瞻远瞩、始终站在改革前沿的杰出人物,为中国改革谱写了许多色彩纷呈的篇章。本文试图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五大理论流派(即以吴敬琏为代表的“协调改革派”、以厉以宁为代表的“所有制改革派”、以刘国光为代表的“宽松学派”、以杨培新等为首的经营权改革主导派和以唐丰义、田源、刘诗白等为首的公有产权改革派)的思想演进为线索,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  相似文献   

2.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综述干杏娣最近,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国银行上海国际金融研究所和上海国际金融学会共同举办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科研机构、高校、金融部门的二十几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心议题,就人民币汇率...  相似文献   

3.
国企改革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难题 ,而对存在量广面大的经营性国有企业的中国而言 ,能否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适应市场环境的竞争主体 ,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分享市场经济及转型国家与地区国企改革的经验 ,剖析我国改制国企的治理难点 ,突破改革深化的瓶颈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美国 1990学社与上海国际经济交流基金会于 2 0 0 4年 5月 2 8- 2 9日在上海联合召开了“中国国有企业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波兰、新加坡等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和内地的北京、吉林、江苏、上海等地的专家学…  相似文献   

4.
开发浦东、振兴上海与亚洲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1996年11月20日至21日,由日本《读卖新闻》社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协办的“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国的变化──围绕香港回归的影响展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花园饭店召开。会议主持人为《读卖新闻》驻北京支局局长高井洁司,研讨会的发言人和评论人来自中日双方,听众中来自日本最大的企业的代表等有250名、上海代表有50余名。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作了基调演讲,引起了听众的广泛兴趣。现将赵副市长的基调演讲刊登于后,以飨读者。一、亚洲经济走廊与振兴上海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共同见解是,亚洲已经出现了确实存在的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5.
1999年12月8日,举行的“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研讨会”,以“经济伦理与21世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题进行了学术研讨,现述要如下。一、开展社会科学研究要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尹继佐教授指出,中国伦理学研究落后于现实。这种落后表现为两个不够:一是与社会各界联系不够;二是回答现实发展中提出的问题不够。他认为,这种不够应从学科本身找。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以经济伦理为名反映了转型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他提出,我们这个转型社会有两个问题必须回答:社会结构如何转,经济结构如何转。西方用几百年时间…  相似文献   

6.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主办的“沿海中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于1991年3月21日~23日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安徽、南京、天津、大连等省市以及本市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顾问汪道涵、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贺镐圣等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发言。代表们围绕沿海中  相似文献   

7.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美国价值与哲学研究协会共同承办的“现代比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6月25日至27日在苏州举行。美国、奥地利、泰国、印度和我国的专家学者就现代比的走向、如何看待传统、经济如何与哲学结合、怎样开发新的思维方式等课题进行了充分而热  相似文献   

8.
顾明同志在全国第二次经济法理论工作会议上作了关于“加强经济法理论研究,为建立经济法规体系而奋斗”的讲话。讲话分为三个部分:一、中国经济法是调整有计划商品经济关系的法;二、运用经济法律手段,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三、为“七五”期间建立比较完备的经济法规体系而努力。第一部分已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今年第2期刊用;第二、第三部分,本刊现以“经济体制改革与‘七五’经济立法”为题发表。  相似文献   

9.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研讨会”概述唐小波月前,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召开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本市及一些省市的部分大专院校、理论研究部门及企业、司法实践部门的同志共40余人。他们就金融法制建设、土地市场的...  相似文献   

10.
由山东大学、山东威海市、山东省侨办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9月 2 2~ 2 4日在山东威海举行。共有来自 2 2个国家、地区的 90多名海外代表和来自国内的 90多名代表共同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 80多篇。本次会议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2月14日至15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召开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讨论会。共有来自全国十数个省市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讨论会。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研讨了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的一些困境和趋势,社会科学方法论等问题。会议论文集《回眸与前瞻:面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科学》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一、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科学1.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最重要成果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和发展是此次讨论会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2.
戴雪梅 《社会科学》2003,(5):126-128
上海社会科学院以“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心议题,于2002年12月25目召开了2002年度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与会者围绕会议中心议题,结合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举措,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文明、国际关系、社会阶层、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等角度出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抓住机遇,加快浦东开发,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面向世界和未来,第五届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以“浦东开发与中国经济发展”为主题,于1994年11月9日至12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台湾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名官员和学者出席了会议,就浦东开发与90年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浦东开发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的重塑,浦东开发与上海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重建,浦东开发与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浦东地区的投资环境及利用外资政策等实质性问题展开了充分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认真总结新时期文学15年来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展望90年代文学的发展态势,研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摆在文学面前的一系列新任务新课题。上海交通大学文学艺术系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浙江省富阳县文联协办,五月上旬在富阳召开了为期5天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走向”学  相似文献   

15.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任涛同志于四月十五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了有关我国体制改革问题的报告,联系当前实际,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以及某些看法,现扼要介绍于下: (一)有关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几个问题。 (1)我国经济体制究竟属于什么模式?在三种模式(即以日本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模式,以苏联为代表的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以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  相似文献   

16.
“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制,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体制也是伴随着这三个学制的颁行而建立、改革和发展起来的。论文通过对“三个学制”及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体制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并对当前师范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兴办教育,“首重师范”;师范教育,德育为首;突出师范特点,提高教育类课程比例,注重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试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认为中国自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任务”以来,就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向现代化过渡的社会转型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人们理解政治体制改革容易陷入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指正。指出“民主政治先导论”是一种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观点,离开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需要谈民主政治的改革是脱离实际的;“政体改革决定论”将激进的政治体制改革视为解决中国面临的一切重大问题的前提条件因而陷入误区;“民主模式单一论”是一种简单、片面的民主观,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民主政体是现代民主政体唯一的、必然的绝对模式,这就忽视了各国民主政体的不同制度特色和发展的不同道路;“政经绝对区分论”把政治经济简单割裂开来,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忽视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早已悄悄地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了这一事实;“政治改革缓行论”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太难,风险大,应当缓行,忽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合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为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中国外交经验,本文对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本文分三个阶段就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战略以及双方的经济关系进行了研究:在20世纪50—70年代,双方的经济关系主要体现为以中国单方面援助为主导的经济交往;在20世纪80年代,双方确立了“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经济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走向了互利共赢的全方位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五日,陕西省社联、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及省政治学会(筹)共同发起召开“政治体制改革学术座谈会”。西安地区三十多名理论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应从何入手等三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一一九二三年底发生在广州的“关余事件”,是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帝国主义,企图扼杀当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广州革命政府,阻挠和破坏正在日趋高涨的中国革命,而挑起的一次直接侵略中国的事件。当年卷入这一事件的美、英、日、法、意、葡等国,“独美国为最坚决”。表明了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