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是一种有别于印欧语言而独具特色的语言。其重要特色之一 ,就是它的女性化。本文从汉字、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审美等几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以便更好地认识汉语的自身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释了词的女性化特征的前提下,主要描述了北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进历程。笔者先对北宋词史链条上的每一个词人的风格进行个案梳理,然后用史学模式和史学思维重新构建北宋词女性化特征发展流变的整体框架。柳永、东坡、美成等的个案研究意在梳理出词人之间在词风上互相传承的关系,以此归结出词的本质属性--女性化特征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妇女运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场社会运动,其有着异于欧美各国的本土化特色——非女性化特征。本文拟就动态地探讨这一特征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4.
词以自身强大的生命原能建构了庞大的“要眇宜修”的文学家族,又在不断展开的生命巨系统中突破了某种等量平衡,在总体上保持一种“词之为词”的女性化的生命有机感。词体的女性化特征是词本体这一鲜活的生命系统外内容、内形式的一种同质化倾向,亦是支撑“词之所以为词”这一内在规定性自含的美学精神。词体的女性化特征经历了奠立、破体、复位、深化,由形渐神、由外入内、由模拟到真实、由共性转个性的演变过程。词的女性化特征乃是词人、词作、词史动态的一种审美走向,兼具显性与隐性的双重特质。从显性来说,基于女性题材、女性声腔、女性姿态等形成的雷同化的语汇习惯与美学意趣;从隐性来说,词作女性化的主观视角渐次深入形成了固定化的思维范式与文化心理。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发展演变并非是一条线性的承续轨迹与清晰的视阈分界,而是词体生命“常”与“变”的嬗递错变与历史流衍。  相似文献   

5.
论柳永词的景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词的景语如画,他以游宦中经历的山川自然之景入词。其景语讲究构图,组成有意味的形式有三:为平远森秀的境界、高远阔大的境界以及高远阔大之景和平远森秀之景合而为一的境界。景语以空间感和时间感的交织组成物理时空,从而映衬心理时空。其景语俗中有雅、雅中有俗、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6.
中国女作家“女性化”创作意识突出表现为“闺阁抒情”和“身体书写”。“闺阁抒情”是“女性化”创作意识的典型表现,它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并非整齐划一的图式,而是追求创新,不断完善。而“身体书写”是“女性化”创作意识的新异表现,是对西方女性主义文艺理论的移植,它以身体代言说实现对世界的切入与把握。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流动的性别差异和家庭性别分工递补效应,致使农业女性化成为普遍现象.国内学者在释义农业女性化的过程中强调非农转移性别差异这一要素,并从农业主导权入手提出了女性农业化的表达方式.国外学者则将农业女性化解构为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和农业生产管理女性化两个方面而进行讨论.农业女性化概念构建过程中必须面对四个基础性问题,即需要明确农业女性化主体的指代、突出女性化特征、重视农业女性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过程、厘清农业女性化中农业的范畴等.可以从数理女性化、劳动女性化、管理女性化三个层面重新解读农业女性化的内涵并进行测量,从而构建起完整的农业女性化测量体系.  相似文献   

8.
柳永的词涉及到自然景物、都市风光、男女欢娱、离别悲怨、羁旅穷愁、咏史怀古等多方面的内容 ,与这些内容密切相联的是一组组令人赏心悦目的的意象群。柳永正是通过对诸多意象的描绘和组合 ,构成一个又一个色调不同的画面 ,表现出悲欢离合之情、得失升沉之慨。柳永对都市风光、离别悲怨和羁旅穷愁作了大量的描写 ,并把咏史怀古的题材写进词中 ,不仅拓宽了词的内容 ,而且扩展了词的意象 ,创造了高远的意境 ,对苏轼等人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柳永是北宋词坛的改革家,他发展了唐代民歌的铺叙手法,大量创作慢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柳永词为例,从结构、层次、描写、情节等方面探讨铺叙手法的运用,以期对柳词爱好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柳永词的视野和视角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体在由唐而宋的衍生、蜕变并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在柳永这里完成了一次质的飞升。这种飞升不惟体现在柳词在传统的小令之外另外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空,于作品的容量上推衍、发展了慢词,而且体现于柳词在观照视野、审美视角等方面的创变上。如果说词是在晚唐五代词人那里完成了词的文人化第一次大的蜕变,那么在柳永这里则实现了词体的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11.
柳永的词中蕴含着三重理想境界,以民本、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想;以自然为核心的审美理想;追求独立真我的人格理想。三重境界体现出儒道结合的思想特点,彰显出词人外儒内释老的思想倾向及其作为士阶层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2.
与以刚健雄浑的男性化审美风格为最高理想的古典诗歌不同,唐宋词在整体上具有女性化的审美特征。从发生学的角度,这一特征的形成与三大因素有关:第一,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的女性化或者说双性化因子是其前提条件;第二,中唐以后“不在马上,而在闺房”的时代精神提供了现实土壤;第三,词体作为一种音乐文学本身所具有的“要眇宜修”的文体特征是其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农业灾害防治女性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灾害防治女性化问题,是指由于大量青壮年农民进程务工,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灾害防治的劳动力主体,从而给农业灾害防治、农村妇女身心健康和农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一是是吸引部分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回流农村,充当农业灾害防治的中坚力量;二是提高农村留守妇女防灾救灾的能力和组织化程度;三是实现农业灾害防治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这是最根本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柳永是封建社会第一个以市民意识对抗封建伦理道德的传统文人。他的词着力描绘都市生活、个人的感官享乐及妓女心态 ,有鲜明的世俗化特色。其词作和价值取向不仅背离封建正统观念 ,还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价值的反叛 ,预示了后世文人走向社会、传统文化走向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柳永是宋代的词名家,宋人对其词评价偏于“鄙俚”一面,清人则对其词评价客观公正.从清代词话引用宋代词话这一角度分析,得出清人与宋人在柳词审美上的变化,总结出清代对柳永词评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文献回顾看到,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变动趋势以及农村妇女生产角色演绎情况是目前学界考察农业女性化的两个方面,核心在于农村妇女是否掌握农业生产的决策权、主导权和管理权。通过分析全国人口普查中农业各部门劳动力性别结构变动态势,以及安徽省农村妇女农业生产参与情况,明确农业女性化主要是指种植业部门劳动力的女性化,也看到生产参与、决策边缘、技术无缘是当前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的主要特征,农业依然是男人的农业。女性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与价值存在背离,需要在数据和实践中重新审视农业女性化这一议题。农业女性化只是农业劳动力结构性问题的缩影,未来需要对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两个问题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7.
"月"是文学中重要的意象和题材,自古以来,有关"月"的诗作颇为丰富,由此产生了各种内涵。月亮意象产生的女性化联想在美国女诗人萨拉·蒂斯戴尔诗歌中得以充分的诠释,月亮意象成为从年轻女子到母亲以及命运和孤独的象征。蒂斯戴尔的月意象吸取了传统文化的不同内涵,同时她也赋予月意象以时代的特点,从而形成独特的意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柳永《乐章集》与北宋东京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词人柳永的<乐章集>里,有很丰富的民俗内容.他对北宋东京的岁时民俗的描写,对东京的歌舞声妓等乐俗文化的叙述,不仅拓宽了宋词的题材领域,而且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北宋东京的民俗现象,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资料.可是长期以来,研究柳词的人不关心其中的民俗,研究民俗的人则不熟悉柳词,这不能不说是学术研究上的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19.
随着坊市制的打破,北宋的城市呈现出前代未有的新面貌。城市的新发展对于市井词人柳永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柳词注入了新的内容,城市生活甚至成为其整个作品中的重要语境。同时,柳永的词作因强大的传播效应成为宋代城市文化的一个象征,并且以媒介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城市观念,在构建新的城市文化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柳永的创作与北宋城市发展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女性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女性化是许多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现象,其深层动力源自市场深化带来的家庭及社会性别分工。从历史上看,轮耕制与犁耕制分别导引了两种不同的农业性别分工模式。就技术层面而言,农业技术进步及其扩散的路径带有一定的性别偏好,进而形成农业女性化的局面。当代中国农业女性化图景的生成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作为劳动力后备军和蓄水池时期的"铁姑娘"、男工女耕时期的农村留守妇女以及异地务农时期的女性"农民农"。作为农业女性化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农村妇女进城后的走向,还远未实现其就业主体性,这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