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目前关于形式逻辑的对象和作用问题的讨论中,有些人不同意“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这一说法。他们的理由是:“如果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形式的结构及其规律的话,就势必要把归纳逻辑、充足理由律等排除于形式逻辑之外。”几年来,在有关形式逻辑的问题讨论中,那些主张“內容决定形式”、“形式逻辑要管具体思维內容真假”的同志,一直是以充足理由律作为他们进行论证的主要根据之一的。他们认为,既然充足理由律是形式逻辑的一个基本规律,而充足理由律要求用作理  相似文献   

2.
“谓词是在主词中”这个真理的概念为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原则提供了根据。莱布尼茨主张,在一切事物的本性中各种命题并没有随意的根据,任何谓词都必然包含在一个主词中,有一个先天的证明,这就是充足理由原则要表明的一切事物的理性基础。罗素认为莱布尼茨根本陈述的是主谓逻辑。在莱布尼茨哲学中有五个根本前提,其中有三个是关涉主谓命题:(1)每一命题有一主词和谓词。(2)一个主词能有一些  相似文献   

3.
充足理由律作为思维基本规律之一,在形式逻辑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我国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它却被莫名其妙地撵出了形式逻辑学科的大门。至今还有人说,它并不属于形式逻辑的范畴,无需恢复其地位。我想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 粉碎“四人帮”以后,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形式逻辑也得到了新生。充足理由律作为一条客观存在的思维规律,应恢复它在形式逻辑中的地位。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逻辑界展开的关于充足理由律是否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讨论,是具有重大的逻辑理论意义的,因为这不单只关系到对充足理由律的理解、看法,在认识上的、思维上的作用等问题,而且也牵涉到思维的特征、思维过程的有机联系、思维过程和现实过程的关系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充足理由律究竟是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但是,争论的双方——就大多数人而言——却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认为充足理由律不能形式化,就是说,“不可以用包含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的公式的形式来表现这一规律”。一方因为坚持形式逻辑只研究思维的形式,不  相似文献   

6.
张璐 《北方论丛》2015,(6):107-111
莱布尼茨的“基于前定和谐的同步主义因果律”表现为充足理由律与最终理由律并列平行的二元形式。单子作为莱式本体论的核心,其本质是包含知觉与欲望的主动的努力。努力按照善的趋向与目的促使单子产生变化。上帝按照善的目的从多个可能世界中选择了现实世界,理性与信仰的一致,以及前定和谐的规定使得自然的王国服从于神恩的王国,单子在个体与系统两个层面上作为上帝的模仿与自然的目的在前定和谐的现实世界中展开个体与显示神恩。  相似文献   

7.
“形式逻辑中必须有充足理由律”的论据充足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形式逻辑中究竟需不需要有一条“充足理由律”作为基本规律之一,这个问题自莱布尼兹提出“充足理由原则”以来在国外逻辑界曾引起过长期的争论。然而在国内,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充足理由律”一直都是被当作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写入各种逻辑著作或内部教科书中。本文试图针对有关的四种主要解释和论点谈些不同的看法。为了使讨论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和出发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形式逻辑作为一门专门科学的对象和范围。目前绝大多数逻辑工作者都承认:形式逻辑(普通逻辑)是以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或者还可以包括一些逻辑方法)。这就是说,形式逻辑只研究概念、判  相似文献   

8.
充足理由律究竟是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是逻辑界正在争论的问题。本文认为,充足理由律就是理由与推断的蕴涵关系的普遍规律,这种蕴涵关系存在于充足条件与必要条件之间、前提与结论之间、论据与论题之间,其普遍规律是:理由(充足条件、前提或论据)真则推断(必要条件、结论或论题)必真,推断假则理由必假,总之,真理由蕴涵真推断。这一规律贯串于假言判断、演绎推理与证明的形式结构中,成为它们的逻辑基础,所以不能不说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相反,有的同志认为,充足理由律是莱布尼兹“首创”的,但是莱布尼兹本人并没有“规定”充足理由律就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后人却把它引进形式逻辑,这是违背莱氏原意的,按照莱氏原意,它不属于逻辑,而属于本体论,所以不应该把充足理由律当作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种意见引  相似文献   

9.
张涛 《北方论丛》2017,(2):110-114
莱布尼茨具有比较丰富的复杂性思想和实践,但这一贡献长期以来被人忽略.莱布尼茨的科学观是理论性科学与经验性科学相结合的“一般科学”,他奠定了德语学界的科学范式.莱布尼茨是动力学这门学科的创立者,他还根据活力原理制造了一种重力平衡绳.莱布尼茨在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技术实践经验,肯定了灵魂相对于形体的突现性和下向因果力,提出了包含着许多子系统的前定和谐系统;并且他还在系统性思想的指导下设计了一种风车一水利循环系统.莱布尼茨的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控制论思想,并且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设计了一种可以自动转向的风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莱布尼茨的科学研究纲领,这一纲领也是人类认识存在本身的必然途径,也是近代科学之所以兴起的原因,同时也是复杂性科学得以兴起和发展的内在根基.  相似文献   

10.
科学价值中立之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论证的科学价值中立原则是指科学研究者一旦选定课题开始研究,就应该只做事实判断而不做价值判断.该原则提出后,在西方和中国均引出激烈论争.分歧似乎很多,其实误解、误会不少,真正的分歧不过两个,即:科学研究者究竟应不应该做价值判断?科学价值中立原则是否会因反对价值判断而妨碍科学服务于社会?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科学的理解.如果把科学视为与人文学相区别的学问,那么在科学研究中,就不是该不该做价值判断的问题,而是根本不能做价值判断.并且这样也不会影响科学服务于社会,因为科学研究只是理论研究的一种而不是全部.  相似文献   

11.
未来主义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主义文学在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中,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未来主义从歌颂机械、科学到崇拜物质、速力,表现出对未来社会的热切向往和追求。本文着重对未来主义叛逆反抗的现代精神,未来主义的不同价值取向、艺术追求,未来主义标新立异的艺术审美主张进行一番梳理析论。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不同形式.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分别集中地表现着人类理论思维的两个基本维度,即科学集中地表现着思维和存在高度统一的维度,而哲学则集中地表现着哲学反思思维和存在的维度.科学作为一种重构方法,单纯"求真",是一个事实判断;而哲学作为一种建构的方法,在批判与选择的基础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它是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的完美统一.因此,科学与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3.
<正>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年)是十七世纪初德国卓越的学者,是继亚里士多德之后最伟大的逻辑学家.他在逻辑史上的主要贡献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可能世界”的理论,改进了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理论,提出了“通用语言”和“通用数学”两个伟大构想,从而为现代逻辑奠定了基础.因此,他在逻辑史上居于十分独特的地位.本文试就他提出的“可能世界”理论,作些分析探讨.在探讨莱布尼茨关于“可能世界”理论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他所提出的两大思维原则——矛盾原则与充足理由原则进行分析、研究,因为这是与他的“可能世界”理论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李小虎 《东岳论丛》2001,22(5):64-67
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不是形式逻辑的公理 ,也不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更不是形式逻辑的元规则 ,而是形式逻辑构建形式系统时作为出发点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消解形式逻辑四律的理论困惑 ,应把形式逻辑四律从形式逻辑形式系统中分离出去。  相似文献   

15.
莱布尼茨是数理逻辑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他提出了建立理性演算和一套普遍科学语言的设想,构造了关于两个概念相结合的演算,并成功地将命题形式表达为符号公式。莱布尼茨取得这些成就绝非偶然,首先传统逻辑为数理逻辑打下了基础;其次,近代数学的发展和莱布尼茨一以贯之的理性演算思想也直接促进了数理逻辑的形成;最后,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思想是为他的认识论服务的。莱布尼茨将逻辑数学化和对思维进行推演的设想对后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莱布尼茨是个毕达哥拉斯主义者,同时在数学方面又有杰出成就,故而数学对其形而上学影响很大。单子哲学体系三个主要构成部分——单子论、连续律、前定和谐律,都有一定数学基础。通过数学,尤其是莱布尼茨本人的数学成就,能更好地理解单子理论。  相似文献   

17.
戚嵩 《学术论坛》2012,35(3):1-4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内含科学与价值二重原则。科学原则由社会形态结构要素的客观物质性、社会形态演进的客观规律性来确证;价值原则建立于"人的感性活动"的目的性这一必然事实之上,直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循着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辩证统一的思维理路,才能正确诠释、丰富发展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特别是在官僚制组织中,要求行政人员价值中立,实际上是为了科学原则而排斥了价值。现代性的形式理性追求排斥了价值,但无论是在科学研究中,还是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又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价值问题的纠缠。这说明,近代以来的科学和实践都因为拥有了分析性思维方式才会受到这种矛盾状况的困扰。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中,特别是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科学研究以及人的行动不仅不能排斥价值,反而要坚持价值优先的原则。人的共生共在是这个社会中的基准价值。一旦实现了从分析性思维向相似性思维的转变,即建构起了相似性思维后,科学与价值的矛盾问题就能够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从而实现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重演律的内容包括胚胎重演律、个体发育重演律和思维发展重演律等"三大重演律"和学科发展重演律、文化重演律和经济重演律等三个推论,在重演律中包含着偶然和必然、个别和一般、对称与破缺、内环境与外环境等辩证法和哲学的问题。重演律中内含着重演律的多种方法特别是重演方法,它们在模型与模拟、教学法以及文学艺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重演方法能够阐明科学、文化、经济加速发展的机制与原理,以及落后国家、落后民族在较短时间内赶上先进国家和先进民族的内在机理。尤其重要的是,重演律与辩证逻辑方法有着内在的关联,运用重演律能够说明辩证逻辑方法,能够诠释抽象上升为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等方法,并把诸多辩证逻辑内容与方法纳入重演律的理论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兰艳  聂长建 《河北学刊》2012,32(2):124-126
站在法哲学的高度,立法的对象应该是外在的行为、行为的负价值、行为的可操作性、行为的主体间性。"醉驾"满足这四个条件,而"常回家看看"并不满足第二、三个条件。一部新的法律法规,应符合法律基本精神,符合社会发展的现状并体现一定范围的前瞻性,在平衡自由、权利、秩序、效率等局部性价值时,在总体上是正价值的,"醉驾"入法理由充足,"常回家看看"并无充分正当的入法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