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空间生产问题日益凸显,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当前的空间生产问题,探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对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走和谐发展之路,首先必须直面空间生产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空间生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不可忽略的一个维度,以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批判理论为指导,结合作为空间生产的哲学语境,即马克思交往实践唯物主义,得出空间生产问题正是反思当代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上所呈现出的种种难题所在,由此,基于"空间正义"这一视角对马克思空间生产理论中国本土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任何现实问题的研究都必须对当下的时空予以准确的把握."现代性"和"全球化"的话语标示着当今人类实践的时空特征,"人化自然"与"自由时间"是马克思新时空观的重要范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时间维度"和"社会-空间维度"同样重要,历史唯物论同时是社会存在本体论基础上的社会唯物论."全球化"语境下当代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关注"物理-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心理"三大空间的统一;超越技术中心、回归以人为本,扬弃消费主义、实现可续发展,化解文化冲突、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使命和对人类发展模式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空间生产问题日益凸显,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当前的空间生产问题,探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对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走和谐发展之路,首先必须直面空间生产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空间生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不可忽略的一个维度,以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批判理论为指导,结合作为空间生产的哲学语境,即马克思交往实践唯物主义,得出空间生产问题正是反思当代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上所呈现出的种种难题所在,由此,基于“空间正义”这一视角对马克思空间生产理论中国本土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个体间协作形成了社会,并将表征人在协作中关系的信息传递通道和作为实践场的现实空间联系起来形成社会实践的空间。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节点化生活中,社会实践的空间特征发生了改变。信息传递通道所形成的关系结构仍具有明确的生产属性,而现实空间不再有曾经的社会实践赋予的符号价值,成为盛放生活的场所,执行社会再生产的职能,从而使空间生产呈现出一种"生活的结构",促进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新全球化理论和交往实践唯物主义所特有的空间—历史—社会三维理论思维来审视当代全球空间生产和当代中国空间生产,认为中国的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这两种空间生产在新全球化时代的互动与融合,它们共同创生了当代中国现实的交往实践场。只有置身这样的交往场中,我们才有可能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分析保持强烈的理论穿透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空间哲学具有原创性、奠基性和革命性贡献。"马克思空间哲学"的当代建构是在"空间转向"语境下争夺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权的需要。"马克思空间哲学"包括社会空间的实践本体论、"社会—历史"的辩证唯物论和"社会—历史"空间的本质规律论。"马克思空间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实践唯物主义空间本质论、空间的社会逻辑、空间生产理论、世界交往的空间叙事、资本空间化及其批判、社会空间的断裂及其解放、社会空间正义思想等。"马克思空间哲学"的研究有助于回应西方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挑战、彰显唯物史观"社会—空间"思维方式和建构马克思空间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下对于空间结构的讨论已经超越单纯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的固有学科领域,进入了经济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的交叉学科讨论与反思层面。或许这正是由于当下对人生存空间问题的焦虑而同时具体学科对待这些问题的无能为力,决定了需要从当下人所存在的城市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关联来讨论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又是人类发展逐渐消解的"伪本体论"的症结,只有首先明确了这种结构性的关联,才能对人类生存的空间伦理的反思性重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论空间语义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空间生产的时代。空间生产主要体现为空间的语义生产,包括空间的分隔与连接、功能配置以及作为艺术符号的生产。空间生产一方面满足了城市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空间的过分拥挤,而拥挤使空间的不断再生产成为可能。寻找生活意义所进行的抗争不仅需要面对空间中的物,而且更需要面对空间本身。  相似文献   

9.
空间生产实质上表明的是空间生产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在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审理社会发展时既要看到空间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进步作用,又要看到空间生产与社会建构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城市是空间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城市的特点表明城市建构具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即技术建构和社会建构。城市发展的终极价值指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主要强调了城市建设的技术建构,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甚至遮蔽了城市发展的社会建构,由此导致并强化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实现城市建设从技术建构到社会建构的转换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历史抉择。  相似文献   

10.
联系地域性文化特征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把新疆文学看作一个多重关系构建的构成部分,是新疆多民族文学史的写作基点。《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的写作表明,当代新疆社会文化现实由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内在逻辑的发展所决定。典型意义的"文化空间形态"需要以过程研究为主,《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因此而具有再现和还原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事实真实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