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德清所谓务头,乃是一个音乐文学综合概念,具有形制格律综合因素,需要解决理论实践综合问题,可做抽象具象综合分析。对于小令,务头应是一个词汇;对于传奇,务头应是一句或数句。而不管小令、传奇,务头都是若干字一组音,均需"施俊语于其上"。其俊语多为上声起音,最好有上去、去上的搭配,俊语的四声阴阳,有严格的声律要求,要唱得顺口,唱得"音律浏亮",唱得抑扬顿挫,唱得婉转动听。务头无"收钱"之义。  相似文献   

2.
务头浅议     
务头 ,中国古代曲学的重要术语。虽然数百年来关于务头的解说众多 ,但是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通过对有代表性的说法加以考证 ,并结合其原意对这一概念予以全面揭示。认定务头是宋元戏曲艺人的行话或“黑话” ,指曲中的紧要之处和关键字句 ;在音律上 ,务头多体现出抑扬顿挫的特色 ,同时要施“俊语”于其上 ,务头是同时涵盖形式和内容即戏曲音乐和唱词的综合性概念  相似文献   

3.
一、“务头”之谜 “务头”,是我国古代曲论中一个“千古难明”的谜,围绕它人们争论了数百年,官司一直打到如今。 “务头”一词,最早见于《中原音韵·作词十法》。周德清提出,“要知某调、某句、某字是务头,可施俊语于其上”,并反复强调“务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曲家突出“务头”便“如众星中显一月之孤明”。然而,究竟什么是“务头”,周氏却没有回答,他所举的定格四十例,评语中论及“务头”的有二十五处,对“务头”的含义也始终未着一字。可见,“务头”这个概念一开始便是模糊的。  相似文献   

4.
自"务头"论出现以后,元代人不想论及,明代人又语焉不详,至清代由于唱法的失传、资料的不足终至难于索解,于是古今学者见仁见智。如果各家之说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综合治理就更有其意义:其一,既然《中原音韵》论北曲之法,用的是"中原音韵",那么"务头"一词的语源现象就应该与"北方方言"有不可割舍的关系,因此"务头"就应以"轻声"解读;其二,"关目"说并非诸说之一,它可以统摄诸说,因此对关目的阐释是关键;其三,"某调是务头"是"关目统摄"说的支点。  相似文献   

5.
务头论     
林先生治学严谨,对古诗词戏曲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留有一批遗稿,《务头论》是其中的一篇。本文对戏曲史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务头”作了详尽的论述。全文约三万字,除前言外,分上、下两篇。上篇批评历来的八派学说,下篇详细论证作者自创的“务头乃曲中之强调回应律”说,用了三十六个例证,包括《中原音韵》中定格的全部四十个曲调。我们请何士龙同志对原稿作了初步整理:进行标点,改正笔误和订正若干音读;至于文体前后不一(前言为白话,正文为文言)等,则一仍其旧。全文将分两期刊完。  相似文献   

6.
务头论(续)     
下篇棠按:务头者,曲中之强调回应律也。平仄重复,使全篇声音紧严,令读者重闻故音,作者受个人自己美感之支配,非如此不能使声调得协和之妙,读者感到重复处有起伏颤动之余波,而击节称善。西国大音乐家之作品,其乐势之最高度常在篇末或后半,故曲中之务头亦常在曲尾即此故也。兹举《中原音韵·定格》而详证之: 【仙吕·寄生草】《饮》: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评曰:命意、造语、下字,俱好。最是“陶”字属阳,协音;若以“渊明”字,则“渊”字唱作“元”字。盖“渊”字属阴。“有甚”二字上、去声,“尽说”二字去、上声,更妙。“虹霓志”、“陶潜是”,务头也。  相似文献   

7.
在《人间词话》中,气象是一个构成王国维美学体系的重要概念,通过对"气"、"象"和"气象"诸概念关系分析,可以看出王国维的"气象"是境界的量化概念,是指境界深厚之程度,同时又是与创作主体的修养相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从德语技术概念的历史视角看,马克思的技术概念不仅包括了"技术"的论断,而且还涵盖了"工艺学"的界定.马克思认为,"工艺学"与"技术"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系统整体,"工艺学"是核心内涵,"技术"是外延指称.因此,马克思的技术概念应是一个兼并"工艺学"理论与"技术"实践的综合性概念,是关于实际劳动过程的、蕴含社会效应的科学研究,这对当前的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精神青春期"是一个标志着人拥有理性精神文明或文化创造能力的概念。人类所有的理性精神文明成果,可以说都是曾经进入过"精神青春期"的个体创造出来的。就像生理上的"青春期"是人类个体生物学意义上"成人"的一个拐点和标志一样,"精神青春期"是人类个体非生物学即社会学意义上"成人"的一个拐点和标志。"精神青春期"概念是现代人生哲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的结果。其提出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精神青春期"概念尚未正式提出,但却蕴含在其思想之中;第二阶段明确地提出了"精神青春期"概念;第三阶段"精神青春期"概念被赋予了丰富的教育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神"是一个宗教信仰体系赖以建构的核心概念.关于中西宗教文化中"神"的概念的异同,学界已经做出了广泛且深入的探讨,但总体看来似有一个误区,即缺乏对中国民间信仰的独立的考察.本文以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神"与天主教中的"神"(天主)为例,对中西宗教文化中"神"的概念、神的形象以及信徒对于神的理解的差异作一个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尽管"外部性"概念及相关理论已被写进经济学教科书,并成为现代经济学中许多研究领域的重要的甚至是基础的概念,然而,"外部性"概念不仅与经济学的基础假设间存在着逻辑矛盾,而且所谓的"外部性"可以由"交易费用"等概念更好地加以分析和表达。因此,在一个本应逻辑一致的概念体系中,"外部性"概念的存在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文"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广泛使用,却含混不清的模糊概念,在唐君毅的文化哲学体系中,人文概念处于核心地位。而结合人文概念在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发展,来理解唐君毅创造与贡献尚属罕见。在人文之两种内涵的继承与关系处理上,唐君毅先生的人文概念是汉语"人文"概念诠释和运用的一个典范和高峰,而唐君毅人文概念的道德价值主导倾向却限定了其再诠释的发展空间。这种限定并非是不可动摇的。灵活应用唐君毅道德本体的超越内涵,其人文概念中存在的可供再诠释的"未济"之门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3.
"软实力"概念提出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软实力"这一概念最先提出时,主要用于国际关系层面上分析国家综合国力,"软实力"也仅仅指国家软实力,是一种宏观视野。区域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概念在区域竞争与发展层面上的应用与延伸,是软实力的一个衍生概念。但是由于区域软实力是一个新近提出的概念,目前仍处于一种不能准确表述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在梳理国内外不同观点的基础上,以概念的本源为基础,从理论基础、概念内涵和研究方法三个层面构建区域软实力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大家热议的一个概念,但对此概念如何界定,如何走出对此概念理解上的一些误区则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国企改革不是"一混就灵",搞"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淡化甚至削弱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非"国进民退"也非"民进国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内涵与外延刍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民本"是一个现代学术界创造的概念,许多学术争论源于对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民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理念与三个基本思路.核心理念是"以民为本",基本思路是"立君为民"、"民为国本"、"政在养民",据此可以推定民本思想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  相似文献   

16.
"战略"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它有"四C"要素与"四性"特点,"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涵虽然基于战略而形成,但又比"战略"丰富,并有其不同于"战略"的特点和原则.战略与战略管理二者之间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但在表现形式上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名"是先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很多学者试图用一个一贯的解释来涵盖先秦"名"的本质内涵,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名"在先秦时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不同的学派因立场不同,赋予"名"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名"在先秦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孔子开创的政治正名思想赋予"名"以伦理政治内涵,邓析的刑名之辩首开概念分析的先河.第二个阶段,老庄用"无名"思想对"政治之名"进行超越,墨家从"取实予名"的立场出发抽象出"名"作为逻辑概念的内涵.第三个阶段,名家诸子通过思辨的概念分析法确立"名"的形上存在地位,建立起抽象的概念之"名"的本体世界.第四个阶段,荀子在坚持孔子政治"正名"思想基础上,融合名、墨的抽象概念分析法,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逻辑"正名"理论,成为先秦名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8.
"电视编导"是一个电视业界,学界和电视观众耳熟能详的概念,但却一直没有清晰的界定.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作为艺术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电视节目传播业务中实际存在的"编导"工作岗位之间缺乏一致性,不能很好地相互契合,学界与业界严重脱节,这也是高等教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典型表现.从传播学的媒介理论视角辨析"广播电视编导"与"影视编导"、"导演"、"导播"、"编剧"、"编辑"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并提出一般意义上的"媒介编导"概念的必要性,彻底解决在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概念混乱问题,以适应传媒行业媒介分工细化和媒介融合的双向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艾略特的诗学思想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层次、功能效应和内在联系的价值系统,由"非个性化"、"客观对应物"、"感受分化论"三个关键概念组成,而这三个概念之间又处于一种相互依存、渗透和制约的关系。本文从"非个性化"概念入手,重点探讨了艾略特诗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重建“学习“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管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任何教育改革都是要从更新观念开始的。我有一个看法就是,概念重建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前提。在新课程的框架内,很多概念都是需要重新认识的,包括"学习"的概念,"课程"的概念,"教师"的概念,"学校"的概念,等等。这里我想说说"学习"的概念。原来我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行为主义"的,也就是强调"反应强化",所谓的题海战术那一套。上海马戏团有一条狗会做数学题,十以内加减法都会。其实那是训练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