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孑民先生左右:五四运动时期北大课堂,旧京集会,湘城讲座,数聆先生之崇论宏议,不期忽忽二十年矣今日者何日?民族国家存亡绝续之日!老者如先生一辈,中年者如泽东一辈,少年者则今日之学生,不论贫富,不分工农商学,不别信仰尊尚,将群入于异族侵略者之手,河山将非复我之河山,人民将非复我之人民,城郭将非复我之城郭,所谓亡国灭种者,旷古  相似文献   

2.
新书讯     
《回族研究》2012,(3):8+16+32+49+54+62+83+102
《边塞纪事》出版由著名伊斯兰教、回族学研究专家马通先生著的文集《边塞纪事》一书,于2012年3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文集收辑了马通先生撰写或发表于1981年至2007年的26年间的48篇文章,既有撰写于各个时期的学术论文,也有怀人、纪事、纪行、会议发言等散文、杂著以及序文。依照主题,作者将之大致分为三类:"民族  相似文献   

3.
<正>对民俗之"民"的深究是中国民俗学在学术上追求进步的一个核心领域,我个人也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承继钟敬文先生的志趣1探讨相关的问题,我的博士学位论文2用较大的篇幅梳理了"民"的定义从民间到人民再到民族全体的演变历程,但是没有进一步探究"民"指民族全体的社会与政治意义。等到2003年11月22日我们举办中国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会,我在会上提交了题为《民间、人民、公民:民俗学与现代中国的关键范畴》的发言提要,并在会上作了发言,好几位参会的前辈和学兄针对我的发言作了评议,提出了批  相似文献   

4.
“要提高民族素质,关键在于发展民族教育。普及初等教育又是民族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全国政协六届五次会议期间,年逾古稀、两鬓斑白的杨克成先生,和我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对目前民族地区教育的看法。杨克成先生1910年生于云南大理一个白族商人家庭。早年,他在中央大学受业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1932年,杨先生赴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毕  相似文献   

5.
民族伦理学的一部新作──评熊坤新先生的《民族伦理学》杨健吾民族伦理学(Ethno-ethics)是一门介于民族学和伦理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正式创建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它自问世以来便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与我相交甚笃的熊坤新先生...  相似文献   

6.
西北的自豪与祝愿●朱刚(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研究员)我作为贵刊的一个“刊迷”和偶尔练笔者,此刻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请先允许我向主编先生及诸位编辑表示由衷的钦敬,并祝愿这朵西北民族研究之花,开的更茂盛、更鲜艳!在我的书架上,珍藏着十多本《西北民族研...  相似文献   

7.
正借诗人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来表达我对曾经工作过的北京图书馆以及有幸投在黄明信先生门下学习工作机缘的感恩。30多年的时间流逝并没有消磨掉我对先生的记怀,至今仍历历在目。先生乐期颐之年,思维清晰,精神矍铄,潜心学问,笔耕不辍,为我辈楷模,乃学界之幸事。一、好嘛,我们在一起工作了1986年初夏,我和丹珍卓玛等4位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学习藏、维吾尔、哈萨克语言的学生到北京图书馆报到。之前,我对将要去的单位——北京图书馆善本部少数民族语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曲折、光辉的历程,深邃博大的学术思想,缅怀他比国忧民、矢志报国的济世情怀,"行行重行行"、关注民生、"志在富民"、"知行合一"的精神以及"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围绕"费孝通先生的民族研究与国际学术交流成就"、"民族政策、民族关系与边疆民族政治"、"学科与国际视野"、"民族文化、生态资源与居民权益保护"和"学科建设与应用研究"五个主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抗日战争时期,面临民族危机的加深,顾颉刚先生表达了包括"中华民族是一个"在内的一系列的民族观念,对当时的学术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本文回顾了这一时期顾颉刚先生在《益世报》上发表的有关民族的文章,并在这些作品的基础之上对顾先生的民族观念进行提炼总结。顾先生的民族观可以概括为反对"中国本部"、"五族"、"十八省"等观点;坚持"中华民族是一个",反对"五大民族"的说法;民族是由"团结的情绪"所造就的。  相似文献   

10.
书讯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芈一之先生新著《撒拉族史》,于近日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芈一之先生继《撒拉族政治社会史》(1996年黄河文化出版社出版,20余万字)之后,又一部撒拉族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系统深入地论述了撒拉族的民族来源、历史发展、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军事斗争、社会性质等诸多方面,是一部研究撒拉族历史的权威著作。全书共32.6万字。《青海省志·民主党派志》,于近日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4万字。该志是青海省志组成部分,芈一之教授为该书全书篡修。书讯@贾伟  相似文献   

11.
闻永昌县后大寺附近有西夏文刻字,遂往观之。1985年4月15日午后,偕永昌县政协主席张宽同志、常委谢翔云先生、永昌巳文化馆黄兴玉馆长及儿子张中乘车至其地。留连多时,并览废寺,登陟远眺,归已薄暮。事务牵缠,久未述及,近因病休,乃纪其事。  相似文献   

12.
正值中华民族迎来知识经济时代之际,由降边嘉措先生主持、动员全国藏学界各路精英参加编纂的四十卷本“《格萨尔》精选本”中的前四卷即将出版。这无疑是藏学界、尤其是藏族文学研究界对西部开发中的文化建设所作的重要贡献。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长,我由衷地为之欢呼,为之雀跃;作为一个《格萨尔》的爱好者,一个少数民族文学及文化工作者,我为之受到鼓舞与振奋!  相似文献   

13.
张双志 《中国藏学》2003,2(4):46-53
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对内民族主义思想,提出了"五族联邦制"的构想,并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当时蒙藏等边疆民族地区情况,采取"柔性政策之羁縻",从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所限,其对外不敢旗帜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所以对内也违背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马林英 《民族学刊》2010,1(2):153-156,168
李绍明先生自幼生活在彝区,很早就对彝族文化感兴趣。1953年,他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民族学专业,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先后得到陈宗祥、吴泽霖、冯汉骥、马长寿、林耀华等先生的帮助和指导,他在民族识别、社会性质研究等关于彝族的历史和现状方面的研究中,硕果累累,弄清了凉山彝族在民主改革前奴隶社会的状况以及历史发展脉络,对彝族族源、族属及文化对比等方面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所主持的横断山区"六江流域"民族综合考察,开创了藏彝走廊民族综合研究的先河,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李绍明先生还积极参与了关于中国民族学地位的交流和对话,对学术进行了反思,在此方面也发表了不少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2004年,马戎先生《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一文的发表引发了民族理论界近十年的争执与探问,甚至也吸引了一些民族理论学科之外的方家介入。可谓一时间观点纷呈,各自称是,甚至偶尔生发剑拔弩张之势。这也挥鞭吾辈秉烛苦读,举步田野,边学习,边感悟,边求解。其间并非轻易拨云见日,解疑得信,反而觉得民族事象气象万千,难以一言概之。方才理解一位西方大家的感喟:穷尽一生探索的目标是想  相似文献   

16.
马通先生的新著《丝绸之路上的穆斯林文化》已经付梓,作为先生的弟子,欣喜之余,不禁为先生笔耕不辍之精神所感动。三年求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又浮现于眼前。借此之际,聊作小文,祝贺先生。当然,为先生撰文的人很多,我只想写写我眼中的“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研究的奠基人”——马通先生。为此,我拾起珍藏在记忆中的几枚贝壳,串起了以下文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因内人患病和家务之累,常常是朝发夜归,常往返于呼和浩特与北京之间。2005年6月30日,又因朋友之大事,我一大早就到达了北京的首都国际机场。在进城的车上我闭目养神,忽听到了收音机里播放了启功先生仙逝的消息。一时间,我没有更多的感慨和更多的悲恸,只是合掌为先生默默地祈祷……先生终于脱离了苦海,终于脱离了红尘,先生原本就是超脱之人。先生曾多次说自己不是“书法家”,这里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恐怕不止是谦虚。至少,让那些空有虚名胸无点墨、只会背写一阙半首古诗、只会抄几句名人名言而故作风雅、自己还觉得像个什么“书法家”…  相似文献   

18.
<正>《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及主编郝苏民先生好!作为西北民族学院的毕业生和晚辈办刊者,我非常感谢您的高看并邀请参加《西北民族研究》座谈会。《西北民族研究》自创刊以来,20多年一直以高学术水准傲然展示于学人学界,在西北地区民族学类学术刊物中一枝独秀,这与您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密不可分。您  相似文献   

19.
金欣 《民族学刊》2017,8(5):55-62, 114-116
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沉沦》可以作为思想史文本来解读.小说的主人公"我"在空虚孤独中,发现了自然的身体,进而激发了欲望的身体,当欲望的身体得不到满足,"我"把原因归咎于欲望对象与自己不是一个民族,而自己民族所属的国家是弱国,因而得不到欲望对象的青睐.此时"我"的政治身体凸显,进而希望祖国富强,自己的身体欲望才能得到满足."我"在身体的煎熬中,以切身感受的方式,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和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个人身体始终被工具化的看待,身体(个人)必须服从于国家的富强和发展.对个体来说,民族国家观念可以通过"知识-权力"之下身体的自我规训的感受中产生.  相似文献   

20.
出身回回民族的南开大学史学大师杨志玖先生遽尔归真,先知穆罕默德说:"学者的逝世是世界的不幸 "此实为我国史学界和回族伊斯兰研究方面的极大的损失 先生之道德文章素为我辈后学所尊仰,本刊创刊伊始,主编杨怀中同志亲赴南开大学拜访杨先生,恳请杨先生撰写《元代回族史稿》,先生欣然允诺 本刊从1991年??期开始连续登载先生大文前后刊出!篇 先生每篇文章发表后即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其功力深厚,行文严谨,又考证史实,坚不可摧,有益当代,惠泽后世 先生去矣,而《元代回族史稿》已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捧读尊著,感慨多端,这是先生终生治学于晚年献给母族的一份珍贵的厚礼 先生的史学文集《陋室文存》亦由中华书局出版 前辈懿范,世不忘也 青嶂远矣,白云深矣,翘首瞻望,不可及矣 今人天相隔,我们沐浴肃立为先生悼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