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回族研究>创刊至今整整20年了.我正式加入回族研究的队伍也整整20年了.20年来我与<回族研究>共同走过了"初创(1991-1992年)、徘徊(1993-1997年)、发展(1998-2005年)和繁荣(2006-2010年)"的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的城市"回族婚介"作为"婚姻媒介"的民族化表现形式。包括兴起于80年代以来的城市回族婚介所,随着新兴网络媒体兴起而出现的回族穆斯林QQ婚介群和穆斯林婚介网站,以及发起于河南各个回族社区的大型回族穆斯林相亲会等。这种物化形式的婚姻媒介,既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回族族内婚面临时代挑战下穆斯林社会自觉的群体行为。  相似文献   

3.
杨怀中 《回族研究》2011,(1):135-136
占武同志的新作<回族语言文化>出版,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他请我为之序,我愉快地答应了.一则,我自己长期从事回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为回族学研究这样一个新的收获感到由衷地高兴;二则,我与占武同志熟识,了解他的为人和研究志趣,为读者作一些介绍,大概不会有应景之嫌.  相似文献   

4.
"小儿锦",又称"消经""小经",是中国穆斯林创造的汉语拼音文字,它是中国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它曾经在历史上被中国的回族等穆斯林广泛使用,成为学习汉文、记事、通信的工具,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小儿锦"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成果颇多。20世纪30年代,白寿彝先生已开始关注和研究小儿锦,他于民国26年(1937年)发表在《申报》上的《从"小锦"说到边疆教育上的文字问题》一文是目前发现学术界对小儿锦最早的研究。本刊刊发此文,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5.
张腾 《回族研究》2012,(1):125-128
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基本精神的伊斯兰教的婚姻伦理观,是指导穆斯林婚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伊斯兰教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回族的婚姻伦理观受伊斯兰教的直接影响和中国儒教的间接融合,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价值。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回族的婚姻伦理观也在发生着变迁,逐渐趋于成熟和理性。  相似文献   

6.
精英群体在民族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对民族社会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回族精英对现代化的诉求也随着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展开而与日俱增,这背后渗透着回族社会内部的现代化努力:对民族身份在国家认同中的确认、发扬"家国与教门同构、同命运"的救国兴教理念、积极参与民族社会内部的整合。回族精英从政治意识形态、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着对现代化的诉求。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民族的形成,回族就开始了珠宝业的经营.由于善于识宝,又善于经营珠宝,回族在明代就获得了"识宝回回"的美称.今天,珠宝业仍是回族的传统行业.本文依据田野调查资料及文献记载,考述了"识宝回回"的起源以及沿革,并详细记述了当代回族珠宝玉石业的情况、经营活动的演变及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中央民族大学丁宏教授主编的《回族对中阿经济文化交流的贡献:第二十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集》一书,2013年8月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中国回族学会主办的"第二十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所收学术论文的汇编集,共收集30篇文章,分为"认同·交流"、"历史·人物"、"经济·文化"和"宗教·哲学"四部分。该书定价60元,欲购者请与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联系。联系地址:宁夏银川市北京东路139号出版大厦(750001)。邮购电话:0951-5044614。  相似文献   

9.
正《回族研究》(季刊)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份公开出版的全方位研究回族的综合性刊物,集知识性、学术性、资料性于一体,设有回族历史、回族文化、回族哲学、回族人物、国内伊斯兰教、域外伊斯兰文明等栏目。《回族研究》系中国民族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已被多家权威数据库认定为来源期刊,具有广泛的学术与社会影响。本刊诚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稿,优稿优酬。  相似文献   

10.
回族这个以汉语为通用语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使用过一种拼音文字——"小儿锦"文字,虽然只是在历史上昙花一现,随后又因主客观原因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消退,但其仍然存在并被使用着.在海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小儿锦文字应为我国在与中西亚各国之间的贸易、文化、教育、建设事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马景  杨燕 《回族研究》2013,(1):24-33
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白寿彝先生开始关注和研究小儿锦的时间是1952年。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的伊斯兰教史研究中,他已经开始涉及中国穆斯林民间使用广泛的小儿锦。民国26年(1937年),他在《申报》上发表的《从"小锦"说到边疆教育上的文字问题》一文是目前发现学术界对小儿锦最早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本文以第一手的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的零星研究,就白寿彝先生对小儿锦研究的缘起、重要价值、推广使用的可能性以及社会反响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以期拓宽白寿彝的伊斯兰教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12.
宁夏区党委副书记梁国英在基层考察工作时讲:“象同心县的洪维宗,祖孙三代与共产党同心同德,红军时期就帮助革命政权,如今又捐资办学,宣传计划生育工作,应该多宣传宗教界这样的人物。”这是对我的肯定。我对共产党的朴实感情,是经过历史的考验的。它根植于坚实的基础之上。1936年红军西征时,右路军红十五军团政治部特派员与我祖父联系,我祖父冒杀头危险,保护红军联络人员,同情支持红军,赞助红军西征。当时,红十五军团政治部由政治部秘书程宗受、敌工部长唐天际二人署名,送我祖父“爱民如天”红缎锦旗一面。 1986年我和弟弟洪维祖有幸在北京301医院受到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唐天际的热情接见。84岁  相似文献   

13.
马超群 《回族研究》2012,(1):134-136
近日,同乡马元先生之子马颖生同志将其编纂的《大理马元先生文存》送我阅读,说经大理白族自治州回族学会审订,将此书稿列入《大理回族文化丛书》公开出版发行,邀我为此书写篇序言,我欣然接受。马元字一波,号品三,1916年出生于大理古城南门一户回族家庭。他自小爱国爱教,高中毕业后不久,抗  相似文献   

14.
《回族研究》2012,(4):90
《回族文学》是中国唯一以"回族"命名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学双月刊。该刊具有鲜明的民族风貌,文学性与文化性并重,并开辟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栏目。如推介优秀回族作家的"回族作家之窗",转载国内回族及有关作家和学者优秀作品的"佳作选萃",介绍知名回族人物的"回族人物",深入反映回族历史与文  相似文献   

15.
佘族大学生     
“先生,求求您,请收下我吧!”“先交五块白洋。”“我实在没有钱呀!”“没有钱怎能念书,你是哪一族?”“我是苗族。”“滚!滚出去,畲客婆!”“老学究凶神恶煞一般地,举起烟管,对准祖父的头,狠狠地一击,祖父血流满面,书没读成,反而在家躺了一个多月不能出门……。”这是中央民族学院分院语文系的畲族学生蓝国运,向我叙述他家先人的念书遭遇。  相似文献   

16.
回族穆斯林的"死亡关怀"及其积极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回族穆斯林"死亡关怀"的探讨,反映了回族穆斯林较为先进的死亡教育和朴素自然的"死亡观".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解决死亡问题仍然是个重要的课题,回族穆斯林"死亡关怀"的积极意义对许多人仍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东干族是指19世纪移居到中亚地区的中国西北陕甘宁回民及其后裔,亦称中亚回族。他们在130年前远离祖国之时,将西北地区的"花儿"民歌也带到了中亚地区。在苏联集体农庄时代,"花儿"民歌曾盛行于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回族聚居农庄,其知名歌手至今健在。苏联时期的东干语文献中也收录有"花儿"民歌。中亚回族传承了中国西北回族唱"花儿"民歌的民俗文化。在海外回族中流传的"花儿"民歌资料,是中国"花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应加以研究、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回族研究>杂志自20世纪90年代创刊至今20周年了,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 20年前,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开始一个伟大历史时代的转折.<回族研究>的创刊适应了时代发展需要,体现了中国回回民族研究事业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步伐,伴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落实,走上了健康发展、文化繁荣的坦途,是新时期回族研究的一块丰碑...  相似文献   

19.
宗教文学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宗教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学。"诵念"是所有宗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功课,包含了"出声的读"与心中的"常思"两方面的内容。宗教诵念文学是集声音、文本、意义于一体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回族的宗教诵念文学,大致可以划分为经文、记主词、赞圣诗三大类别。  相似文献   

20.
王德才 《回族研究》2012,(3):142-144
2011年7月,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辑出版的沙允中先生的文集《吉林回族研究》面世。沙先生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民族工作,是吉林省民族工作部门的前辈,工作的职责和民族的使命感使他对回族研究多有关注,退休之后仍然笔耕不辍,2011年虽已76岁高龄,但仍壮心不已,其敬业精神令人感动。正如回族学界老前辈、中央民族大学著名教授胡振华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所说:沙允中同志"不仅勤奋地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