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目前阿拉伯国家的经济现状,认为阿拉伯世界的市场贸易虽然呈现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但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状况以及阿拉伯国家市场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竞争态势却不容乐观。因此,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内的西亚北非地区的经贸关系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双方良好的政治关系和巨大的经济互补性为经贸合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这一地区政治形势的脆弱性和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却为双方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带来挑战。文章最后进一步提出促进中阿经贸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对策和各种协调机制,并特别强调要实现中阿经贸论坛机制化和长效化的途径在于细化配套措施,发挥论坛的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出现在中国西北的回族花儿是"多道男女情致"的山歌。"花儿"兼具中国传统文化和阿拉伯传统文化两方面因素。一方面,"花儿"的称谓、创作观念、演唱场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另一方面,"花儿"反映出的伊斯兰教伦理观和阿拉伯传统音乐习俗与阿拉伯传统文化相关,从中可见回族作为河州型花儿最主要的创造者所具有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探索引进和发展伊斯兰金融模式,伊斯兰金融在全球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商务界和学术界的持续关注。宁夏是我国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地,具有同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相同的宗教信仰和高度的文化认同。同时,宁夏丰富的穆斯林产业也为宁夏深化中阿交流奠定了基础。本文总结了当前伊斯兰金融的主要模式和业务发展趋势,重点从伊斯兰金融的角度探讨了宁夏深化中国与阿拉伯地区金融合作的可行模式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2011年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即将召开之际,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家外交部、商务部、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家部委的有关领导,全国部分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企业家,召开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共同探讨推进中阿经贸合作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应构建新时期中阿公共外交体系。中国对阿拉伯世界公共外交战略应从目前防御性的公共外交转向建设性的公共外交,从政府主导走向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化公共外交,为实现中国梦创造国际环境。未来应从制定统筹全局的战略规划、完善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公共外交非政府组织参与四个方面来推动对我国阿拉伯世界的公共外交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华地域辽阔,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及人文背景下,所创造出来的文化也不尽相同.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身处的地域文化会对他们的创作思维以及创作风格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主要讨论文化和公共艺术的具体含义,地域文化对公共艺术家产生的主要影响,以及他们在发展契合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8.
中东乱局,使得类似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所谓的“世界加工厂”未来地位的受损不可低估。但无论今后中东出现什么样的政府,预计都不会改变目前奉行的对华友好政策。中国与中东国家、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无战争交恶历史及殖民主义统治历史,中国是其值得信赖的、负责任的国家。中国在中东投资的决心不会变,中国“走出去”已经势不可当。中国正...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作为现代文化的主要形态,能够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更新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借助现代传媒增强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推进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在平等、创新氛围中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大众文化会导致少数民族文化一定程度的自我迷失,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阿文明上千年的和平交往历史后发现,中阿之间的民间交往主要通过宗教之旅、学术之旅和商贸之旅等方式时断时续、绵延不断地进行,并形成独特的三轨并存交往模式,在中阿民间交往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新中国对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人文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基本特点,指出了"三个代表"思想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建议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中阿合作论坛建立了我国与阿拉伯联盟国家进行区域合作的法律机制。我国回族在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与阿拉伯国家具有相近性和关联性,这些有利因素为我国回族开展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活动、发展本地区和本民族的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回族应该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但是,中阿合作论坛建立的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区域合作关系,缺乏实质性的法律制度保障。再加上我国国内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我国回族对外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我国回族要实现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关系,需要依靠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制定实质性法律制度加以保障,需要我国国内法律制度与措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领导干部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我国的文化传承与发扬上有着重要意义.领导干部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不仅有利于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更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意识,增强中华的文化凝聚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文章通过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涵义阐述,探讨领导干部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重要性,提出实现领导干部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甲午战争后,近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自觉与文化自觉同时出现,表现形式为"保国保种保教"三者并提.由于以传统民族文化为取向的保教式文化自觉与以现代民族国家为取向的政治自觉之间存在内在张力,使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发展到"保种爱国存学"阶段,以"国学国粹国史"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这一努力同样使政治自觉与文化自觉发生相斥与对立.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的艰难、曲折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论证,文化概念可以导致一种对文化本质主义意义上的理解.因此,重新领会美国人类学独创的文化相对主义,对于日益全球化的今日世界意义至关重大.基于同一文化基础上所产生的认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现代性语境下各种力量互动的产物.在建构认同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对"他者"的建构,因为认同必须通过对"他者"的排斥而得以体现.正因为在对文化的理解上有可能产生歧义,以及认同所具有的"排他性",本文赞赏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因为该理念所具有的文化之间相互欣赏的态度,正是我们这个日益多元的世界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