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分布格局 ,既是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来的地理状态 ,又是许多附着于分布环境上的社会人文变量的外在表现 ,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探索自然和认识社会的双重意义。本文就中国穆斯林人口的分布格局进行探讨 ,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 ,旨在挖掘出隐藏其后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1982年以来的全国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重点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分布等四个方面考察了1982—2010年回族人口的变动情况,认为回族是我国人口分布最广、居住最分散的少数民族,也是人口规模增长最慢、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最少、人口老龄化水平上升最快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在业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和批发零售业,总人口抚养比保持持续下降趋势,抚养对象开始由少儿人口转换为老年人口,整体上呈现出富有特色的人口社会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伊斯兰教在美国的传播、美国穆斯林人口与社会网络、宗教对话与社会关系重建等问题的叙述和分析,获得了以下初步认识:第一,伊斯兰教在美洲大陆的早期传播几乎与哥伦布横跨大西洋的航海活动同步,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演变。第二,伊斯兰教是当今美国发展最快的宗教之一,较高的生育率、移民和宗教皈依等将会使美国穆斯林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第三,美国穆斯林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接近,已成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第四,美国穆斯林温和包容,他们以清真寺和社团组织为平台,致力于宗教对话和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努力重塑穆斯林的公共形象。第五,受各种复杂因素的持续影响,美国社会对穆斯林的偏见很难在短期内消除。如何实现穆斯林与主流社会的良性互动,不仅取决于穆斯林群体的自我调适,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群体特别是主流社会对他们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规模是人口的基本属性,也是考察和分析其发展状况的基本维度。本文基于1953~2020年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各民族人口规模的历史变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53年以来,少数民族与汉族人口规模始终呈增加之势,但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幅度更大、增长速度更快、增长周期更长。在此过程中,各民族间人口规模变动迥异,主要表现在各民族人口规模量级不断分化、人口增幅与增速差距巨大、人口增长变动强度差异明显、人口增长变动过程类型分异等方面。由此,各民族人口规模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变动模式,也预示着未来各民族人口规模仍将朝着差异化的方向发展。为此,需要深入理解不同民族人口各类变动模式的内在机制与外部条件,促进各民族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保障中华民族的多元基础,巩固中华民族的一体格局,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新疆穆斯林人口现状与家庭生殖健康服务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多民族、多文化宗教的少数民族地区。在新疆百分之六十多的少数民族人口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人口占绝对优势。新疆是全国穆斯林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在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提出的“生殖健康”新理念的影响下,国家人口计划生育有关部门于1999年至2004年在新疆穆斯林人口聚居地区开展了“生殖健康教育宣传”项目试点。本文在描述和分析新疆穆斯林人口及其社会经济和宗教信仰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考察了新疆穆斯林人口聚居地区实施“生殖健康”项目的情况,并对成功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展示了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藏自治区人口结构与变迁——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对本国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及其变化进行综合调查以掌握人口动态最主要的手段,普查所形成的数据是我们分析一个国家、地区人口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的基础信息.本文是对西藏自治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一个宏观分析,根据普查结果提供的数据对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增减、年龄与性别结构、生育死亡统计、行业结构、职业结构、教育结构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在讨论过程中把2000年普查数据与1990年普查和以前的普查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把西藏自治区人口与其他藏区的人口变迁进行了对比,试图在宏观上把握西藏人口变迁的主要走向和基本特点. 数据分析表明从1982年到2000年期间西藏自治区总人口持续增长,但藏族人口增长速度呈减缓趋势,汉族人口规模波动明显.在生育率和死亡率这两个方面,抽样调查和户籍登记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差距.在中央政府"援藏项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西藏城镇的暂住流动人口明显增加,将对西藏和其他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4,5(3):9-19,115
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少数民族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第一,少数民族总体的在业人口职业分布中,除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占比远远超过总人口和汉族外,其余各职业人口比例均低于总人口和汉族人口的水平。第二,在业人口职业结构的性别差异及变化趋势说明女性地位在1990~2010年间的逐步提高。第三,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比例看,少数民族脑力劳动占比低,体力劳动占比超过90%,农村体力劳动占比接近70%。第四,各少数民族在业人口职业结构的多样化程度有所提高。第五,各少数民族间职业结构的族际差异显著。第六,城镇化水平及人口受教育程度是决定在业人口职业结构的主要因素。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近十年来,少数民族的社会排斥程度在上升。这种上升已经或正在引起一些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稳定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为此,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其次,在公务员招考中,应提高少数民族的比例,使得其与人口比例相称。第三,规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项目中,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工人的比例,并对超过比例的给予鼓励。  相似文献   

8.
在少数民族人口增幅长期高于汉族人口的情况下,1990-2000年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域分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聚居地少数民族人口持续增长、欠发达民族地区人口外流、发达地区少数民族高增长等众多趋势.造成这些变化的诱因,显然是与经济、交通、区位这三大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是俄罗斯的传统宗教之一。在俄罗斯帝国领土不断扩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异域穆斯林成为其臣民。1897年,全俄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俄帝国穆斯林人口已约达1388.94万人,占当时全俄总人口的11.06%。本文通过1897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较为系统地对俄帝国穆斯林的社会阶层状况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边缘化的中国穆斯林族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缘化的中国穆斯林族群是指那些生活在蒙藏等民族地区的回族及蒙古族穆斯林 ,由于他们人口少 ,长期与该地区占绝对多数的主体民族生活在一起 ,他们之间相互通婚 ,在主体民族强势文化影响下 ,接受主体民族的语言、服饰及生活方式 ,但仍保持了伊斯兰教信仰。学术界一般称他们为藏回、蒙古回回、傣回、彝回等 ,这些边缘化的穆斯林生活方式及历史来源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认识还不尽统一。笔者结合田野调查同时吸收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群属性是人类重要的社会属性之一,而族群最擅长编织网络.本文从社会网络的集聚黏合方式、网络的延伸与发展、网络结构的新变化、族群网络的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分析了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有利于在新形势下深入认识回族社会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2.
罗淳  和勇 《民族研究》2004,(1):27-37
人口再生产与人口转变一直是经典人口学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的纵横向观测分析指出 ,在过去 2 0年间 ,云南各民族人口再生产的类型不尽相同 ,人口转变进程也快慢不一 ,具体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六个层次 ,并从中揭示了导致云南各民族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几种人口学动因 ,基此阐发了所获启示及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穆斯林长寿原因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医学角度的10个方面简述了中国穆斯林健康长寿与生活习惯、优良传统、伦理道德、良好性格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6,7(1):20-30, 98-99
利用人口普查数据,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几个代理指标,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全面小康建设的进展状况发现:第一,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与总人口比较,除平均预期寿命外,其余指标的实现程度离全面小康还比较远,特别是第三产业就业和城镇化,差距尤其大.第二,少数民族全面小康建设族际间显著不平衡.第三,从各地区少数民族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看,经济发达地区少数民族主要以散居为主,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高,而集聚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低.因此,未来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重点也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政府支持的重点在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与升级,着力于加强非农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着力于加快传统农牧业的改造,可持续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着力于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着力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域、县域经济一体化,夯实底部经济;着力于加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大中专教育,进一步少数民族劳动力的技能水平;着力于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依据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对河北省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文化素质、生育率、就业行业与职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文化层次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少数民族从业多分布在低端行业。  相似文献   

16.
在长三角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伊斯兰教产生的影响不可或缺,而其发展的基础是穆斯林人口的发展和壮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城乡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和加快,大量的内地(新疆)穆斯林离开其故地,来到长三角诸城市找寻生计,谋求发展,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宗教纽带使离开故土的他们凝聚起来,故而建构起了自己的文化互动圈。另外,群体规模效应渐促长三角诸城市临时礼拜点、聚礼点的大量出现甚至修建清真寺并获得政府的认可,进而推动和加快当地伊斯兰教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人类学的视野与方法,记录、体验、观察、分析当前中国城市穆斯林社的真实生活,将传统上对教的关注,转向对城市穆斯林社区、发展、人口迁移、中外移民、婚姻家庭、文化教育、弱势和边缘人口、归信穆斯林、穆斯林女性等社会生活层面的关注,能够丰富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李华英 《回族研究》2002,(4):111-115
中国穆斯林人口数,长期以来是国外一些人士关注的问题,他们对这个问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疑虑。李华英先生的这篇文章,广泛搜集资料,详尽地考述、分析了民国时期中国穆斯林人口数被夸大的背景、原因、心态,并历述1949年后中国的几次人口普查及穆斯林人口的确切数字。这无疑将有助于关注和研究中国穆斯林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9.
《穆斯林通讯》是20世纪末中国穆斯林民间团体创办的一份内部刊物,因其是报纸形式,体现出信息量大、周期性短等特点,适合各族穆斯林不同阶层的群众阅读.本文从它的创办背景、发展和管理、办刊追求、作出的贡献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等几个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学术研究中,对中国穆斯林群体的界定以及穆斯林身份与民族先赋特征等问题,有一些不太严谨准确的表述,通常用一般的社会观念代替严谨的学术概念,但学术界并未对此给于足够的重视与探讨。本文对有关问题从民族学、人类学及逻辑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讨论。文章认为:1.在中国,全民族基本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塔尔、柯尔克孜、塔吉克、撒拉、东乡、保安等10个民族。另外,有少部分其他民族成份的穆斯林。2.原本非穆斯林群众,信仰伊斯兰教后,成为穆斯林,但其民族属性一般不可改变。以上问题的准确表述,有利于人们对民族和宗教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