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国外学者中,有些人不知道江西省,却知道中国有座庐山,渴望到庐山一游,这说明庐山在国外是颇负盛名的。古往今来,庐山之所以有名,不仅是由于它有清奇灵秀、雄峻高逸的自然景观,还由于它有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我国的名山都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众多的名山中,庐山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她耸峙在九江市区南面。气吞壮阔的扬子江,影落浩渺的鄱阳湖,控大江与大湖交汇之处,东下直达宁、沪,西上可通汉、渝。庐山的自然风光以绚丽多姿著称,危峰秀峦,奇云诡雾,悬崖飞瀑,幽谷流泉,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盛夏如春凉爽宜人。庐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从古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与庐山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以之为各种活动的场所,顺应各个不同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把庐山对象化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多彩的庐山文化。所谓庐山文化,就是人们为庐山所吸引并与之发生对象化关系的结晶。简单说,就是在历史长河中沉积在庐山的文化蕴涵,也可说是以庐山为对象或载体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试论庐山文化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笔者从帝王文化、隐逸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园林建筑文化、旅游文化等方面,论述了庐山文化的概念、范畴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4.
庐山作为千古名山,它的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其文化内涵似可用12个字概括:畅融三家,并蓄中西,蕴涵政治。从东汉起,儒、释、道相继进入庐山,互争雄长,竞相发展。近代以前,庐山中西文化并蓄集中于佛学领域,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染指庐山,出现了中西文化的冲撞,交流与融合的趋势。庐山与政治发生关系,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庐山将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进一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5.
庐山作为人文圣山,与周围的城市形成了独特的共生关系。作为隐逸之山,它是反城市的;作为文化之山,它与城市形成互补关系;作为信仰之山,它则成为本地域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康熙时期为了建构国家认同,在意识形态与文化领域推崇程朱理学。江西督抚大员及地方官绅秉承康熙旨意,在九江庐山区域掀起了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热潮。白鹿洞书院的兴复与紫阳祠的创建、秀峰寺的扩建与"僧名儒行"的寺僧超渊、木瓜洞的崛起与"亦儒亦道"的洞主石和阳,集中体现了满清王朝建构国家认同的文化策略。考察这一历史过程,有助于深化对庐山历史文化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公共外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对话交流,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互了解、信任、友谊与合作,进而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外交与国家利益是公共外交的终极目的。公共外交的基础是文化,庐山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样式,具有开展公共外交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以白鹿洞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以东林寺为代表的宗教交流、以庐山别墅为代表的文化研究与交流、以庐山景观为中心,展开个体为主的公民旅游交流构成了以庐山文化为基础的公共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庐山文化”专栏开始创办了。该栏目有坚实的创办基础,这是我们对创刊以来的情况作了统计之后,所得出的结论。本刊从1982年创刊以来,开办了以下栏目:1、“赣北文史研究”,开设2辑,发表有关“赣北文史”的论文5篇;2、“九江文史研究”,开设4辑,发表有关九江历史文化的论文16篇;3、“庐山及大京九研究”,开设6辑,发表论文18篇;4、“周敦颐研究”,开设2辑,发表论文13篇;5、“一门四杰”研究,开设1辑,发表研究修水陈氏的论文5篇;6、“许德珩研究”,开设2辑,发表论文6篇;7、“墨人研究”,开设14辑,发表研究九江籍著名作家墨人的论文44篇…  相似文献   

9.
当长江突破三峡天险夺夔门而出宜昌之后,它的狭窄而汹涌的激流突然变得宽广而平舒,它的两岸除了偶然出现起伏的丘陵,就全是一望无垠的平原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也就成了长江中下游的基本景色.这条诞生在万山丛中的大江只有当它流过鄱湖平原的浔阳古郡时,才重新面对那似曾相识的回崖沓嶂,才重新在自己的江面映上山丛的青黛光影.这群秀出南斗旁而又贴近长江边的名山就是庐山.它如镶嵌在万里长江素练上的一颗晶莹透剔的绿色宝石,吸引着无数长江中下游旅行者恋恋不舍的目光.唐代诗人孟浩然从襄阳乘船东  相似文献   

10.
庐山脚下的康王谷,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在陶渊明之前就产生了躲避战乱的文化,由此成为《桃花源记》的原型,并在此后的历史中不断积累着相同主题的文化。这一点对了解《桃花源记》的深刻含义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庐山历史文化景点的旅游审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通过审美中介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即旅游者通过旅游来进行美的欣赏与创造的过程。旅游业发展到今天,旅游者更加成熟,更有文化品味,因此对于历史文化旅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然而对于历史文化景点的旅游审美水平却没有相应地得到提高。文章从旅游者、资源、导游及审美创造和欣赏四个方面入手,对庐山历史文化的旅游审美作一个分析,探讨如何才能提高其审美质量,从而在审美中获得愉悦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当长江突破三峡天险夺夔门而出宜昌之后,它的狭窄而汹涌的激流突然变得宽广而平舒,它的两岸除了偶然出现起伏的丘陵,就全是一望无垠的平原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也就成了长江中下游的基本景色。这条诞生在万山丛中的大江只有当它流过鄱湖平原的浔阳古郡时,才重新面对那似曾相识的回崖沓嶂,才重新在自己的江面映上山丛的青黛光影。这群秀出南斗旁而又贴近长江边的名山就是庐山。它如镶嵌在万里长江素练上的一颗晶莹透剔的绿色宝石,吸引着无数长江中下游旅行者恋恋不舍的目光。唐代诗人孟浩然从襄阳乘船东发,经过无尽的平野,才发现这座巍峨的名山,立刻吟下了“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的诗句,它相当真实地抒发了东来西去的长江旅客藏在心里而又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依据庐山书院文化独特性,提出"望、闻、问、切"的旅游开发策略.书院文化旅游开发策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对于提升庐山书院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弘扬庐山传统文化精神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庐山隐逸文化内涵丰富,在隐逸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文章把庐山的隐逸文化旅游资源分为六类:庐隐、道隐、佛隐、学隐、酒隐、吏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庐山隐逸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6.
致力于研究、弘扬地方优秀文化的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2008年成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设白鹿洞书院文化、陶渊明文化、青阳腔戏曲、庐山旅游文化、庐山宗教  相似文献   

17.
庐山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庐山文化景观丰富,十多年来,庐山生态环境受到了某些负面影响。分析其旅游 环境容量和旅游资源承载力可得出如下结论:庐山文化景观旅游开发尚存在发展空间,可进一 步开发;实施相应发展战略措施,以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分支文化心理学有着自己的独特的问题领域和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文化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及分析目前的研究趋势,将为我们理清研究思路,精确把握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和趋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依托庐山旅游文化资源做好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性高校中,旅游学科是一门发展较快的年轻学科.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理论脱离实践,课堂教学和地方旅游业相脱节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立足当地旅游业做好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以适应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的需要,尤显紧迫与必要.本文就地方性高校如何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做好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英国人李德立在庐山牯岭进行商业化避暑地开发,由于土地买卖的非法性质而引发土地纠纷。地方民众坚决反对外国人非法购地,地方官府对之亦持抵制态度。但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惨败,国内局势动荡,内忧外患的局面促使牯岭土地案在双方妥协的基础上得到解决。李德立由盗买变为强租,取得了庐山避暑地开发需要的土地。牯岭土地案的解决为当时同类中外土地纠纷的处理确立了一种模式,并深刻影响了庐山开发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