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基础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育目的狭隘,教育目标偏差,学校将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弱化为训练应试的工具。全人教育思想对教育忽视价值理性,囿于工具理性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指出学校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应该成为学生感情寄托,精神归宿,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和谐”教育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教育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有意义的重构,在学年制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分制培养方案,该方案由普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方向教育课程三大课程体系模块构成,学分制培养方案将有助于教育节奏与学生发展节律之间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大学礼仪教育的实际情况,借鉴韩国礼仪教育的经验,应从如下几方面加强中国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礼仪教育基本是种养成教育,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礼仪教育要特别强调礼仪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礼仪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要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理解礼仪知识和规范;学校应将礼仪教育列入文化素质教育的总规划中,列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根据学生礼仪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课程。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教师教育培养理念、教师教育专业设置、教师教育培养目标、教师教育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等方面都受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教师教育应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当前个性教育中存在着个性膨胀问题,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和谐个性.和谐个性包括和谐的个性和个性的和谐两个层面,前者是个体内部的和谐,后者是社会学意义上个体间不同个性的和谐.和谐个性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良性关系的建立,实现个性和谐的重要途径是在教育交往中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主体间关系.  相似文献   

6.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传承和发扬是当前需要积极研究,不断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高等教育责无旁贷地承担了建设和谐文化的主要重任,负有培养一大批引领全社会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的人才的职责。中国高等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有着伴之而生的历史,在建设和谐文化中更负有重任。高校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并致力于培养可引导和谐文化建设的教员和学生。  相似文献   

7.
高师教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支持系统。消除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脱节现象,以教师专业化为取向改革教师角色观;完善课程结构,增强人才适应性;改革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在改革中的新型关系,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师教育自身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背景下,农转非子女、农民工和其他流动人口家庭在城市上学的子女等城市新移民子女大量进入城市,已经使我国城市基础教育的学生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新移民子女作为城市基础教育中一个情况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不仅要求平等的政策对待,而且更需要学校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城市基础教育应该重视这种构成变化及其给城市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切实转变观念和行为,为城市新移民子女提供平等的、更好的、有效的服务,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绥化市民办英语学校和地方英语基础教育的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展开问卷调查、访谈及随堂听课,总结了绥化市民办英语学校与地方英语基础教育发展的关系,并分析了民办英语学校对地方英语基础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指出民办英语学校在推动地方外域基础教育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鹰 《新天地》2011,(11):208-20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给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知识、技能、做人的道理,其中,自信心的树立,自立能力的培养对学习起了很大的作用,甚至影响到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不少人将基础教育定义为“信心教育”,要求学生人人自重自爱,个个自信自强。树立孩子的信心,培养其自立自强的品格,几乎成为每个国家进行基础教育的首要目标。在团队合作中确立自信心在教育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对学生自信心和自立能力的培养。几乎所有中小学都树立了这样的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协作…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军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高中学生由中学升入大学,存在四个方面的不适应。一是思想松懈。多数学生认为,过分紧张的毕业复习及升学考试已经过去,现已升入大学,应该松一口气了,这样一来,从暑假开始就大玩特玩,学习、生活缺乏目标,要求自己也不太严格,形成一时的“空档”,升入大学后,又不能马上确立新的目标,稳定情绪,进入正常的学习。二是情绪动荡。学生带着难忘的记忆升入大学,离开了熟悉的校园,告别了三年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大学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这里的老师、同学都要在接触中从头…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新时代的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难点是教育观念体系的更新与重建,该文从目标观、教材观、课堂教学观、学习观、智力观、发展性评价观、学生观、教师观8个方面对支撑新课程的教育观念体系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4.
小班化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基础教育的小班化已成为发达教育的一种共同趋势。小班教育不仅仅是指课堂学生人数的减少 ,而且意味着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增多 ,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普遍提高。小班化教育将使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当然 ,小班化教育也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新玲 《新天地》2011,(11):357-357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相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相似文献   

16.
创造教育与新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广泛开展创造性教学。  相似文献   

17.
云南民族教育亟待调整,提高教育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民族教育是整个教育战线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而云南省民族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基础教育质量差,办学效益低。要发展民族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大批合格的中小学民族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应该调整现有办学形式,实行易地办学、集中办学。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班主任等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将积极心理学新观念引入学校的基础教育中,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从中学化学教师素质要求出发 ,针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几个问题 ,有关方面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 :业务素质是基础 ;化学科学素质是核心 ;学生素质整体优化是关键 ;构建“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继续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是树立终身教育思想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普通大中小学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法存在着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相悖的问题.即基础教育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通识性和基础性,而高等教育阶段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和创新性.分析认为,未来普通大中小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着眼点应该是为国家培养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体育竞技水平于一身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