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武若愚 《城市》2010,(9):73-74
建筑作为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物质产品,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因此应从人类发展和文化进化的高度去审视建筑作为一种物态文化的内在价值和意义。早期人类为了遮风避雨和躲避野兽攻击找到了天然洞穴,开始了穴居生活,满足了生存的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2.
打造个性化城市关键在于唤醒城市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兆辉 《城市》2007,(2):72-75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城市文化和城市相伴而生,城市与生俱来就是一个文化中心.依靠城市文化的支撑,城市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灵性和动力,形成自己独有的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物质载体,必然积淀了人类悠久的文化。由于不同民族在伦理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文化。从这种意义来说建筑本身就是文化,它代表着不同的哲学思想。本文通过文化价值取向模式对中西古建筑进行了对比研究,阐述了文化价值取向对于建筑的深刻影响,旨在让人们对中西古建筑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老年世界》2014,(12):43-43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面对当今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习近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其思想渊源来看,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内涵,并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虽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空上存在距离,但是,二者在对人类发展的认识上存在相通之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二者融合创新的结晶。二者的根本契合点就在于都致力于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以和为贵",这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奉行的"零和博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精髓蕴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中,贯穿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方面面,向全世界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魅力。"和"文化传统也决定了中国绝不会推行霸权,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带动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与共同发展,为实现世界人民的美好梦想作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7.
晓惠 《老年世界》2007,(17):10-12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写照及其活动的结晶。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某个人类群体经过生存选择而形成的独特生存式样的体现。草原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决定了在其形成、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在其与中华各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在其与其他文化不断地碰撞、整合而实现的自身建构中,显示出它独有的特质和丰富的内涵。其主要标志有三。  相似文献   

8.
邹博逸 《城市》2015,(4):56-58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物质形式,受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建筑因其所处的独特气候条件、历史背景、民族文化特色等,影响着北方建筑的整体规划和设计.笔者从建筑文化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北方建筑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建筑与人文环境统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林耿  马璐  陈洁 《城市观察》2014,(5):28-37
以北京路传统商业街区为案例,分析其建筑文化在街区发展中的角色和影响。指出由标志性建筑景观、建筑肌理、建筑与文化事件等构成的建筑文化是北京路商业街区竞争力的核心。与其当下繁荣的商贸文化相比,前者更是展现整个街区文化气质的核心和灵魂。当经济职能发展趋同时,应该全面焕发传统商业街区整个建筑文化体系的魅力,以激发其更强大的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论师德建设     
林迎春  于红红 《职业》2011,(6):84-84
人类要把历代长期积累的社会精神财富,包括文化科学知识、文学、艺术、社会思想、哲学思想等一代代地传下去,不能没有教育,没有教师,否则人类文化遗传的传递就会中断,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延续和发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人物跟新一代的中介…他感到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人娄由干有了这个环节,才有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