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萨苏 《可乐》2011,(5):15-15
小时候,奶奶在北京带过我一阵子,我们姐儿五个把老太太给折腾得不善。 一个周日的早上,爸妈有事出门儿,安排四个姐姐做功课。奶奶抱着我晒着太阳讲古话,就听“吱哇”一声,对面四个姐姐的“女兵宿舍”炸窝儿了。  相似文献   

2.
我和老伴都年近六十。一双儿女成家立业,前年女儿又给我们添了个小外孙,周末或节假日全家相聚,欢声笑语充满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周末,孩子们打电话说不回来了,我便和老伴商量;吃点剩饭算了。老伴不咸不淡地说:“随便吧,如果拿根麻绳把脖子扎起来,连剩饭都免了。”我一听话茬不对,扭头一看老伴阴着脸,便又随口说:“不就为吃剩饭嘛,至于这样。”他大声反驳说;“我都‘连降三级’了,连说句话都不行吗?”我被他噎得说不出话来。但事后仔细想想,这些年确实把老伴给忽略了。刚结婚那阵子,吃什么我们总是两人商量着做,我炒…  相似文献   

3.
操作电脑时,不小心把两年来保存在电脑里的照片全弄丢了。那些照片,有我的旅游照、儿子的生日照,还有全家福,我心疼至极。下载了数据恢复软件,弄了一天,还是无力回天。我叹息着对儿子说:“最可惜的是那些记录着你成长的照片!”没想到,儿子笑着说:“丢就丢了,照片虽然没了,我不是活蹦乱跳地站在你面前吗?”  相似文献   

4.
76岁的赵奶奶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儿子、儿媳常常抱怨:“老太太整天唠叨,没完没了的。家里没人时,她还不唠叨,单单我们下班回来,她才唠叨。”  相似文献   

5.
晋南馒头     
晋南人一日三餐离不了馒头(也叫馍、蒸馒),中午吃面条也少不了一块馒头,不然好像觉得没吃饱似的。小孩天明一出被窝,第一声喊就是要吃馒头。农村人早上下地干活,兜里装上一个馒头两根葱,或装两个甜瓜,既能加“钢”也能解渴;去外面出差,总想设法多带几个馒头,生怕一时买不到馒头吃。当地有一句口头禅:“馍蘸油辣椒,美的太。”可见晋南人和馒头有不解之缘。史书上也没有记载,晋南人吃馒头从何代始,反正老祖宗传下来,一代一代人都是吃着馒头长大的。晋南馒头的种类很多,当以麦面馒头为主。有粗粮馒头,如玉米面馒头、豆子面馒头、高粱面馒头等。…  相似文献   

6.
高荣 《山西老年》2011,(6):26-26
记忆中母亲总喜欢搬家,从城里搬到乡村,又从乡村搬到了人迹罕至的沙漠边缘。每当我问及母亲,为何这么喜欢搬家时,母亲总是说小孩子别管大人的事。母亲很袒护我,一天三顿都吃小灶,家里舍不得吃的肉、蛋、细粮和好吃的东西都留着给我一个人吃。就这样我还经常挑食,不合口味的饭菜宁可饿着也坚决不吃。父亲经常在吃饭的时候眼巴巴地等着吃我的剩饭。十岁那年,父亲觉得母亲这样把我宠坏了,特地回四川农村老家把姑姑八岁的儿子过继过来当儿子。母亲坚决不答应,怂恿我不要这个弟弟到我家来。父亲为此狠狠地揍了我一顿。  相似文献   

7.
王海滨 《北京纪事》2015,(10):50-51
九十五岁高龄的李秀英奶奶在北京城里搬过好几次家了,现今住在马家堡.嘉园二里安度晚年.老太太每次搬家都会丢弃一些陈旧老物件,但有一样东西却一直被她好好收藏着,不是什么传家宝贝,也不是什么金银首饰,是一个红袖章,上面印着大字"治安巡防".闲来无事,老太太就拿出袖章来,抚摸遐想,回忆过往岁月,回忆得笑意盈怀.  相似文献   

8.
赵文静 《老友》2012,(3):40-40
周末,儿子闹着要回爷爷奶奶家。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于是,我们一家三口驱车回了趟40里外的乡下老家。一进家门,儿子便大声嚷嚷:“奶奶,我们回来了!”我们进了第一道大门,只见婆婆站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根木条,正在抽打着晒在场院内的被子。婆婆看到我们,爽朗地笑了:“哎哟!你们来了!快进屋快进屋.我说怎么左眼皮跳得欢呢!”  相似文献   

9.
何雪婷  柳景春 《社区》2012,(13):46-46
“蒋师傅,又从单位赶回来烧中饭啊?…是啊,老太太下午还有别的事儿,所以今天得早点开饭了。”蒋师傅家住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清波门社区,到他家里的时候,已接近午饭时间,刚和邻居打过照面,他就一个人在2平方米左右的厨房间里又是洗菜、剥豆,又是切肉破鱼,忙活开了。红烧大排、清蒸鲈鱼、豌豆炒木耳、香菇炒青菜、番茄蛋汤……没过多久,四方形的餐桌上就被蒋师傅的“手艺”给占满了,今天的菜有荤有素还挺丰盛的。平日里,他中餐、晚餐都会烧个4菜一汤,除了自己和家人,他还会多准备一双碗筷给他口中的“老太太”。“老太太”姓阮,住在隔壁一个单元,今年72岁,是社区里的一位独居老人。当问起为何天天要请邻居上自己家吃饭,蒋师傅笑着说,他和阮奶奶的故事还得从2010年5月份说起。  相似文献   

10.
奶奶的手帕     
杨昙 《社区》2005,(23)
我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跟她的感情很深。印象中,奶奶总是随身带着一条白底蓝条的手帕,叠成四方形放在衣兜里,无论什么时候拿出来,总是干净整齐的。小时候,我对这条手帕有一种很深的神秘感,觉得里面藏着无穷的宝藏。无论什么时候我嘴馋问奶奶要零食吃,奶奶总能从手帕里拿出钱来,给我买花花绿绿的糖果吃。记忆中,奶奶拿钱时总是先从兜里掏出手帕,放在手掌里,然后一层层揭开,从里面取出一张或几张的毛票。那时的我,身高还太矮,掂着脚也看不到奶奶的手帕里到底有多少钱。我天真地以为,奶奶有很多很多的钱,足够我把街边小店里所有的糖果吃个遍,所…  相似文献   

11.
刘晓祯  赵晨滨 《社区》2009,(30):55-56
案例:王老太太今年70多岁,因为患骨癌截了肢,瘫痪在床已经10年,一直依靠儿子儿媳照顾生活起居,对此王老太太很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儿子的累赘。最近王老太的儿媳和儿子因为照顾老人闹了些矛盾,老人知道后就更内疚了。这些日子,家人发现老人吃药时,把药拿在手里,边吃边说:“不想再给你们添麻烦了,不如我赶紧死了呢!”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12.
我已经发烧两天了,每天早上体温降下来,下午又烧上去。妈妈出差在外,爸爸根本不会做饭。中午隔壁王奶奶会过来帮我们做顿饭,晚饭爸爸就把剩饭蒸热喂给我吃。  相似文献   

13.
动作描写     
我拿出盆子,用开水瓶向里面倒点水,又加了几勺冷水,我用手试了试,水温正好。我端着这盆水向客厅走去,把水盆放在地上,对奶奶说“:奶奶,我帮您洗脚吧!”奶奶听了这话,立刻把头扭到一边,推了我一下说“:不不不……不用你洗,我自己又不是没手!”我没说什么,蹲下身子,硬把奶奶的脚拉过来,为奶奶轻轻地脱下袜子,把那只布满老茧的脚放入水中。我轻声问“:奶奶,水烫吗?”我见奶奶半天没说话,抬起头,看见奶奶的脸扭一边,眼圈红红的,好像有点湿润。我用肥皂把奶奶的脚擦干净,又用手搓了搓,不小心碰到了伤口,奶奶全身颤抖了一下。我心疼地问“:奶奶脚…  相似文献   

14.
住进医院的第二天,母亲忽然想吃油条。我去买了来正要给母亲吃,只听“咣”的一声,病房的门被人一脚踹开。一个汉子背着一位老太太满头大汗地闯进来。 汉子是从3公里以外的一个村子里把自己的母亲背到镇医院里来的。看上去。老太太足有80开外,嘴  相似文献   

15.
思念     
汪令 《社区》2012,(19):51-51
儿子小雨和他奶奶的感情很好。奶奶突然去世了,小雨每天闷闷不乐的。在楼下,有别的小伙伴和奶奶一起玩的时候,小雨那巴巴地看着人家的眼神,让我们心疼。  相似文献   

16.
王国荣 《社区》2013,(16):56-56
年过古稀的刘老太太,这几年动不动就发脾气,把儿女、媳妇、孙子孙女们都折腾得够呛。50多岁的儿子林先生说,母亲年轻时极为勤劳,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慈爱的她在家人心目中一直是“镇宅之宝”。  相似文献   

17.
李荣华 《老友》2012,(4):19-19
周末快到了,支奶奶想念孙女,希望儿子与媳妇他们一起在这双休日里回来吃顿饭。孙女是她一手带大的,直到现在该上学了,才与支奶奶分开,被接到她父母身边去读书。她知道儿子与媳妇他们喜食螃蟹.为了增强对他们回家的吸引力.确保自己在这双休日里能与孙女亲热一回,支奶奶一咬牙.买了3斤大螃蟹回来。  相似文献   

18.
正值严冬,户外飘着雪花,刮着西北风。这时节,正是年迈人最难熬的时候,然而,村北头一个四合院内的北房里,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却怡然自得地端坐在火炉旁,一面看电视,一面手不停地剥着前几天从三儿子家里拿回来的棉花疙瘩。 房里摆设别致,有现代化的彩电、收录机,也有古香古色的家俱,整个房间布置得古朴典雅,温馨有加,一看便知道房主人是一位吃不熬煎穿不愁,安度晚年的有福老人。这位老人全村人无不称赞,无不羡慕,都说她行善  相似文献   

19.
要善待老人     
报载:广东省肇庆市某镇的陈老伯夫妇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抚养成人,不料,儿子结婚后竞拒绝赡养父母。一日,儿子作了一首打油诗:“爹同志,娘同志,爹娘两位老同志。新时代兴新办法,各人挣钱各人花。”对此,陈老伯很气愤,“以牙还牙” 地回赠了一首:“儿同志,媳同志,儿媳两位少同志。生儿育女我有罪,二十年后你尝味。”这两首打油诗一下子在当地传开了,谁是谁非,泾渭分明。城市里也有不孝之子:某省一位副处级干部用超标准的生活水平侍奉小狗以寻新欢,却让老娘在烈日下沿街乞讨,严冬里久不能归,乃至引起公愤。茶余饭后,笔者也时常听闻一些“做家务时争着要娘,给饭吃时兄弟推让”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中年男人在集市上买了个大饼,回到家中,年迈的父亲问他买了什么,回答却是什么也没买。待回到自己房中,竟将门反锁,取出大饼边吃边喂自己的儿子。年迈的父亲听到儿子房内的说笑声,便从门缝里看去,只见儿子正一边吃大饼一边喂孙子。见此情景,老父亲不禁潸然泪下,随手拣起土块在儿子的房门上写了一首打油诗:“手扒门缝向里瞧,看见我儿吃大饼,我儿只把他儿喂,留待他儿照样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