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区》2007,(19)
业界同行说:"李爱君把目前国内外社区最高荣誉奖差不多都拿遍了,就差一个2008年联合国人居署的人居奖了。"李爱君说,她现在最怕拿奖了,但有一种奖她是非拿不可的,那就是桃源居那么多幸福的老人都亲切地叫她"女儿",那么多笑容烂漫的同龄妇女都亲切  相似文献   

2.
李娟娟 《北京纪事》2010,(1):101-103
提起北京城东的“双桥老太太”,可说是无人不知。就因为老太太有一手治疗骨伤的神奇医术。您要问有多神奇,简单说就是8个字:诊断准确,治愈奇快。您听着是不是太神了,再说得细点儿,不管是骨断、骨错缝、筋出槽,还是脱臼什么的骨伤,既不拍片也不化验,只要是经了老太太的手,保准给您来一个“手到病除”。  相似文献   

3.
在海外多年,和华人交往时,大家说国语,只是有时不自觉地夹带些各地方言词汇。太太和我都是北京胡同里长大,可我的北京话世界各地的华人一般听得懂,包括学汉语的老外,而太太的北京话常让人听不懂。  相似文献   

4.
外婆的巫术     
秦文君 《社区》2012,(32):31-31
外婆每年暖时住到我家来,一到天冷又搬回自己家,像候鸟似的。外婆看上去是个普通的老太太,很固执,不喜欢别人同她顶嘴,好像她到了哪儿,就是哪儿的一家之主。反正她一来我们家,妈妈的权威就少了许多,比如妈妈说好早上煎荷包蛋,可是外婆却说,小孩吃蒸蛋难消化,于是,大家都得一早上就稀里哗啦地喝蛋羹。  相似文献   

5.
余玮  施枫 《社区》2012,(30):52-53
李志强,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一位憨厚直爽的普通工人,一提到他那痴迷般的爱好,不用人多问,他就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像机关枪似的将他的收藏史、收藏观和盘托出。他的爱好就是收藏中国旅游交通地图,而且这一藏就是40多年。  相似文献   

6.
正辞了工作,他揣着从小打工攒下的5万美元来中国创业。他不仅想做最地道的美式比萨,还要做出北京最大的比萨。在中国的第一个家成为他永远的家庄小龙第一次来中国是上高中时作为交换生,当时他寄住在官园胡同里的一户姓庄的人家里,还一句汉语都不会说。因为喜欢中国的李小龙,他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庄小龙"。庄小龙性格活泼,喜欢玩,每天放了学就在胡同里四处串,看老  相似文献   

7.
幽默与漫画     
《可乐》2007,(7)
治疗心脏病大夫对一名前来就诊的老太太说:“您的心脏功能有点弱,以后回家就别爬楼梯了。”一个月后,老太太来复诊。大夫听了半天后说:“心脏功能明显增强,您以后回家可以爬楼梯了。”“谢谢你孩子,”老太太感激地说,“最近一个月每次回家都得爬水管,再从窗户钻进房间,可把我累坏了。”  相似文献   

8.
德国人米夏自称自己就是个北京的"胡同串子"。他渴望穿越时空的隧道,感觉仿佛前世就来过北京的胡同。他每来一次北京,总有一股难以名状的失落感和哀伤,看到一条条胡同和一个个四合院的消失,他说:"我曾经在废墟前流过眼泪。中国人愿意选择更舒适和现代的生活,这无可指摘,只是希望这座城市的古老文明不要消失得太快。"米夏只是一个中年白领,他将收入中相当一部分都用来收藏中国文物,随着时间积淀的增值,这些文物已经远远超过当年的价格了,但他从来都是只买进不卖出。他那100多平米的住所已经摆满中国各种文物,但他一张画一片纸都没有卖过。  相似文献   

9.
四海 《北京纪事》2013,(12):89-89
胡同景观的慢慢消逝是北京城市化进程中最让人无奈的事,就像春天风筝的飘散一样,承载文化的符号渐行渐远,让这个城市看起来是那么的陌生和乏味。但是,有一个人想留住她,他想留住这城市的色彩,虽然,他只是用他手中的铅笔。在那淡黄的画稿上,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这是文化北京的再现,也是胡同生命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失踪的戒指     
周海亮 《社区》2008,(35):26-27
老太太的戒指丢了,她伤心欲绝。戒指是老伴当初送她的礼物,老人说天啊,他送给我一轮太阳。可是太阳丢了,世界变得单调并且灰暗。老太太寻遍每一个角落,翻遍每一个抽屉,仍然不见她的戒指。老人坐在沙发上抹起眼泪,她说那戒指陪伴我整整四十年……四十年啊,怎么说丢就丢了呢。  相似文献   

11.
胡同女孩     
在北京一个胡同的酒吧,我认识了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外地女孩。她皮肤白暂略显丰满。我喜欢这样的女孩,尤其是她那正午阳光一般的笑声,每当这笑声出现,我沉闷的心境就会经历几秒钟的灿烂。  相似文献   

12.
祁建 《社区》2008,(13):50-53
“北京通”金受申从安定门立交桥向东一路找下去,我却怎么也找不到书上写的门牌——五道营胡同99号。恰巧胡同南侧一个老奶奶走出门来散步,我便和她攀谈起来。说起金受申家,她说就是现在北侧的环城公园的位置,那儿有一棵结着许多柿子的柿子树,就是当年金家的房子。一年多以前拆迁了。金家的后代有的可能搬到了西直门,有的或许是搬到了广安门……  相似文献   

13.
一见到洪晃,就被她的大笑大骂声吸引:笑骂中缠着自嘲和嘲讽,中、英、法文齐上的独角戏表演,笑起来眼睛和嘴巴都齐向脸部中央的那个大鼻头聚去,难怪她在任何照片上都止不住不笑。北京胡同里的粗话她能连串地往外喷,正喷着一个北京大妞的爱情故事,突然主人公用伦敦英文说起话来,故事一下就转出去半个地球,登时显得矜持保守,还带了些英国的冷幽默;正听得出神,她又换成了法文,马上主人公变成了一个狐媚子。一个故事她能讲出几国的花儿来。怎能不使听者动情。她怎么没去演喜剧?!幕布拉开,台中央放一把椅子,让她就坐在椅子上,大说特说,台下的观众全能被吸引住,比那些毫无语言游戏的庸俗  相似文献   

14.
如果您在北京二环以内的老城区居住过的话,有一个老北京人肯定到过您的家门口。他就是当今走遍北京胡同第一人--舒了先生。  相似文献   

15.
来到天津市河西区吴秀芳老太太家里时,她正坐在床上斗纸牌呢。我问,让女儿陪着您玩儿多好?老太太说,她呀,不会斗这牌。要是你不来访问,她早就到外面玩儿去啦!  相似文献   

16.
刘畅 《21世纪》2010,(11):72-74
1962年秋日的一个傍晚,北京东城区演乐胡同一个小四合院,万里的家中,聚齐了全家老小八口人。气氛显得颇为严肃,每个人都沉着脸,万里七十多岁的老母亲还时不时发出抽泣声。  相似文献   

17.
妈妈,是我.我希望我们能够说满那获准的10分钟.但是我猜到时候许多狱友都要用电话,所以要是我没给您打电话,要是我们没有说上话,那么以下就是我想说的话: 我身陷牢狱并非您的错.我知道在您内心深处,您曾质疑我如今的下场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是您的错,会想我那鲁莽愚蠢的过往是否是您的过失.不是这样的.该责备的人只有一个,该受伤的人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我.  相似文献   

18.
在郑州市上街见到了张宝菊,年近六旬的她正在市场里买菜,和商贩们讨价还价,忙得不亦乐乎。如今,退休在家的她每天买买菜、做做饭,忙些家务,生活和普通的退休老太太没什么不同。可是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老太太,曾经创下一个惊人之举:独自拎着一个小包,用一年时间游遍美国,行程达几千公里;而且,她出门的时候只带了300美金(约2500元人民币)。她的传奇故事让周围的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连她的丈夫、儿子都觉得难以相信。回首5年前的一幕,张宝菊显得有些轻描淡写,她说那并非什么传奇,而是实实在在的普通生活。  相似文献   

19.
刘宝童 《社区》2012,(33):48-48
北京的文化与胡同密不可分,每一个北京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在这弯弯曲曲的胡同里上演。胡同,就是北京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婚棚     
甜酸苦咸辣诸侯,烹炒煎炸炖春秋。礼尚往来客情在,乐翻婚棚醉何求。红白喜事办在自己家里头,那是老北京的风俗。要是图省心、讲排场、摆阔绰,那就在大饭庄子里办。亲友们知道,老街坊难以知会周全,唯恐失了礼数、少了客情、落下埋怨。在"老胡同"心目中,世居多年的"家"与老街旧邻的情分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