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试论社会工作方法在SOS儿童村模式中的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S国际儿童村模式,是指赫尔曼.格迈纳尔博士自1949年起在奥地利创立的世界上第一所SOS国际儿童村以来,形成的家庭抚养、教育儿童的方式。本文通过先后两次进入被称为中国SOS儿童样板村烟台SOS儿童村的实地调查发现,尽管SOS儿童村模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其进入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仍然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和偏差。本文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通过对儿童村、SOS家庭和村内个体成员三个层次的的介入,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够对SOS模式顺利实现本土化以及村内孤儿们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是我国东北惟一一家专门抚养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民间救助机构,在中国冰人王刚义的管理下,创造了家庭式的生活、个性化教育、半军事化管理、全体劳动、自我造血的救助模式,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特殊孤儿教育救助新路。  相似文献   

3.
汉代社会福利诸形式包括对孤儿的抚养救助。执政者多有对“孤”赐帛、赐粟的政策,法律也有关照“婴儿无父母亲属”者的规定,民政事务中的“慈幼”原则也要求“养孤”、“矜孤”。当时民间对孤儿承担了一些抚养责任,而亲族成员的相应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无子的家庭也可以依照法律收养孤儿。这些情形都对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艳燕 《社区》2013,(13):61-61
波兰的儿童收养机构共有70家左右,其中既有公立的也有私人的。这些机构必须与省政府签署相关协议,而且和法院、教会、社会福利机构和基金会有着密切合作。同时,这些儿童抚养机构负责为孤儿寻找收养家庭。  相似文献   

5.
对儿童尤其对孤儿的关注不单是儿童福利机构的责任,更是整个国家、社会以及每个个人的责任。对孤儿的关注也不止是救济,而是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基于此,我们到乌鲁木齐市SOS儿童村和儿童福利院做了这次调查,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冯晓华 《社区》2009,(20):36-37
在丽江的一个小镇上。很多人都知道一个独特的家庭,一个来自芬兰的妈妈和9个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爱心筑建希望之家2000年.安纳利·基尔佩莱宁来到丽江工作。她供职的慈善基金会要求她在这里抚养一些孤儿。来到这个美丽的小城.安纳利·基尔佩莱宁被这里的美景迷住了.认为能够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一定是上天赋予自己的恩惠,所以她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江恩丽。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权利的角度对中国农村孤儿保护体制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农村孤儿主要由父系扩展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和替代性养护。亲属养护的前提不是基于儿童拥有普遍的公民权,而是基于儿童在家庭之内,特别是在父系血缘家庭内的亲属权。基于亲属权的儿童保护制度有其优势。但是,在家庭规模缩小,针对儿童个体发展的抚养成本提高,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亲属照料得到的非正式社会支持减少的情况下,基于亲属权的制度已经不能对儿童提供有效的保护。因此,中国的儿童保护制度迫切需要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基于亲权保护原则的制度向基于公民社会权利制度的转变,以便对所有的儿童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儿童对家庭的感受以及情绪的表达,除了语言之外,绘画活动是通往他们内心的重要工具。同时,家庭模式和结构的改变,影响着儿童对家庭的认知。隔代抚养家庭下的儿童,他们与亲子抚养家庭儿童在家庭关系、自我概念等等方面有何差异,引发很多学者关注。本研究在Burns和Kaufman的家庭动力绘画(K-F-D)理论的基础上,对亲子抚养家庭和隔代抚养家庭儿童的家庭动力绘画进行分析讨论,并从绘画表现的差异特征中了解和探知其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互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亲子抚养家庭的互动较隔代抚养家庭较差,存在父母对儿童的潜在忽视;2)隔代抚养家庭的养大于育,儿童存在情绪困扰状况,对父母认同感较低;3)不论亲子抚养还是隔代抚养家庭,家庭的阅读气氛不佳。  相似文献   

9.
隔代抚养是当下普遍存在于我国城乡家庭中祖辈参与或独立抚养孙辈的一种照护形式。根据祖辈投入到抚养孙辈的责任大小、时间长短及角色定位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部分转让,较完善替代”“部分转让,局部替代”“全部转让,局部替代”以及“全部转让,较完善替代”四种类型。隔代抚养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是理性互惠与利他主义原则的有机结合,包含了物质服务及心理在内的代际传承与代际交换。这种抚养方式促进了家庭人口的流动,增强了家庭代际互动,同时增加了家庭成员的角色冲突与代际矛盾,形塑出新型代际关系。为此,要抛弃隔代抚养剥削论或义务论而强化代际依存和互惠共赢观念,发挥政府在隔代抚养中的政策引导作用,积极整合力量开展广泛的社区照顾服务,增进祖辈老人的社会适应与社会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儿童问题成为重要的社会性问题,儿童福利事业也日益得以发展.目前,对儿童尤其对孤儿[1]的关注不单是儿童福利机构的责任,更是整个国家、社会以及每个人的责任.对孤儿的关注也不只是救济,而是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基于此,笔者到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和乌鲁木齐市SOS儿童村做了调查,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艾滋孤儿,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部分省份农村艾滋病疫情爆发的"附带品".艾滋孤儿与一般性普通孤儿的最大区别就是家庭及其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断裂,形成了一个"关系孤岛".那么,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艾滋孤儿的救助措施就应该从艾滋孤儿社会关系"孤岛"的断裂处出发,从艾滋孤儿的主体性出发,重新建构艾滋孤儿正常社会化的社会关系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袁增伟 《源流》2017,(2):56-56
近年来,湛江各地的福利院以发展为主题,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对收养的孤儿、弃婴提供抚养、教育、康复等一系列优质服务,使孤儿弃婴健康成长,学有所成,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对那些集中供养的孤儿,资助他们接受正规教育,直至大学毕业。他们上学所需要的费用,由福彩公益金资助一部分,福利院积极争取学校减免一部分,福利院支付一部分。随着福彩...  相似文献   

13.
SOS家庭是随着SOS儿童村事业的引进,在中国落户发展起来的新型社会组合家庭,是社会自然和正常收养家庭的补充形式——社会寄养家庭。与社会自然家庭和正常收养家庭不同,在SOS家庭中,承担教育主体责任的SOS妈妈,与其教育对象SOS孩子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和经济供养关系。正是这个基本特点决定着SOS家庭的教育起点与保障条件的质的规定性——SOS妈妈母爱的投入与投入方式的具体规定。一、母爱的真诚投入是SOS家庭教育起点在社会自然家庭和正常收养家庭中,因血缘和经济供养关系的存在,父母对子女的爱意、呵护(一般意义上讲)具有…  相似文献   

14.
社区妈妈情     
这是一个朴素整洁的居室,客厅的沙发和茶几一尘不染,茶几上摆放着西瓜和香蕉,门口处的装饰柜上整齐地陈列着一些工艺品和装饰花,沙发对面的矮柜上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很惹眼……走进西艾力和帕孜拉提兄妹的家,你不会想到这曾是一个没有父母没有温暖、缺衣少食的孤儿家庭。每当谈起自己的身世,西艾力总是努力不让噙在眼眶里的泪水流出来。他觉得自己已是个16岁的小伙子了,他不好意思在人前流泪。他腼腆地低下头,只是一遍遍地重复这样的话:感谢党,感谢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叔叔、阿姨们,感谢抚养我们的叔叔、婶婶,感谢所有帮助和关心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法律孤儿"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法律孤儿"不仅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而且思想道德状况也令人担忧,他们普遍存在着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功利化倾向明显、心理问题突出、辨别是非能力差等思想道德问题。通过政府主导制定有助于"法律孤儿"健康成长的法律制度、社会参与构建有助于"法律孤儿"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以学校为主体具体落实"法律孤儿"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家庭为辅助加强"法律孤儿"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等对策的实施,将有效破解"法律孤儿"的这些思想道德难题,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新的蓝天。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艾滋病的深入了解,艾滋孤儿的生存状况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艾滋孤儿是随着艾滋病的出现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由于面临着家庭困难、社会歧视等现实问题,艾滋孤儿成为社会中典型的弱势群体.因此,探讨艾滋孤儿面临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尚未能够得到满足的基本需求,进而建立一定的社会心理关怀模式,建构社会支持网络,更好地满足艾滋孤儿的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文章通过对艾滋孤儿的实地调查,了解艾滋孤儿的生活状况及社会处境,分析艾滋孤儿的需求,探讨建构艾滋孤儿社会支持系统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史记·赵世家》中,赵氏孤儿的故事充满了政治斗争的险恶和个人智慧狡黠的光芒;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臣士屠岸贾残杀贤臣赵盾全家,并搜捕赵家的孤儿赵武;后跟赵家有情的民间医士程婴和老臣公孙杵臼,共同商谋救出该儿,由程婴抚养成人,报了灭门之仇的故事.这部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悲剧故事不仅影响了几百年的中国文化,同样也在国际的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心理孤儿"现象日益成为大众比较关注的问题,"心理孤儿"作为一种心理不健全的现象,对学生的成长往往带来许多或隐或现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一则个案的研究,探讨了"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一、跨国收养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跨国收养现象在收养制度产生之时便伴随出现,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不常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跨国收养才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现代社会最先开展大范围的跨国收养的可能要算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许多家庭收养了不少欧洲儿童,特别是收养了不少德国、意大利和希腊等国的儿童。美国也有一些家庭从亚洲的日本和中国收养儿童。在战争期间,美国军队在欧洲战场不只是打了许多胜仗,同时也在欧洲留下了无数非婚生子女。另外,美国军人还在战争中与一些孤儿和一些无力抚养自己子女而愿意出养…  相似文献   

20.
《老友》2015,(4):39
近年来,随着年轻一代职场竞争、家庭经济双重压力的增大,隔代抚养已然成为一种新型家庭模式。对许多老年人来说,有小孩子在身边的日子,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回报也是丰厚的:看着孙辈在自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不比做什么都幸福吗?虽然年轻人对怎样抚养后代与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