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国有银行内部人控制的生成机理基于现代企业(商业银行)制度内在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特质、市场经济固有的信息不对称和合约的不完全性,内部人控制问题作为现代企业资产经营的一种内生现象,或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引起了经济理论界的广泛重视与兴趣。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经济学家所研究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典型情况:一是存在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现代公司中的“经理控制”,即贝利一米恩斯所谓的所有权与管理权从而控制权相分离的现代公众股份公司情况;一是转轨经济中发生…  相似文献   

2.
“内部人控制”是经济转轨过程中所固有的一种潜在的、可能的经济现象。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内部人控制”变得越来越明显。由于内部人掌握的剩余索取权与资本所有权没有统一,内部人通过寻租和侵占资产对所有者构成侵犯,导致企业资产收益率的下降,降低了经济效益。但从国有企业的现状来看,一些“内部人控制”较明显的企业效率并不低,国有资产增值也比一般企业多,这似乎是一个体论。国内理论界对此现象提出了三种观点。本文从博弈论出发,认为“内部人控制”也可导致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并非一个悖论,而是内部人在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中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3.
自La Porta等人首创追溯公司终极所有者研究方法以来,国际上涌现出大量研究各国大公司最终所有权结构的文献.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转轨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家族上市公司的最终所有权结构却被国内外研究者不同程度地忽视.本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高度集中且最终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严重分离,但不同样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分类比较进一步表明,直接和间接上市家族企业具有不同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演变路径;在控股家族财富、控制意图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间接上市家族企业具有较低的最终所有权和控制权,并倾向于构建复杂的金字塔控股结构,因而最终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配置与约束机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从企业制度演变的历史,分析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配的发展变化。从古典式企业到现代企业,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因而需要替代性约束机制对经营者进行约束并将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在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进行分析,由于“所有者缺位”,造成了国有企业的政府官员控制;放权让利的改革虽然使国有企业获得了一部分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但却导致了所谓的“内部人控制”,同时政府依然保持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形成“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使得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从五个方面来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配置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又带来了代理问题。所谓的公司治理在根本上就是对代理问题的治理 ,是对经营者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而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就是外部投资者保护其利益免于被以经营者为首的公司内部人攫取的一套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公司控制权的演进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控制权是公司内部相关利益主体享有的对公司运营的决策权和支配权,这种决策权与支配权的安排既可以由公司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也可以由公司章程和投资者之间契约这种自治性合约来约定。企业的控制权随着企业形态演变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对公司经营与决策等有主导之权力是公司控制权的本质。公司控制权是通过一系列的公司控制行为来体现的。公司控制权来源于所有权,所有权是公司控制权的基础,公司控制权既不能脱离资本所有权,也不能脱离由以资本所有权为根基而生成的公司所有权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7.
股东持股模式的不同造成公司股权结构的差异,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利用2003-2010上市公司数据,本文从治理效率、市场价值和股利分配等角度对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当控股股东的所有权较低而控制权较高时,公司治理的效率下降,表现为公司业绩变差时不能及时更换不称职高管,并减弱了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敏感性。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由于与其他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严重,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公司的市场价值较低。最后,鉴于控股股东在公司的剩余收益较小,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公司倾向于发放更少的股利。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有企业同时存在两个截然相反的问题:一方面政企不分,政府过度行政干预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部分厂长(经理)对企业拥有高度的控制权,即所谓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前者是经营者缺位问题,是计划经济的痼疾;后者是所有者缺位问题,是企业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改革的深入,“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日益突出,其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解决“内部人控制” 问题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难题。 “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原来主要被用来研究东欧和苏联一些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其含义是指,企业厂长(经理)(通常与职工共谋)获取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的部分。“内部人控制”有所谓的“事实上”的和“法律上”的之分。“法律上”的“内部人控  相似文献   

9.
企业所有者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是一个通过一系列合约而将一定的稀缺性资源 (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组合起来 ,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所有者既不同于资源 (或生产要素 )的所有者 ,也不同于利益相关者。企业所有者是指企业所有权 (财产控制权 )的拥有者。由于企业的所有权 (财产控制权 )是属于经营者的 ,因此 ,企业的真正所有者是经营者 ,而不是股东。股东固然可以亲自经营企业 ,如他们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那样 ,但在现代股份公司中 ,“退出”似乎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企业所有权的理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鑫 《理论界》2002,(6):44-4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司制度及其理论的完善,尤其是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得对企业所有权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公司治理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各国的理论工作者都意识到,对企业所有权的界定是研究公司治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企业所有权范畴的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传统微观经济学及新古典经济理论在所有权方面的遗憾 科斯以前的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由企业家来管理,企业家本身同时拥有两种权力,即生产计划选择权和利润索取权。当时的研究默认的是企业家本身既是企业的所有者也是经营者,既拥有财产所有权也拥有企业所有权。即在古典企业或者说所有者经营企业,拥有剩余控制权的所有者同时拥有特定经营控制权。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公司制度演进的产物,公司控制权已经逐渐类型化为绝对控制权、相对控制权和实质上的控制权这三种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权利.随着公司治理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向平衡控制股东与非控制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控制权私人利益受到了更多关注.控制权私人利益是控制性股东通过行使控制权而获得的中小股东不能分享的私人的利益,对控制权溢价的实证分析证明了控制权私人利益的客观存在和经济价值.控制权私人利益包括非正当性利益和部分正当所得,其中非正当性利益主要通过关联交易、自我交易、内幕交易、溢价出售等方式实现.对控制权私人利益的法律规制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利益相关者拥有公司所有权、企业契约和公司治理等权利。公司控制权是利益相关者"状态依从"的控制权。公司控制权安排应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及其演进机制的分析,提出企业制度的演进趋势是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基础上的适当统一,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基于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复杂的配置关系及由此产生的不同代理问题,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协调取决于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有机统一,而其前提条件是消除制度与市场约束.  相似文献   

14.
“两权分离”理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流行的“两权分离”理论,割裂了所有权内涵的统一性,将经营权实际上等同于控制权,从而使“两权分离”实质上变为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这不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权利结构应由四要素即所有权、控制权、治理权和经营权所组成。其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所有权与控制权相统一。国有企业应按这一原则实施改革,既有利于经营者自主、灵活地开展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又能保证所有者对企业运营过程和绩效进行控制和监督。  相似文献   

15.
试论资本市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公司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导致了代理问题的产生,需要通过公司治理安排来解决。资本市场的特点使其在公司治理中能起到积极作用。中国资本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接近半强式有效市场,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管理激励、抑制大股东控制、公司接管等多方面仍存在一系列制度性障碍。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特别是积极发挥接管市场的作用对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司控制权以及公司权力的配置和权力体系的构建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权力、科层与控制是公司控制权审视的起点 ,公司控制行为是公司控制权力运行的载体 ,所有权是公司控制权力的来源 ,对公司控制权的制约可划分为动态的行为和静态的制度两种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结构起源于现代股份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传统公司治理结构大体上经历了"股东会中心主义"董事会中心主义"经理中心主义"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传统公司治理结构体现的是"股权至上"的逻辑.股东本位的公司理念开始动摇、利害相关者共同治理,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一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经理型厂商理论,从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实出发,提出经理和股东之间存在目标差异,经理可能利用控制权以损害股东利益为代价来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同样面临上述问题。为防止经理运用经营权侵犯所有权,在产权改革的同时建立起有效的企业家行为激励、约束、监督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和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其基石是公司产权结构上的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但我国民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一体化 ,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相互制衡机制缺失 ,从而阻碍了民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因此 ,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民营企业治理结构 ,对发展既具备高效的工作能力又具有合理的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的民营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结构起源于现代股份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传统公司治理结构大体上经历了“股东会中心主义”“董事会中心主义“”经理中心主义”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传统公司治理结构体现的是“股权至上”的逻辑。股东本位的公司理念开始动摇、利害相关者共同治理,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一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