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充(27年——约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是东汉时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个法家人物。王充出身于一个从事农商的小地主家庭。据《论衡·自纪》记载(以下引《论衡》只注篇名),他的先祖曾立过军功,封为列侯,但只一年就失去爵位。后以“农桑为业”。到他祖父时,在钱塘县(故址属今杭州市)“以贾贩为事”。后因受到豪门贵族的迫害,全家迁居上虞。所以他自称出身“细族孤门”,别人也嘲弄他“宗祖无淑懿之基”(意思是祖宗不是豪门贵族,没有名望,根子不硬),“未尝(曾)履墨涂(途),出儒门”。他虽然曾在洛阳上过官方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人口思想史上,应该给王充的胎教思想一个位置。一、王充及其《论衡》王充,字仲任,东汉时期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生,汉和帝永元中(永元共十六年,从公元89年到公元104年)病逝。王充出身“细族孤门”。祖父王汛、父亲王诵在钱塘(今杭州市)时,“以贾贩为事”,因“与豪家丁伯等结怨”,(《自纪篇》)于是迁居上虞。王充青年时期曾到都城洛阳上太学,拜班彪为师。“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汉书·王充传》)后来回到家乡教书,其间曾当过一段时期的县、群功曹(掌管人市及参与政务)和州从事(刺史的属官),因与长官意见不合,又遭到别人诬陷而辞官。从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时王充六十岁)起,先后  相似文献   

3.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战斗的无神论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人。生于东汉尤武建武3年,即公元27年。其卒年,学术界至今未有肯定而一致的说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 以《辞海》、《中国哲学大辞典》(冯契同志主编)、《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为代表,认为王充卒于公元97年。任继愈同志主编的《中国哲学史》认为,其“卒年大约在公元100年前后”。侯外庐同志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认为王充生卒年为公元27——104年。而在其后出版的他所主编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又说王充卒于公元99年。  相似文献   

4.
王充(公元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是我国东汉著名的思想家。王充的著作,据他自称有四部,但今仅存《论衡》一书,其他均已失传。王充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唯物主义传统及逻辑学的成就,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论衡》中阐述的关于论证的逻辑思想,对中国古代逻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他围绕论证基本法则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阐发了一些放射着真理光芒的宝贵思想。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5.
王充与辨伪     
王充(公元27年——约96年),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他“受业太学,师奉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后汉书·王充传》)。一生“仕数不耦”(《论衡·(?)纪》),曾做过县郡掾史小官,最后位至扬州治中,主管众曹文书,亦不过一个百石小吏。后(?)官居家,从事著述。王充的主要著作有《讥俗节义》、《政务》、《论衡》、《养生》四种,只有《论衡》传下来,并且原来八十五篇中又佚失《招致》一篇。《论衡》中的《对作篇》,相当于《论衡》的自序,此篇关于《论衡》的写作宗旨,交代得十分明白,如说:“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虛伪之言胜真美也。……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其本皆起人间有是非,故尽思极心,以讥世俗。”又说:“今《论衡》就世俗之书,订其真伪,辩其实虛”,“《论衡》实事疾妄”。可见《论衡》是针对世上的伪书妄说而发的。《论衡》的批判锋  相似文献   

6.
王充(公元二七——九七年前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战斗的无神论者。《实知》、《知实》两篇是王充唯物论反映论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批判唯心论先验论的战斗檄文。代表豪族大地主利益的东汉政权,是在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东汉初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在加强暴力镇压的同时,乞灵于神学。他们“宣布图谶于天下”。编写以孔丘、董仲舒思想为依据的《白虎通义》,大肆宣扬谶纬迷信和王权神授思想,为反动的封建统治制造理论根据。在统治阶级大力扶持下,唯心论向唯物论,反动儒学向法家思想全面进攻。这时,王充挺身而出,和它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相似文献   

7.
吴兆骞(1631——1684年)字汉槎,清初吴江(今属江苏)地方有名的诗人,青年时代参加过当地文人组织的“慎交社”。当清朝建立起中央政权后,他参加了顺治丁酉(1657年)科南闱会试,中选为举人。后“为仇家所中”(《秋笳集》,以下凡引自该书的诗文,不再注明出处。)被控告为科场舞弊,于一六五八年流放宁古塔,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推行法家路线的康熙(玄烨)皇帝看过吴兆骞的《长白山赋》,很赏识他的文才。  相似文献   

8.
前言诸葛亮(公元一八一——二三四年)字孔明,徐州琅邪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统一,处在这一时代的诸葛亮对当时分裂混战的局面,十分不满。他积极主张实现国家统一,并为此斗争了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9.
李贺(公元七九○——八一六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昌谷人。他是唐朝中期的法家诗人,今存《李长吉歌诗》五卷,留传下来的诗歌有二百四十余首。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里,“一切文化和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李贺诗歌,正是中唐时期的阶级斗争,特别是激烈的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产物。它广阔地、深刻地、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法家思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李贺诗歌艺术地表现了王叔文革  相似文献   

10.
东汉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王充(公元27年——97年)站在政治革新派的立场上,针对当时文学领域里儒家的“伪书俗文”风行,复古主义、形式主义泛滥的逆流,提出了“为世用”的文学口号,为文艺史上儒法斗争写下光辉的一页。在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的大好形势下,在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历史的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一下王充“为世用”的文学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对深入批判儒家反动的文艺观,进一步肃清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流毒,自觉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有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女法家吕后(公元前二四一——一八○年),名雉,字娥妁(音许),秦末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刘邦当“泗水亭长”时,和刘邦结婚。以后就在沛县刘邦家里“与两子居田中耨”,带着儿女种田。她”为人刚毅”,留因刘邦策划起义而被捕入狱。在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在彭城败于项羽,吕雉和刘邦的父亲都被项羽掠去做人质,坐了两年多的牢,直到项羽愿与刘邦“中分天下”时,才把她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2.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初期著名的法家,汉景帝的主要谋画人物。历任博士、御史大夫(副宰相)等职,很得汉景帝的信任,号称“智囊”。晁错年轻时,曾学习申不害、商鞅等法家的刑名之学,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他热烈赞扬秦始皇,认为他的功业大大超过了儒家奉若神明的禹、汤、文、武。他善辩多才,曾向文帝奏请了不少“可行之事”,深得文帝和太子刘启(景帝)的信任和器重。升为  相似文献   

13.
刘知几(公元661—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丛亭里人,是唐朝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历史学家。他继承了先秦法家的思想,主张革新前进,厚今薄古,反对儒家颂古非今,复古倒退的思想,主张人定胜天,反对儒家的天命论;他公然批判反动统治阶级的“圣人”孔丘和儒家“经典”。因此,他在中国封建社会儒法斗争史上,是一位值得介绍的法家人物。他的著作有六种,计八十三卷。《史通》一书是代表作,在这部书中闪耀着尊法反儒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是东汉法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他不仅承袭了先秦法家的基本思想,而且在当时的儒法斗争中,也反映出他的法家思想特点和实践精神。诸葛亮(公元一八一——二三四年),字孔明,东汉徐州琅讶郡阳都(今山东沂水县)人。他出生于小官僚地主家庭。他父亲诸葛珪做过东汉太山郡丞。父母早死,由他叔父诸葛玄把他养大。以后诸葛玄做豫章(江西南昌)太守,把他带到南方去。诸葛玄死后,诸葛亮  相似文献   

15.
【说明】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后人称他为“柳河东”。因他曾在柳州做过刺史(一州之长官),又有“柳柳州”的别称。他是唐代著名的法家、文学家。 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正是唐封建王朝国势衰弱、政治腐败,朝廷的统治势力逐渐转移到代表大官僚大地主利益的宦官集团的手中,地方分裂势力的代表藩镇日益  相似文献   

16.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有尊孔,必有反孔。东汉初年的王充,就是在地主阶级独尊儒术后,首先勇猛冲击孔学的法家的杰出代表。他说他的重要著作《论衡》的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疾虚妄”(《佚文》),即痛恨儒家的胡说八道。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评述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时,一般总是推崇浑天说和盖天说,而对起源更早的平天说则甚为冷漠。诚然,浑、盖二说中提出的曲面(或球面)的天宇概念是导向近代天文学的一个很基本的概念,而平天说则连这样一个必要的概念也未提及。对于王充在《论衡》的“谈天”、“说日”两篇中所阐述的宇宙模型,人们也一般将它等同于平天说而予以忽视,在王充的宇宙模型中,平正的天地是一个首要的前提。王充基于一般可鉴的客观现象和事物运动规律,在“谈天”、“说日”中对平天说作了论证和解释,使王充的宇宙学说有了一个坚实的认识论基础,从而成为一个足可与浑、盖二说相提并论的独特的平天说。而且这一学说在宇宙结构、地理概念和太阳视运动诸方面都有高于浑、盖二说的许多优点,今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1619—1692)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法家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是明清之际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杰出的进步史学家和进步的政治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他的整个法家唯物主义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阶级社会里,“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的政治路线的。”一种文学理论或文艺思潮,作为艺术实践的指导,它总要受到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制约,并且为现实的阶级斗争和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王夫之正是在深刻批判后期儒家唯心主义反动思想宋明理学的斗争中,在深刻批判复古守旧、借古非今、分裂倒退的儒家反动政治路线斗争中,产生了他的法家唯物主义的进步文学思想。王夫之在文艺理论方面对于儒家思  相似文献   

19.
“四人帮”是“让步政策”的鼓吹者。他们胡说“农民战争往往客观上为法家路线的继续推行或法家思想的继续传播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路。”(梁效《农民战争的伟大历史作用》)“农民战争给旧的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猛烈冲击……是形成和贯彻他们的法家路线的重要条件。”(柏青《坚持古为今用,研究儒法斗争》)“法家”的  相似文献   

20.
三国时期著名的法家政治家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年青时随叔父从山东琅琊(今山东沂水县)避乱荆州,隐居在湖北襄阳县西的隆中山。汉献帝刘协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计谋。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建立根据地、进一步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和路线。诸葛亮对刘备的回答就是这篇《隆中对》(又名《草庐对》)。“对”,古时特指对上级的答话。“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诸葛亮在治蜀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