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自公元前二千多年起,就设官立制,“纳于百揆”,以便“经纬其民”。先秦的思想家进一步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和“人存政举,人亡政息”,阐述官吏在政治兴衰中的作用。任官回避促使官吏克尽职守,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任官回避制度的产生与演变 中国奴隶制国家组织是以宗族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人事回避制度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人事回避制度,创立于两汉,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其基本内容包括:亲族回避、地区回避、职务回避、科考回避。研究中国古代人事回避制度,吸取其中合理有用的因素,古为今用,对完善当代公务员回避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官员回避制度的成熟时期。宋代回避制度对官员有着严格的限制,从官员科举入仕到任职期间的人事调动和任免等都给予了明确规定,其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科举回避。宋仁宗时期,科举回避制度得到发展;南宋时期,明确规定参加科举考试之人要回避在当地为官的亲属等人,而且对各地的解额也做出了严格规定,完善了回避制度;宋孝宗时正式将科举回避的规定写入省试条法之内。二是籍贯回避。宋太宗时期,下诏登记官员户籍,开始实行籍贯回避制度;宋真宗时期,针对特殊的地域状况,放松了对官员任官籍贯的限制;宋神宗时期,规定不得任用本地人为官,以免出现割据作乱的情况;南宋时期,为解决大批南迁官员的人事任用问题,重申籍贯回避制度。三是亲属回避。宋真宗时期,规定经略安抚司和监司等官,在同一个地方任官者须避亲。宋朝荐举人才时,也须回避亲属。四是同年回避。宋朝建立之初,司法案件的检查、勘验者与审判者,如果是科举同年的关系,需要回避。宋真宗时期,朝廷又规定:司法官员只须回避同年同科者,同年不同科者不在回避的范围之内;随后,又取消了既是同年又是同科及第官员互相回避的规定。五是司法回避。宋神宗时期,回避制度的范围有所扩大,实行了司法回避,南宋时期司法回避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六是同僚不和回避。宋神宗时期,同僚不和也在回避的范围之内。宋朝官员回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对澄清吏治和减少腐败也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受到皇权和权臣的影响,其执行难以尽善尽美,也没有改变宋代吏治腐败混乱的局面。宋代官员回避制度对今天的人事任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发挥回避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我国许多传统的政治、法律、文化制度都是这一时期得一完善和确立。如有关图书的搜集整理工作,就不仅保存了大量古典文献,而且重要的是也为我国古代藏书制度、目录学的建立,以及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与中国的宗祧继承制度所采取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不同,中国古代的财产继承制度采取的是诸子均分的继承形式,这种财产继承制度首次在两汉时期确立,它的形成由中国古代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而这种财产继承制度在中国古代家庭结构的形成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先秦两汉时弓弩礮的制作技术和作战性能游战洪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冷兵器发展的重要时期,经历了石兵器、青铜兵器和钢铁兵器三个发展阶段。这个时期虽属于冷兵器时代的前期,却发明了适合中国古代步兵、车兵、骑兵和水军诸兵种作战的制式武器装备,包括用于近距离格...  相似文献   

7.
在三峡地区墓葬建筑中,砖(石)室墓是最重要的建筑形制。它虽在两汉时期开始流行,但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相当丰富,是古代厚葬风俗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对研究中国古代风俗史和建筑史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界关于中国古代诗社的研究十分兴盛,成果丰硕.但大多研究集中在文献实证方面,关于诗社的文化及理论性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其中关于诗社起源的探究可以说是一个最基础的工作,解决这个问题,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诗社的形成主要经历春秋战国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几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9.
保举制度是中国最古老的选士任官制度之一,同时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选士任官制度,不愧为制度“常青树”,且对专制时代的中国政治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双重影响。即使中国进入近代时期,保举制度被公开、择优考试的文官制度逐步取代,但保举制度作为非正式制度依然存在,并实际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文章梳理了中国保举制度的渊源,描述了二千多年来保举制度的流变,阐述了保举制度在选拔任用诸制度中主次地位的变动,指出了其作为一种人事制度,既适用于选士领域,也适用于任官领域,并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概括了中国保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先秦两汉时期私人藏书述略朱根我国历史上不仅藏书家人数多,而且所藏之书品种繁富,内容广泛多样,它作为我国文化图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着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和科学的发展,在我国文化学术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先秦两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私人...  相似文献   

11.
涉海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类型, 从六朝至明清时期均有诸多相关作品。根据小说中海洋叙事元素的发展变化,可以将中国古代涉海小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孕育期、发轫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其中先秦至两汉时期为孕育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发轫期,唐宋元时期为发展期,明清时期为成熟期。通过梳理中国古代小说海洋书写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涉海小说经历了从想象之辞到可信知识,从神话到传说到纪实到自觉文学虚构的叙事流变。  相似文献   

12.
论阴阳五行说与中国古代科技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阳五行说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已是一个没有争议的公论.然而,定型于战国时期只是一个哲学理论的阴阳五行说,何以在两汉时期成为在各学科中有广泛应用的科学理论?换句话讲,阴阳五行是怎样进入中国古代科技系统的,它在中国古代科技系统中起怎样的作用?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从源头上弄清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国古代科技造成影响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两汉荒政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灾害多发期,传统的救灾思想因此而出现了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高潮。两汉时期的荒政思想主要有积贮备荒论、重农说、仓储说和赈济议等;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等是该期荒政思想丰繁的根源,其思想中含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对两汉乃至中国古代的荒政实践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乡里是国家施政的重中之重,教化又是政府进行统治的有效手段,故而乡里教化历来为统治者所推重。两汉素以教化闻名青史,对这一历史时期的乡里教化进行综合归纳,不但有助于推动两汉乃至整个中国古代乡里教化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墓碑文是中国古代文人重要的应用类文体之一,自两汉以来不断发展,其稳定而长久的创作实践蕴藏了重要的文学价值,尤其是发展的前期,是厘清其文学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两汉时期,碑在物质意义的基础上确立了文体意义,并在史传的文体渗透下确立了前传后铭的体制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史笔倾向。自建安末曹操禁碑政策重新确立墓碑刊立的官方权威后,碑文渐渐失去了两汉时期的补史功能,门阀制度下的社会文化也迫使墓碑文放弃了实录属性,转向对形式美的追求,并逐渐形成了“文”的自觉。墓碑文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呈现出独立的篇章布局、工整的程式结构与骈俪的语言特征,这一转型揭示了碑文从两汉“史笔”到南北朝“文笔”的文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官吏任用、管理的回避制度,是中国和世界法制史最早实行的一种为防止官员之间朋比勾结,循情任私,干扰国家中央与地方行政官员任用、管理的重要制度,同时也是严格依照法律进行人事管理的法定原则。我国自秦汉至晚清,几乎历代封建王朝都无不重视回避制度的设立与实施,其内容除了涉及人事吏治外,还涉及到考试制度与人才选拔、培养制度等,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此,认真考察中国古代回避制度的沿革及其相关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弼(公元226——249年),字辅嗣,是魏晋玄学唯心主义的主要开创者之一,他的哲学思想是曹魏政权时期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他对中国古代典籍(诸如《老子》、《周易》)的注释和研究,一反两汉以来经学家那种离经辩句的繁琐作风,抛弃了其中阴阳灾异和谶纬之学,注重义理的分析和抽象的思辨,这是对两汉以来神学目的论和繁琐经学形式的一个否定,是思想上的一个解放,是思辨哲学的一个发展.魏晋玄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理论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环节,王弼则是这个环节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中的某些论点对后来的文艺创作、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发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两汉时期儒学观念的意识形态化及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儒学经历了一个意识形态化的过程,即从普通的意识形态转化为统治的意识形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主要包括“以吏为师”的意识形态的终结、“独尊儒术”政策的提出,以及两汉时期儒学的法律化运动等相关进程。伴随着儒学观念的意识形态化的进程,中国古代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建构的阶段,即“儒学社会”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陶潜诗歌论     
历史背景陶潜生活在中古时代。中国的中古时代是指秦朝和两汉时期的古代中国与文化政治复兴的唐朝之间的这个阶段.古代中国的周朝(译者注:作者在此包括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批伟大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的思想体系,那是一个充满思想自由和创见的时代,人们大胆地思索问题,热切地探究原因,并对各种基本问题产生怀疑.王朝的组织形式是封建性质的,周朝的早期,皇帝在其领地以内拥有实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相似文献   

20.
祝总斌教授所著《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是近年史学界出现的又一部力作.宰相及其机构是中国古代国家机器的核心与枢纽.不断发展、变化的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界对此历来十分重视,但往往停留在粗线条的理解上,缺乏深入具体的研究.特别是汉唐之际的宰相制度,连哪些官职是宰相、哪些部门是宰相机构,都众说纷纭,在细节内容上更存在许多模糊和错误的看法.祝先生此书,正如周一良先生所说:"以这段时期皇权相权的相互关系为线索","把八百年间中枢政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