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奉使琉球诗>附词一卷,徐葆光撰.徐葆光,字亮直,号澄齐,别号二友老人,江苏长洲人.康熙十年(1671)生.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康熙五十七年任琉球副使.  相似文献   

2.
《豫园诗集》附词一卷,王康撰。王康,字燕贻,号豫园,江苏宝应人。生卒年不详。王善继子。康熙十一年(1672)乡试第一,早卒。(《重修扬州府志》卷六二)著有《豫园诗集》,有郭昂康熙十一年序,收词28阕。清抄本,南京图书馆藏。《知稼轩诗》附词一卷,王泰甡撰。王泰甡,字鹿宾,号芝圃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对中国华夏文化的倾慕和求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兰性德(1655—1685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隶满州正黄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进士,官侍卫。他的一生虽然只有三十一个春秋,但却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编撰《通志堂集》共20卷。包括诗、词、文、绿水亭杂识各四卷,赋一卷,杂文一卷,附...  相似文献   

4.
《全清词·顺康卷》失收词别集补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蓄斋集》附词,黄中坚撰。黄中坚,字震孙,号蓄斋,江苏吴县人。清顺治六年(1649)生。顺治间诸生。康熙五十八年(1719)卒。著有《蓄斋集》十六卷、《蓄斋二集》十卷。《蓄斋集》卷一六附词二十首,卷七有《诗馀自序》。康熙五十年棣华堂刻五十三年增修本。冷士嵋、魏世傲等序,其子黄会谨跋。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藏。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捌集第二十七册。《操斋集》附词,蔡衍锟撰。蔡衍鎤,字宫闻,号操斋,蔡祚週子。福建漳浦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生。康熙五十六年岁贡生(《光绪漳浦县志》卷二一)。著有…  相似文献   

5.
<登科记考补正>(清徐松撰,孟二冬补正,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卷八开元二十九年(741)进士科录载柳芳(第341页),考云: 柳芳.<新书·柳登传>:"父芳,字仲敷,开元末擢进士第."  相似文献   

6.
《全清词·顺康卷》失收词别集补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梦香词》一卷,汪观撰。汪观,字若,安徽休宁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生,清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湘乡知县。顺治十八年(1661)卒。著有《静远堂诗集》七卷、《梦香词》一卷。(《国朝耆献类征》卷二一六、《碑传集》卷八八)《梦香词》收词六十八首,附《静远堂诗集》行。有姜等序,康熙由舟山房刻本,南京图书馆藏。《北山诗余》一卷,清徐麟吉撰。徐麟吉,字日驭,号北山,山阳人。明中山王裔孙。清顺治十三年(1656)生。受业于潘柽章。曾入侍郎王东侯及两江总督董讷幕。卒年在康熙五十年(1711)后。有《北山诗集》十八卷。(潘耒、魏坤、沈用…  相似文献   

7.
夏承焘先生为一代词学宗师,词学精深,自不待言.其各种著作自民国以来即陆续出版.1997年,其弟子吴熊和、吴战垒、吴常云诸先生将其论著汇成<夏承焘集>,共八册.通观<夏承焘集>,我们不仅发现其在词人年谱、词乐研究、词学批评上的巨大贡献,也可以发现夏先生早年在宋史研究、诗学研究方面的雄伟抱负和杰出成就,如<天风阁学词日记>中即屡屡可以发现其论诗之语及治史之言.近日笔者在检阅民国学术刊物时,又发现夏承焘先生论诗书一通,刊登在无锡国学专科学校的<国专月刊>1937年第五卷第五期,此书<天风阁学词日记>未收,今录之如下,以见夏承焘先生诗学之一斑,企治现代诗学者及之.  相似文献   

8.
<正> 著名的明嘉靖间覆宋世(纟釆)堂本《昌黎先生集》和《河东先生集》,前者乃东吴徐氏东雅堂所雕,后者为东吴郭云鹏济美堂所梓。其中,徐氏东雅堂本《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集传》一卷,半页九行、行十七字,线黑口,对鱼尾,四周双边。序、例、目及各卷末皆有“东吴徐氏刻梓家塾”之篆、隶、楷三体牌记。版心上有字数,下镌“东雅堂”三字及刻工姓名。仿宋欧体字秀挺有致,精妙动人。济美堂  相似文献   

9.
屯田乐章词三卷柳三变著字耆卿毛刻乐章集一卷东坡词二卷苏轼著字子瞻毛刻作一卷山谷琴趣词三卷黄庭坚著字鲁直毛刻山谷词一卷姑溪词一卷李之仪著字端叔毛刻同后山词一卷陈师道著字履常毛刻同寿域词一卷杜安石著毛刻同丹阳词一卷葛胜仲著字鲁卿毛刻同溪堂词一卷谢逸著字无逸毛刻同竹友词谢薖著字幼槃信斋词一卷葛郯著字谦问侯刻常州先哲遗书刻  相似文献   

10.
<登科记考补正>(清徐松撰,孟二冬补正,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卷二十七附考·进士科录应咸为进士(第1229页).考云: <南部新书>:"崔元翰晚年,取应成为首捷.京兆解头,礼部状头,宏词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相似文献   

11.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卷三四七中有一残卷,题名及作者之名均阙.罗国威<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证>(中华书局2001年版):云:"此篇篇题作者及半半部分已佚,又不见载于其它文献,故无从考稽.  相似文献   

12.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坨,又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师,家居秀水(今浙江嘉兴)梅会里,朱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望族,祖与父辈均尚诗书,家中藏书丰富,他自幼在书卷纷披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朱彝尊是词家又是诗人,他的词集附于《曝书亭集》内,原本共七卷,自定为《江湖载酒集》三卷、《静志居琴趣》一卷、《茶烟阁体物集》二卷、《蕃锦集》一卷。共有词一百九十七调,五百一十六首。加上《曝书亭词拾遗》和《曝书亭删余词》所补辑的词,以及《叶儿乐府》等,共收朱彝尊的词  相似文献   

13.
(六)《啸堂集古录》二卷任城王俅(子弁)著谆熙兰年(公元1176年)以前刻本明翻刻本.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夗湖张蓉镜醉经堂校刻本附《考异》二卷民国振新书社翻明刻本 1921年《百一庐金石丛书》影印明刻本 1922年涵芬楼《续古逸丛书》影印淳熙本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校编<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并对<花间集>、<尊前集>、<乐章集>、<山谷词>、<片玉词>、<姑溪词>、<赤城词>等词集予以校跋,将清儒校勘经史之法,灵活运用于词籍校勘,形成词籍校勘之学.辨讹误、校倒文、补阙漏、校词律、辑遗佚,其词籍校勘方法、原则及校记处理均有独到之处.而王国维词籍校勘之学不仅有深厚的学术渊源,也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卷一《送沈秀才下第东归》一诗,仅为校“疾”、“子不”三字。据《文苑英华》二册卷二七八第1411页原诗,尚有“室”作“堂”、“掉”作“棹”之异文,为李氏所未校出。我以为“室”作“堂”无关紧要,不校亦可,但“掉”作“棹”对理解全诗关系甚大,决不可漏校。诗题中之沈秀才即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今属浙江)人。据李嘉言《贾岛年谱》(见《长江集新校》附录  相似文献   

16.
《焦螟词》一卷,费锡璜撰。费锡璜,字滋衡,四川成都人。生于康熙三年(1664),卒年不详,雍正初年尚在世。密次子。与其兄锡琮皆有诗名,曾合撰《阶庭偕咏》三卷。(《国朝诗人征略初编》卷二○)有《费滋衡诗》五卷,附《焦螟词》一卷,收词二十一阕。清抄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吴江 《浙江社会科学》2005,3(4):174-176
1927年自沉于昆明湖的王国维,是名不虚传的国学大师,中国新史学的开山.偶然翻阅<王国维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版)第3卷,中有<老子之学说>、<孔子之学说>两文.在<孔子之学说>一文中提及中国周末的两大思潮,值得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8.
唱和词集与词坛风会关系密切.明清之际唱和词集较多,文章仅限于明天启至清顺治年间,共有五部唱和词集.这五部唱和词集重小令,内容多绮艳,风格尚婉丽,表现出<花间>词风的特征,这与当时词坛<花间>余波仍旧盛行有关.明清之际,<花间>余波有起伏消长.<幽兰草>体现它高潮开始的标志,<唱和诗余>体现它的新变;而<遁渚唱和集>的黍离之悲,<随草诗余>的人生感怀,则体现出运渐背离<花间>词风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金陵本《船山遗书》校勘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渐逵 《船山学刊》2004,(1):33-34,45
清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于金陵(今南京市)节署主持刻印了金陵书局本<船山遗书>(以下简称"金陵本"),该遗书由刘毓崧、欧阳兆熊等编校,共收船山经、史、子、集四部遗书五十六种,计二百八十八卷,为船山第一部全集,流传极广,影响甚大.民国二十二年(1933)上海太平洋书店铅印的<船山遗书>,即大多据金陵本排印.  相似文献   

20.
晁补之,字无咎,晚年自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能诗文,有《鸡肋集》七十卷;亦工词,今存《晁氏琴趣外篇》六卷.生于仁宗皇祜五年(1053),徽宗大观四年(1110)秋末,卒于泗州官舍,年58.时苏门学士中的另一位——淮阴张未正在陈州,闻讣大恸,为制《祭晁无咎文》(《张右史文集》卷四十五),并另撰《晁太史补之墓志铭》(《琬琰集删存》卷二),详述晁氏身世生平,元·脱脱等修《宋史》时,于主要行迹即依据张文叙次,再参照其他宋人有关笔记,谱成补之本传(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不过,上列资料颇有失误之处,后人不及细察,乃辗转引用,致生鲁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