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秦汉时期的图书管理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图书收藏管理事业渊源流长,秦汉时期的图书管理是继先秦—春秋、战国之后取得重大突破时期,与前一时期相比,它有着许多独到之处,如造纸术的产生、发展、应用,篇目管理的创建、沿用等等,特别从图书管理的内容、机构、设施、方式、图书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前人的管理措施和经验。为现代图书收藏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博物馆成立之首,河南省图书馆不仅开展图书收藏、阅览,而且还负责文物的收藏与展览,代行博物馆职能。1929年、1930年河南省图书馆两次对安阳殷墟甲骨进行了发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长春出版社为综合性出版社,分社科、科技、文教、美术和综合五个编辑室.长春出版社已出版了千余种图书,其中有百余种图书获省内外各类优秀图书奖;40多种图书在海外出版发行;50多种图书进入国际市场,多次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或参加在国外举办的图书展销;还有一批高质量的图书被亚洲、欧美国家和地区许多图书馆收藏.已出版的《中国禅宗大全》、《中华礼仪全书》、《唐代美学思潮》、  相似文献   

4.
1.图书馆事业发展与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形成 1.1图书馆职业道德产生和发展 我们通常认为图书馆产生的历史悠久,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的巴比伦、埃及和亚述。古希腊、罗马已经有收藏丰富的图书馆,如亚历山大图书馆。而我国自东汉就设立秘书省,后改称秘书监,是我国古代中央掌管图书、典籍的主要机构,但这些机构以收藏和保存典籍为主要功能。明太祖朱元璋收集元朝遗留图书,  相似文献   

5.
金统治者重视搜集典藏图书,弘扬文治,努力程度不逊于以往中原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金朝在官府、学校、寺观之外出现很多藏书家.上自贵族,下至学者、平民,藏书风气很浓,藏书风气又反过来促进了金代文化教育及出版业的发展.很多文学家族通过收藏图书使文化在子孙辈得以延续和传承,特别是河东南路平阳府,成为北方刻书中心.图书出版的兴盛与藏书风气相辅相成.金代藏书家对保存、继承、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术信息     
锺兴永 《云梦学刊》2011,32(5):23-23
《何光岳印谱》面世著名历史学家何光岳不仅著作等身(他在数十年间,已出版专著40多部,发表论文572篇,共2720万字),而且,他又是有名的收藏家。例如,他收藏的各类图书达135000册、印章322方等。为了与广大收藏爱好者共同分享其印刻文化,2011年6月,他将这些收藏印结集为《何光岳印谱》发表。  相似文献   

7.
国家图书馆保存本阅览室以保存本书库为依托收藏的中文图书和期刊,系指为履行建设国家总书库职责而永久保存的馆藏中文文献。  相似文献   

8.
读书爱书成为一种嗜好之后,总要收藏一些书。那么,哪些版本的图书有收藏价值呢? 一、精印本。是指精装印刷本或特殊印刷本。如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朱维之翻译的《失乐园》,首次印刷4.6万册,其中只有3400册是精装印刷本。  相似文献   

9.
王龙 《阴山学刊》2014,(5):74-77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崇儒尚学,热爱阅读.他不仅重视对图书的收藏,更能够身体力行地广泛阅读,勤于钻研.他的阅读观念和思想也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古代藏书,是指我国古代社会公私系统收藏图书、整理图书、利用藏书活动的总称。依据上述定义,我国古代藏书可粗分为公藏和私藏两大系统。根据藏书职能的分工和藏书管理范围的划分,或根据藏书所有者和藏书内容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官府藏书……  相似文献   

11.
《连筠簃丛书》问世于清道光、咸丰年间,曾在晚清及民国学界产生过重要影响。随着相关史料的发掘与研究的深入,这一丛书的刊刻始末,即:其刊刻计划的起始源头、书目的策划敲定、书稿的校刊缀补、刻印细务之经理等各环节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复原。这些史实反映着清代刻印书籍的一般情况,折射出清代学者的学术人生;又因这部丛书问世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转折的特殊年代,从中也可见晚清学术风气转变之迹象。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藏书史的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藏书史的内涵,大致可以分为藏书的搜求、图书鉴别、图书校勘、藏书抄补、图书储藏、藏书传录、藏书刊本、藏书题跋、藏书用印、藏书保护、藏书建筑、藏书编目、藏书思想、藏书毁散等部分,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促使藏书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3.
顾颉刚《缓斋藏书题记》的丰富内容中蕴含的学术价值,一是,可见顾之藏书情况,祖传、购求、受赠是其藏书的主要来源,战祸、人祸、水祸则是散失的主要原因。二是,可见作者古籍整理研究之设想,如欲将贾服注与杜解、孔疏并读,作《左传析》;搜集纬书各家辑本,集录为一编;又欲把范家相《家语证伪》与孙志祖《家语疏证》合而刊之,以定王肃伪造之案等。其三,有些题记似目录解题,既评书又品人,或褒或贬简洁明了。其四,承载着顾先生的读书历程与情感生活。  相似文献   

14.
文献采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馆藏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优劣。目前,高校图书采访的不良现状无法保证所采访图书的质量,建立良好的图书采访质量体系是确保高校图书采访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图书采购权不被错误行使,应按照图书"三权分立"的模式,让制定计划的人、执行任务的人、监督执行的人在各司其职的同时,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以确保图书采访质量体系顺利实现。因此,建立完善的图书采访制度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图书采访质量实施体系并建立强有力的图书采访质量监控体系等措施将有助于构建合理的图书采访质量体系。  相似文献   

15.
苏勇强 《社会科学》2007,(12):139-148
五代十国因其秉承晚唐印刷技术,又奠定了北宋书籍刊刻发展和兴盛的基础,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地处江南的南唐国由于藏书与科举双重需要,其在继承晚唐刊刻书籍母本的同时,又在校勘印刷人才及制度保留,甚至具体的印刷技术上为北宋书籍印刷的兴盛准备了条件。因此,关注南唐印刷传统的意义就等于关注北宋书籍刊刻的继承源头。  相似文献   

16.
高校历史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感受历史和了解社会的探索精神,培育他们探究历史、发现问题的素养.原始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以及通过调查、访谈、实地走访等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能力与素养同样可以通过研究性教学得到有效培养.学生通过撰写小论文、读书笔记和调查报告,可以很好地提升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学生科研素养的培育为他们学业的顺利完成和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建荣 《云梦学刊》2006,27(2):46-50
马其昶阐明屈赋微言的原因,一是适应时代潮流,凸现爱国思想;二是认为前人因未充分发明屈赋的旨趣而没有真正了解屈原作品。马其昶阐明微言的具体内容包括字词句义、章意题旨等多方面,其层次有二:一是在博采众说的基础上渗入,二是直接阐发个人见解;其内容主要是结合屈原生平、思想、经历以及典籍所载的楚国史实,发掘屈赋的内在意义,并以此来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其不足之处主要是存在一些主观臆测之词。  相似文献   

18.
蔡觉敏 《学术界》2012,(6):189-195,288
余三定先生具有多重身份,这使他从不同角度立体地看待文学、学术与学术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思想,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倡快乐读书与知书,要知读书,知评书,知藏书;二是对学术腐败和学术规范的思考,提倡优化学术环境和培养学术情趣,从制度层面反思学术评价机制和提倡无为而治;三是提出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对著名学者的个案研究,运用与史论结合的方法研究当代学术史:这三者又都源于湖湘文化的浸染.  相似文献   

19.
我的快乐读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09,30(2):5-11
快乐读书主要是指读书过程的快乐,同时要努力做到过程的快乐与目的的快乐相统一。读书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我所讲的快乐读书要从广义上来理解,包括读书的快乐、藏书(含购书、淘书、赠书、藏书)的快乐、著书的快乐。快乐读书还要讲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汉朝历代皇帝都注重对书籍的搜罗,并建立了严格的控制书籍不外传的皇家藏书制度,大大制约了文学在当时的传播,也造成了大量书籍文本的集体遗失,这是当时创作兴盛并被后人视为汉代文学代表的汉赋现存甚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虽说史官和校书官在接受皇家藏书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进行文学传播,成为当时事实意义上的文学传播者;私人藏书也在文学传播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难以改变汉代文学传播深受当时藏书制度制约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