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张之洞在 1895 -1898之间 ,与维新派及维新运动的关系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以识别其伪维新的真实面孔  相似文献   

2.
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诏定国是”,决定变法,首先召见的维新志士是康有为和张元济。晚近对康有为的论著很多,而对张元济的评述却少。本文准备就维新运动时期张元济的思想和活动,进行初步探索。一张元济,1892年(光绪十八年)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充总理各国事务衙  相似文献   

3.
100年前发生的戊戌维新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革新运动,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政治领袖,对运动的发生、发展和高涨起到了卓越的政治领导作用,而严复则以一个维新思想家的姿态,在理论上为维新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对其后的中国思想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与康有为并列为“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①在维新运动过程中,严复发表大量政论,指斥封建制度,呼吁变法图强,挽救危亡;创办《国闻报》,编辑《国闻汇编》,宣传维新思想;特别是译著《天演论》,在1898年维新运动高涨…  相似文献   

4.
维新派目录学的文化内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维新派目录学是伴随着维新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但维新变法的失败并未使它走向式微,恰恰相反,戊戌变法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之一,便是维新派目录学迅速成为中国近代目录学史上一个深入人心且声势浩大的流派,深刻影响着世纪之交的整整一代中国人。从1895年起,为宣传变法图强的思想及全面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的主张,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健将开始了对新学书、西学书的编目、评介、推荐工作。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中外纪闻》于1895年8月在北京创刊,梁启超主持笔政,每期必撰文鼓吹维新,介绍西学。次年8厅,黄遵宪、汪康…  相似文献   

5.
1898年曾广铨在《时务报》上对于She的翻译,是H.R.哈葛德的小说首次登陆中国,其译本展现出从“言情”到“保种”的多重观念意识。曾广铨的翻译活动与中国维新运动的思潮密切相关,其在大胆呈现原著情爱主题和性别观念的同时,基于国家种族竞争的比较视野,将有关中国文明的焦虑以及强国保种意识融入翻译实践中,进而过滤和改写了原文的修辞表达,展现出翻译行为背后的文化政治,最终构成了哈葛德小说在中国初受“冷遇”后又不断受到青睐的接受语境。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假维新”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在维新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值得认真探索而又尚未被深究的课题。以往论著虽不乏论列,但大多囿于成说,或说他“代表顽固势力反抗新潮流”,是“改头换面的顽固派”;或视其投机“装扮成维新大员”,是“假维新的主要代表人”。前一种观点因缺乏证据,和者已寡,可姑置勿论;后一种观点则颇为流行,至今令人扑朔迷离。其实此乃附会揣测之论。新近已有人在论著中对张之洞在维新运动中的“假”提出了异议,但尚乏深入探究。本文拟就此作些辨析,以期还张之洞在维新运动中的本来  相似文献   

7.
19世纪70—90年代,国人早期商业报刊的兴起,未尽然是感应了中国资本主义发达的时运,却在相当程度上因应了洋务强国的思想浪潮。随后,维新思潮推动中国民族报业攀上了第一个高峰。没有任何一个典型事例比维新运动中国人报刊的起伏跌宕更能说明社会思潮之于媒介兴衰的重大影响力了。而清末最后十年,"启蒙"、"革命"思潮则带来了白话报刊之崛起及口语传播的复兴。透过清末社会改革运动中的媒介嬗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一种重要的推进力量,传播媒介与时代思潮相扶相长,社会思潮有时甚至可以促使传播媒介跨越客观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的制约,急速跃进。  相似文献   

8.
民族主义与戊戌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1898年发生的维新运动是一次最为有声有色的社会变革,它曾经带给人们的希望,不仅是将要结束一个旧时代,埋葬传统的旧体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给人们的希望是中国就此必将强大,必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恢复或重振中华帝国在往昔的雄威。然而遗憾的是,这次维新运动犹如昙花一现,西太后只需举手之劳就将维新事业全案推翻,一切仍旧。中国依然在旧有的轨道上前进。中国的改革何以如此艰难,本文无意探讨戊戌维新的功过是非和之所以失败的全面原因,只拟就民族主义与维新运动的内在关联检讨这一运动之所以失败的文化背景。当然,如同历史上的任何事件一样,戊戌维新的失败不可能是单一的原因所造成的,而是各种因素机缘巧合的结果。因此,本文的探讨只是揭示研究者向来忽略的一个方面,并不是说民族主义是导致维新运动失败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启蒙思想中,如果说救亡意识是第一个突出的特征,那么群体观念就是另一个重要特征.关于“群”的观念,严复在1895年《国闻报》上发表《原强》一文,第一次提出“群学”观念.1898年,他又在《天演论》中更明确地介绍了进化论群学思想,这在当时严峻的民族危亡形势下,如同竞争观念一样,给了中国人极大的  相似文献   

10.
从“中本西末”到“中体西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用“中体西用”这一概念来概括中国19世纪60—90年代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不同论点,同时又断言“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实际上,除顽固派之外,当时的洋务派、早期维新思想家和维新思想家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认识迥然不同,而且不同派别的理论概括也并非一致。在1895年以前,各派别较多使用“中本西末”,尤其是以此为指导思想的洋务派。最早使用“中体西用”这一概念的是早期维新派,不过是在戊戌维新思潮兴起以后,这一概念才被普遍使用。19世纪末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认识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呈现出不同派别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趋向。到90年代,两种“中体西用”论并存,但是,洋务派后期代表张之洞主张用西学“补救”中学,而维新派则坚持“会通”中学和西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新技术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历史潮流冲击下,当代中国进入了一个社会观念演变的活跃期,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一场现代社会主义的文艺复兴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什么是社会思潮?在现代人的词汇中,“思潮”是个非常时兴的字眼。人们形容某种理论的传播,某种观念的流行,常常使用“思潮”一词;翻阅中外报刊书籍,论及“思潮”的比比皆是,名目繁杂。但也不难看出,在许多作者的著述中,对“思潮”概念的理解并不是很确定的,各种不同思潮的内容和界限也不是很清楚的,特别是对社会思潮与其它思潮的区别,还没有进行过认真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从它传入到传播,大体经历了两个时期: 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维新运动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改良派在向西方学习时接触到社会主义;革命派在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的过程中介绍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二、一九一九年前后,五四爱国运动时期。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思潮,在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其他赞成社会主义的人们为主的介绍下,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并开始运用  相似文献   

13.
刘兴豪 《云梦学刊》2009,30(2):83-85
维新报刊在其特定历史环境下,发挥了舆论先导的政治功能:维新报刊是政治变革的“喉舌”,是监督政府、议论朝政的舆论利器,向读者宣扬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历史思想,是历史变迁的反映,反过来,又影响历史事变。本文试图就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谈谈历史事变与社会思潮的关系。一、嘉庆中衰与经世思潮经世思潮是中国近代主要社会思潮的第一站,也可以说它是以后洋务、维新、革命诸思潮的启蒙性的序曲。康乾盛世,官民上下各得其所,“海内宴安,民生富庶”,社会处于无为之中。影响到思想界,盛行“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相似文献   

15.
《劝学篇》:整合维新运动的最后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劝学篇》:整合维新运动的最后努力郝晏荣写于戊戌变法关键时刻的《劝学篇》,是张之洞表达个人政治、文化观念的代表作。后人多从消极、负面的角度看待此书与戊戌变法的关系,有人称此书是“洋务派反对维新派的宣言书”①,有人称此书是张之洞“抵制维新思想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尚未成熟的资产阶级充任历史主角,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戊戌维新运动,既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救亡图存”、爱国维新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又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扫千载之秕政弊风,开四万万人之聪明才智”①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和科学的运动是相关的”。②维新运动作为一次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它与近代科学的运动亦是相关的。近代科技发展孕育了维新运动,而维新运动又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研究这两个环节的相关运动与辩证发展,是中国近代科技史乃至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近代维新思想产生,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陈炽、郑观应等,他们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又继承发展了龚自珍、魏源、冯桂芬等人的先进思想,要求学习西方,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主张君主立宪。这种维新思想在当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维新思潮比较突出的是重商思想,正如严复所论:“争进出差之正副,斯保商之政,优内抑外之术,如运而起。”①重商思潮在中国近代有着爱国、救国、富国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粗浅评论。欧洲历史上,在封建制解体与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时期,曾经出现过重商主义,它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  相似文献   

18.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图书馆的近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图书馆由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过程中,维新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两个关键时期。维新变法时期,维新士人在洋务官员开眼看世界的基础上,愈加认识到了发达国家图书馆在开启民智中的重要作用,图书馆观念加速输入国内,是为图书馆的萌芽期;"五四"前后,随着一系列图书馆法令的颁布,各级各类新式图书馆的建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对近代图书馆进行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最终完成了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此为图书馆的转型完成期。  相似文献   

19.
刘方政 《东岳论丛》2002,23(6):129-131,144
中国早期话剧的创生和发展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思潮意义。它与传统戏曲既有形式上的联系 ,更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一新的戏剧体式是为配合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而对西方话剧主动的“拿来”。在戏剧观念、戏剧结构和戏剧的表现形式诸方面为五四时期的现代话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王韬科学形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早期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王韬 ,其在科学史上也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他参加了数本科学著作的翻译与撰写 ,彻底推翻了“西学中源说” ;他还对科学教育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如开设新式学校 ,学习自然科学 ,进行科学教育实践 ,并把科技作为他改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开启了维新改良的社会思潮 ,推动了晚清社会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