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研究视野中的浙西、浙东往往被视为差异甚大的两个区域,这与真实的历史记载存在着一定偏差。本文将地理学中的耦合概念化用到历史地理学领域,以杭州和绍兴为中心,从经济交往、文化互动、政治统合等三个角度出发,努力勾勒出五代以降杭、绍两地的空间交往图景,进而说明钱塘江两岸在五代后形成了高度的地域耦合。本文期冀通过这一研究,就正确探明两浙的地域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文学地理学是文化地理学的新兴分支,是从地域的角度,用空间的观点来分析研究文学。文学作为文化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与其所处的地域环境关系密切。一定地域内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由此所衍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不同区域内的文化以及民风民性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从而在文学上表现出相异的地域特色。处于农耕文明的地域环境对三秦文学影响甚大,其表现出与地域环境、区域文化相协调的“重农恋土、重质轻文、史诗情结、忧患意识”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从社会学、社会物理学、地理学、城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的角度对西方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分析 ,并对上述的城市地域结构理论问题予以简略的评述。  相似文献   

4.
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并因此而形成了专门性的研究领域——地域文学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这一研究还未构成新的交叉学科,因为“地域文学”的提出更多的是出于研究方法的考虑.不过也必须承认地域文学与一般性文学有所不同,必须承认地理学的理论体系、知识结构、研究方法给文学研究所带来的深刻而长远的影响,特别是地理学的综合性、开放性,给文学研究开拓出了无限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5.
发挥高校文化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以政府主导规划和组织引领方式,建立陕西高校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协同创新架构。立足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彰显陕西地域文化特色,聚焦国家级大项目驱动辐射效应,解决陕西文化发展“追赶超越”力争上游的体制瓶颈和机制障碍。把陕西打造成为中华历史传统文化源流标识地、世界自然地理人文典型生态带,中国红色革命历史文化战略转折地和丝路文化与“一带一路”文化引领区,整体提升陕西文化品质和社会形象,实现新时代陕西经济社会的全面腾飞。  相似文献   

6.
青海的文化地理单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缘文化学的角度看,青海可以分为四大文化地理单元,即柴达木盆地文化、河湟文化、江河源文化和青海湖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地区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7.
重庆地域文化资源丰富,这些文化随着媒介环境的变迁和媒介生态的变化而出现重新构建。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传统媒体有着千差万别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先后出现,对新媒体时代下重庆地域文化传播与发展进行相关研究,从而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作为当代重庆人不可懈怠的历史责任和义务,对这些方面的课题研究之前,应捋清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为地域文化相关研究确定好方向。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与文学小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何一个民族的早期文化,都受区域环境所制约,而表现出区域性特点。一个民族的文学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区域性必然影响到文学。这种影响涉及到某地域的自然环境、传统风习和社会历史诸方面。中国早期文学,如《诗经》、《楚辞》具有浓郁地地域文化色彩。在秦汉统一、地域文化融合之后,地域文化与文学仍然有着某种联系,只是其存在形式及其表现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诗经》的历史地理学价值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蕴涵有丰富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历史地理学内容 ,其中涉及到当代历史地理学的诸多学科领域。在历史地名学 ,历史自然地理学如地貌、水文、植被和动物、气候 ,历史人文地理学如国土结构、生产配制、民族分布、水陆交通、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全面而深入地研究《诗经》 ,对于全面深入认识先秦时期的地理环境及建构起日臻缜密和完善的先秦历史地理学学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彩的地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地域文化具有遵循文化发展多元化、强化中国文化生命力、有利于文化融合创新等多方面价值.地域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思考应注意以下方面:以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文化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注重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际的统一,采取溯本探源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化产业的勃兴和知识经济的繁荣,文化与经济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更加紧密。文化与经济水乳交融,相互渗透,互为依存。文化的基因、底蕴和特色是以地域划分为单位的,文化具有地域性。地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和文化传延的载体,研究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意义重大。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而地域文化则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创新、促成消费形态转移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地域文化的内容较为宽泛.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各民族、各地域文化共同创造的历史.宁夏地域独特,文化多元,文化的地域特色鲜明.宁夏历代移民开发不断推进黄河农业文明发展的同时,孕育了丰厚的地方历史文化.宁夏地域文化,是地方人文精神传承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的体现.宁夏地域文化需要挖掘,需要传承,需要创新,这是时代的责任与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新世纪以来,黄石地区的地域文化发展迅速,其鲜明的地域性、时代性特色不断显现。矿冶文化资源的挖掘与青铜文化之乡的定位,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热潮的兴起以及现代广场文化的大力推广,大大推动了黄石的城市发展步伐,它们具有极强的社会价值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医妇科在其发展历程中,受到地域文化和地方学派的影响,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以上海、浙江、天津、山西、黑龙江、云南、贵州以及岭南八地为例,从历史地理学视角梳理长江、珠江、黄河、海河、松花江水系地域性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发展脉络,并依据历史传承性指标和地理区域性指标揭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背景下的时空特征及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作家首先是区域型作家,他们受到地域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的熏陶和浸染,吸收了地域所赋予的独特文化内涵和审美特性,并把这种内在积淀与外在世界、个体经验和多元文化进行碰撞,从而走向更广阔、更坚实的文学精神存在。所以,对于地域文学的思考其实是为了寻找地理文化与人的精神关系和文学意义的起承转合,透过地域文学不仅能够反映地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更能够寻找区域文学的发展规律,发现地域文化的特色和个性。作为一个不断沉积而稳固的地理区域,广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辽河文明”的释义出发,从自然生态资源、多元经济形态、人类文明起源、区域民族文化和社会人文艺术等五个主要方面,阐述了“辽河文明”的独特地域文化内涵.认为“辽河文明”的命名,是基于历史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其本质特征是“文化特质”和“文脉基础”.而“辽海文化”的命名,则是基于地域文化学、人文地理学和方志学,其本质特征是“文化符号”和“文化表征”.二者的关系,不应当是如有些学者认为存在“非此即彼”的排他性,而是以辽河为“圆心”,互为表里的姊妹文化关系.辽河文明与辽海文化,就如同“黄河文明”与“齐鲁文化”的关系一样.由此提出“辽河文明”是“辽海文化”文脉基础的论见.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民族地理学的基本方法,以资本主义在美洲的殖民扩张为主线,分析了美洲民族历史地理的形成过程,探讨了美洲各历史地理民族区内的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当代美洲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构成及地域分布.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蕴涵着丰富的自然风貌、厚重的历史资源和炽热的人文情怀等地域文化内容,将其融入服装创意设计课程中能够为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提供丰厚的文化养分和强大的精神支撑,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艺术实践自觉性,培养学生创造性转化的专业设计能力。将安徽地域文化融入服装创意设计课程的具体路径:优化课程内容,将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开展专题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历史地理学的本土语境中,“地理历史学”这一概念几乎从未进入专业研究者的话语体系。一些现代地理学者认为,以往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实际属于地理历史研究范畴,前者之名掩盖了后者的存在;进而主张建立一门与历史地理学并驾齐驱的新学科——地理历史学。事实上,类似争议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英语国家学术界亦曾发生过。对此,英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达比和贝克都曾有所阐释和辨析,值得镜鉴。本文重申只有将历史地理学视为沟通和融会地理学与历史学两大传统学科之间领域的学术关怀,才能摆脱古往今来两者各自立足于本位而提出的片面见解。重视西方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厘清这一争议话题的本质,也有利于推动本土学科自身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间存在共通性,地域文化载体之一的地方志是对国史的重要补充。将地域文化融入“纲要”教学具有历史认识论、实践教学和强化国家认同等方面的价值。地域文化融入“纲要”教学可以从讲授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途径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