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粥,古称糜。"糜,煮米使其糜烂也。"粥,亦称稀饭,它既有水的形式,又有饭的内容,容易被消化吸收,脾胃虚弱的人食之会有所补益,是我国人民历来所喜欢的食物。粥食经民间加工传播,在各地形成了多种不同风味,其种类更是难以列述。据不完全统计,医学、史籍、文学、地方志中记载的粥类有千种以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拥有过最璀璨繁华的东西,才懂得欣赏一碗粥的朴素。粥是个好东西,它味道鲜美、温润适口、营养丰富,实为养生保健的佳品。粥亦颇有君子风范,任何食物与粥为伍,立刻变得亲切温暖,让人百食不厌。中国人民自古就有食粥的习惯,古人深知吃粥能节约米粮,又可治病养生,古往今来地无分南北,人不论贫富,中国人爱粥者比比皆是。中国古代医书上有大量用粥作食疗的记载,桂圆粟米粥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核桃粳米粥能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生姜大枣粥有温胃散寒、温肺化痰的作用……诗人陆游还是  相似文献   

3.
正当我们拥有过最璀璨缤纷的东西,才懂得欣赏一碗粥的朴素。粥是个好东西,它味道鲜美、温润适口、营养丰富,实为养生保健的佳品。粥亦颇有君子风范,任何食物与粥为伍,立刻变得亲切温暖,让人百食不厌。我国人民自古就有食粥的习惯,古人深知吃粥能节约米粮,又可治病养生,古往今来中国人爱粥者比比皆是。我国春季食粥保健养生的历史十分悠  相似文献   

4.
隋梅 《新天地》2012,(12):54
下面这些顺口溜是与一位老中医闲聊天时,他讲给我的,我抄写下来,供读者朋友参考。若要皮肤好,粥里放红枣。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腰酸肾气虚,煮粥放板栗。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头昏多汗症,粥里加薏仁。润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  相似文献   

5.
秋粥飘香     
正立秋当天,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村民凌晨2点支起15口大锅熬制秋粥。这一传统的"秋粥节",粥香四溢,吸引了2000人左右免费喝粥,感受这古老山村300多年的传统秋粥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是京西古道上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山村,自明清以来,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层出不穷,共出了22名举人、2名进士,在京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灵水村也是国家级历史  相似文献   

6.
<正>有七个人住在一起,他们每天都要分一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  相似文献   

7.
清代是中国古代荒政发展的鼎盛阶段,救荒措施集历代之大成,最为完备。煮赈是荒政救助措施之一种,清代的煮赈分为官赈、民赈、官督绅赈三种形式。官赈粥厂又分为常设粥厂和应急粥厂。施粥主要用来弥补其他赈济之不足,尤其是在未赈之先与大赈之后殊为重要,可以说煮赈是花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赈济效果的救济方法,也是赈济措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故而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唐禄 《今日南国》2008,(19):61-61
一名小伙了在全国首先使用QQ经营粥铺,居然一夜间迅速改变命运,让深陷绝境的小店起死回生!广州偷师学艺开粥铺 陈晨今年28岁,是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他看到广东粥铺的生意十分红火,也想在温州开家粥铺。为了掌握煲粥的诀窍,2002年秋。他前往广州学艺。他应聘到一家粥铺打杂,边工作边默记煲粥的操作要领。偷师学艺一年后,2003年9月4日,陈晨在温州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时代广场附近,以3000元月租,租了一间门面经营了“财神记”粥店。粥铺开张头一天,居然只卖出了十几碗粥。  相似文献   

9.
许多老年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长年吃粥,也有少数人用吃药粥作为对疾病的辅助治疗。据观察,长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较消瘦,原因是他们的胃动力较差,如果吃粥的量过多,难以很快排空,会感到胃部不适;以同样体积的粥和米饭相比,粥所含的米粒少得多,如果长期吃粥,得到的总热量和营养物质不够人体的生理需要,难免入不敷出。传统的“吃粥容易消化”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有人对粥、饭、馍的消化吸收情况做了研究,结果是糖的吸收率为:粥96.5%,饭99.5%、馍99.9%;蛋白质的吸收率为:粥56.1%,饭99.5%、馍99.9%。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呢?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管理》2014,(1):143-143
粥能帮助补充水分,粥的含水量通常高达90%甚至更高,而且粥里的水和淀粉结合,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较慢,在人体留存的时间较长,比单独喝水让人感到更加滋润。  相似文献   

11.
思乡粥     
马光 《可乐》2008,(10):54-54
陈进宝看到身边的人都致了富,也想到城里去做生意。经过考察,他开了一家粥店。开张半年采,生意萧条,收入无几。他把乡下六十多岁的老母亲接进城照料粥店,自己另寻生财之道。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把粥称为 “世界第一补人之物”。据海军总医院原 副院长、粥文化的研究者冯理达教授说, 粥因其柔软细腻、富于营养、容易消化且 可生津而成为养生佳品,在熬煮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药粥能预防疾病,老年人可以根据各自身体状况,选用合适的药粥,以提高抗病能力,益寿延年。 胡萝卜粥 适合于老年人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皮肤干燥症、高血压、糖尿病等。 山药粥 有健脾补肺、滋肾固精的功效,对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的老人最为适用。 莲子粥 健脾止泻,对脾虚泄泻、气力不足、失眠多梦、精神萎靡的老年人适用。 黑芝麻粥 滋养肝肾、润燥滑肠,适用于眩晕、大便干结、消瘦的人,还可用作美容食品,使  相似文献   

14.
吴长欣 《老友》2014,(11):57-57
正老花眼是老年人眼睛调节功能衰退的一种表现。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人过四旬之后,阴气自半,气血渐衰,肝肾精气亏损,难以濡养眼目所致。若能及时予以药粥调理,可延缓视力的进一步衰退。现介绍几款防治老花眼的药粥。1.何首乌粥:取何首乌60g、粳米200g、大枣10枚(去核)、冰糖少许。先将何首乌加适量清水煎煮,然后去渣留汁,再将粳米、大枣、冰糖一起加入药汁中煮成粥,每天早晚食用。  相似文献   

15.
馊粥     
我吃过馊粥,那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以前的事。 说是馊粥,其实也没有到不能进口的地步,只不过有点酸味,清了 水而已。那时的农家生活,油水少,劳动强度大,喝起粥来几大碗几大碗,熬起粥来自然也是一大锅一大锅的,一顿吃不了两顿吃,两顿吃不了三顿连着吃。馊了,到地里割起一大把韭菜,放些盐炒了和进馊粥里,吃起来咸咸的、香喷喷的,很有些味道。当时,吃馊粥在农家是很平常的事。  相似文献   

16.
入夏闻粥香,老伴下厨忙。每年夏季,我家都会吃到老伴熬制的"防暑降温粥"。老伴在妇幼保健中心工作了近30年,退休后,依然把日常保健作为晚年生活的头等大事。她常对家人说:健康是一,其他都是零;一不存在,其他都没有意义。每年夏天,家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苦夏"症状。这时,老伴就会下厨为家人熬粥。她熬的粥品种很多,但都具有防暑降温、驱除"苦夏"症状的保健作用。这些粥包括绿豆粥、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藿香粥等。  相似文献   

17.
哲闻 《百姓生活》2008,(4):53-53
"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对人来说,春天更应该注意饮食调养,以保健康。春季气候干燥,肝气也相对旺盛。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趁势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而过于补肝又怕肝火过旺,所以春季宜喝粥养肝。下面5种养肝粥,不妨常做常食。  相似文献   

18.
戈萱 《人生与伴侣》2007,(12):42-42
粥的营养很丰富,特别是胃口不调的人喝粥更好。但粥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适合,比如糖尿病患者。植物种子或根茎中的淀粉不易溶干水,只有加热才能在水中溶解。热量和水分使淀粉颗粒膨胀,从而使包裹在外的包膜破裂,淀粉胶化。加热时间越长,这种作用就越彻底。  相似文献   

19.
药粥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粥食,盛夏服食药粥,不但能祛暑、健身,特别是对病后的调理也有良好的效果。家庭制作药粥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下面推荐六种:一、芦根粥取鲜芦根100克,加水煎熬,取汁与粳米100克  相似文献   

20.
今年83岁的刘玉福老人家住辽南刘家村。老人虽说身处农家院,却是养生有道:他在坚持锻炼的同时,还"发明"了一套食疗养生法—"四季养生粥",一年四季多以粥为主食,还根据季节的不同,煮出了不同的粥。春喝大枣粥。每年春天,刘玉福老人常喝一种用大枣、粳米煮出的稀粥,每顿都喝两小碗。"北方大枣味有殊,既可益气又安躯"。这是古人对大枣的性味、营养、养生价值的高度概括。由于大枣含有多种维生素,因此我国民间一直把大枣视为补气健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